景福宮是太祖李成桂於1395年下令新建的朝鮮王朝法宮,與東闕(昌德宮)、西闕(慶熙宮)相較之下位置較北,因此又被稱為「北闕」。景福宮(史蹟第117號)是五大宮闕中,規模最大、建築設計最美麗的宮闕。在景福宮勤政殿登基的朝鮮君王有第2代定宗、第4代世宗、第6代端宗、第7代世祖、第9代成宗、第11代中宗與第13代明宗等。景福宮內大多數建築物都在壬辰倭亂期間被燒毀,高宗時期在興宣大院君的主導下重建了約7,700間的建築。但之後又因明成皇后被刺事件的發生,王朝隨之沒落,景福宮也逐漸喪失其王宮的作用。景福宮內最具朝鮮代表性建築的慶會樓與香遠亭蓮花池,至今仍保有當時的面貌。勤政殿的月臺(宮殿正殿前寬廣的平臺)與石雕等,也都是當時雕刻藝術的代表。目前興禮門外西側建有國立古宮博物館,景福宮內香遠亭東側則有國立民俗博物館。另外今年為了迎接光復70週年,將在景福宮週邊(景福宮、孝子洞、青瓦臺前方道路)佈置「太極旗街」。 「太極旗街」 從抗日運動的代表-三一節(即三月一日)開始開放,至今年年末。這段期間景福宮週邊將會24小時不間斷,揚起240餘面太極旗。* 主要文化財1) 景福宮(史蹟第117號)2) 景福宮勤政殿(國寶第223號)3) 景福宮慶會樓(國寶第224號)4) 景福宮慈慶殿(寶物第809號)5) 景福宮慈慶殿十長生煙囪(寶物第810號)6) 景福宮峨嵋山煙囪(寶物第811號)7) 景福宮勤政門與行閣(寶物第812號)8) 景福宮風旗臺(寶物第847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