首爾(鍾路區) , 仁寺洞・鍾路

2008年3月開幕位於鍾路區嘉惠洞的〈名人博物館〉不僅可看到韓國的舊面具,還有來自世界各國的面具,為首爾唯一的面具專門博物館。1樓有博物館附屬設施‘收藏’,地下一樓為博物館展示室。博物館內所珍藏的面具全部皆由館長長達30餘年親自從世界各地收集而來的珍貴物品,超過500餘件。透過非洲、大洋洲、南美、印度、西藏、尼泊爾、中國、日本、東南亞等世界各國的面具、假面,可更深入了解世界各國的文化,並可一睹韓國美麗的文化遺產。另外,「名人珍藏」內佛教雕刻、佛畫、佛教工藝、陶瓷器、近代美術、外國名畫等美術品。在位於1樓的咖啡廳消費即可免費參觀博物館。


首爾(松坡區) , 蠶室(樂天世界)

宮廷韓式料理專門店—大長今承襲了朝鮮王朝宮廷料理的傳統及韓國美味,以現代風味重新詮釋其奧妙。大長今採用韓國國產豆類親自醃漬的醬類與泡菜、親自製成的天然調味料,再加上來自各知名產地的珍貴食材,烹調出充滿皇室與兩班貴族品味的傳統美食。除此之外,本店特以韓國文化遺產螺釉漆器匠李振浩大師的蓮花島作品、第五代鐵匠車仁揆大師的小型作品等,以及裝飾朝鮮王室御座的日月五峰圖,將店內打造成現代式的文化空間,供來訪用餐者欣賞參觀。


首爾(鍾路區) , 仁寺洞・鍾路

年糕博物館裡展示有依據年糕製作方法,製作蒸年糕、煎年糕、煮年糕需要的烹飪器具,以及適合和年糕搭配一起的傳統茶和民俗酒等。年糕深入韓國人的生活中,為喜怒哀樂時皆食用的飲食,因此種類繁多,在味道和營養、質感和香味的配合上形成絕妙的食品。從前製作年糕時使用的烹飪道具和現在簡便的道具比起來雖較不方便且粗重,但從它的名稱和模樣可感受到從前的情感。在這裡可以看到製作年糕的模型板、茶食模型板、藥果模型板、糕杵、年糕木板、年糕剪刀、磨盤、蒸籠、刀具等製作年糕時需要的各種準備器具和烹飪器具、製作模樣的器具、剪的器具、裝的器具等。* 設立目的年糕博物館旨在讓老一輩的人們回憶起小時候,在生灶爐火的母親的身影,創造鄉愁的空間,讓在都市長大的孩子們,透過漸漸消失的廚具,感受祖先們聰慧的生活景象和氣息的體驗空間。


首爾(中區) , 市廳・光化門 

三星美術館 PLATEAU(原羅丹畫廊)是韓國第一家也是世界第八家的羅丹作品專展畫廊。羅丹最具代表性的作品“地獄之門”與“加萊義民”在這裡也作常設性的展覽。 羅丹畫廊在2011年5月以「柏拉圖」的新名稱重新開館後,除了羅丹作品的常設性展示,也更加強了展示空間的角色。三星美術館 PLATEAU圖裡的玻璃館(Glass Pavilion)是仿照羅丹的作品「大教堂」而建,建築物整體是由玻璃遮蓋,故遊客可以在自然光下盡情欣賞到展示品。另外,在展示室裡除了羅丹的相關作品外,還可以見到反映出近現代感的各式各樣的國內外展覽。


首爾(江南區) , 江南・三成(COEX)

擁有500年歷史、守護過去首爾命脈的"必敬齋",在1987年被文化觀光部命定為傳統建築物第1號之後,也換上正統宮廷式料理專門店的新裝,是一間提供給客人們了解什麼是真正帶有韓國美與味的首爾市中心休憩飲食空間。為世宗大王第五位皇子廣平大君的曾孫定案副正公李天受所創建而成,"一定要懂得秉持著恭順平正的姿態向長輩請安"為必敬齋命名的由來,現在也以此精神來迎接到來的每一位客人。


首爾(鍾路區) , 梨泰院・龍山


首爾(江南區) , 狎鷗亭・清潭洞

白熊馬格利位於狎鷗亭羅德奧街,收藏有韓國180余種傳統酒。店家位置便利,在這裡顧客不僅可以見到大眾化的米酒、藥酒、燒酒等,還可以了解稀有的產品。喝酒的同時,可以點一份無國界創意料理一同享用。此外,地下一層還出售美味的手工啤酒。    


首爾(廣津區) , 江南・三成(COEX)

樂天超市1號店江邊店的建築裡,有電子產品專賣商場TECHNO MART和擁有11間放映廳的CGV電影院、書店、美食街等多項的便利設施。地下2樓一整層可一次購買到食品、文化用品、生活用品、居家裝潢用品等多種商品,營業時間從早上10點到晚上12點,搭乘地鐵2號線到江邊站,往1號出口出站即可抵達,交通便利。


首爾(鍾路區) , 市廳・光化門 

光化門為景福宮南門,亦是宮殿正門。朝鮮法宮景福宮正門光化門是國王進出用大門,比起其他宮闕正門來說,其規模與格式相對要來得雄偉華麗。光化門城牆的東西末端各自為東十字閣與西十字閣,是朝鮮五大宮闕中唯一有著闕門形式的宮門。光化門為擁有石造三座虹霓門的雙層門樓,中央虹霓門為王專用道、左右則為王世子及臣子們的出入門,而過去的門樓內部是用來吊掛提醒時間的銅鐘建築。像這樣包含光化門在內的城門形式,可以確定景福宮就是朝鮮王朝的法宮。雖然其他宮殿也建造了低矮的城門,但景福宮的光化門不僅是石造高大城門,內部還另外有興禮門,其作用彷彿就像城廓的門一樣,可看出其與眾不同的高規格,再在顯示了其為法宮正門的事實。 景福宮創建初期的光化門曾被稱為‘午門’而無特殊名稱,太祖3年(1395)鄭道傳為其更名為‘正門’,世宗8年(1426)整修景福宮時由集賢殿學者們取了‘光化門’之名,一直沿用至今。日帝強佔期隨著朝鮮總督府的建造,光化門一度被移建至宮闕東門建春門的北方,韓戰期遭受砲擊造成門樓損毀,而石造部分則留下滿滿彈痕。1968年朴正熙政權時期曾重建被破壞的門樓,並將光化門移回原位置附近。但當時僅使用鋼筋混泥土重建,也並未對準景福宮中心軸,而是以當時做為中央廳使用的舊朝鮮總督府為中心,因此與原位置有3.5度左右的誤差值。不僅如此,當時位置也比原來要後退了14.5公尺左右。為找回失去原貌的光化門,2006年起開始進行拆除重建工程,並歷經3年又8個月後於2010年8月15日竣工。 底下穩重的基壇使用花崗岩建造,其上坐落兩層門樓,不僅遠眺視野良好,也顯示出宮闕正門的威嚴。基壇三座拱門型出入口,可看出景福宮被稱為朝鮮正宮的氣派。石造基壇上使用泥土燒製如磚頭般的塼石建造圍繞矮牆,上頭裝飾的八卦花紋反映出朝鮮時代的宮闕特徵。  


首爾(鍾路區)

座落於三清洞路口處的葡萄酒餐廳Dugahun,為現代藝廊後院新建的一個文化藝術空間。意為「非常美麗之家」的Dugahun,就猶如其店名般,從外觀開始感受的到其高格調氣息。內部的現代裝潢元素配上1910年代留下的傳統韓屋建築,餐廳內可品嚐具有西洋代表文化的葡萄酒。古色古香的傳統建築和現代文化的融合為Dugahun想表達的另類風雅。面對舊韓末時期所建的俄羅斯式磚屋─ Gallery Do Ga Hun,展示國內外多樣風格的美術作品。Dugahun以Wine & Art概念為出發點,營造出具有韓國傳統氣息的韓屋中,美術文化與葡萄酒相遇的獨特空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