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爾(龍山區) , 梨泰院・龍山

totalart裡的產品都是採用粘土手工制作的,包括傳統茶具、咖啡杯、日用陶瓷器等。這些日用陶瓷保留著淳樸的質感,散發著自然的氣息,並由設計師們以現代感覺添加了各種不同形態的功能性。


全羅南道(順天市)

位於順天知名觀光景點順天灣自然生態蘆葦田入口處的「清海」(日式、韓定食)以釋放自然美味的飲食著稱,可品嚐順天灣特有的創意料理。清海韓日定食的金錦秀社長於1990年代,首次將自助餐文化引進順天市,開啟了順天市飲食文化與外食產業的新面貌。從醃製、發酵、醬類飲食為主的全州韓定食、以大海食材為主,多生魚片類的麗水韓定食、乾淨簡單的日式料理中截長補短,創造出新型態的韓日定食文化的餐點。值得一提的是,清海韓日定食餐廳內所使用的餐具皆是在知名陶器製造地京畿道利川特別訂做,優美特別,讓人聯想到順天灣的風光。


江原道(三陟市) , 束草・雪岳山

甑山海水浴場悠靜且景色迷人,以日出聞名,與東海市湫岩海水浴場的燭臺岩相近。平均水深1~2m,暑假前來戲水的遊客甚多。 附近還有水路夫人公園,每到冬天,海鷗群飛來,呈現出浪漫的冬季風情。 在三陟轉運站搭乘10-1號市內巴士,約20分鐘就可以抵達。 諮詢) +82-33-1330(中英日)


忠清南道(唐津市)

插橋湖為1979年10月26日竣工的人工湖,由於位在入海口附近,與大海鄰接,擁有豐富的資源,故成為可與附近溫陽溫泉、道高溫泉等地一同觀光,備受矚目的國民觀光園區。可同時欣賞寬闊的湖面與大海的風光,感受自然情趣的插橋湖,於1983年10月被交通部指定為觀光園區,並規劃各年度目標進行階段性的開發,目前全長3,360m的插橋湖防波堤,即為新開發之景點。插橋湖防波堤一帶設有欣賞湖光水色的遊覽船乘船處、30多間的生魚片店、一眼望盡插橋湖與大海的觀景臺、供旅客休憩的休息處與停車場等,各種便利的設施與優美的風景,使插橋湖一躍成為知名的綜合型國民觀光園區。 插橋湖連結牙山市與唐津市,於首爾搭乘前往唐津、瑞山方向的高速或市外巴士,將可輕鬆抵達。


慶尙南道()

可容納約43,000名觀眾的蔚山文殊足球場,曾舉辦過2002年世界盃足球賽(2002 FIFA WORLD CUP KOREA/JAPAN)。賽場共有87%的部份有頂棚遮蓋著,賽場內還有乒乓球場、健身房、保齡球場等體育設施。另外值得注意的是,球場以改造、綠化環境為目的,於賽場周邊設有自然公園,也是一大特徵。在東側的出口處有800米長的”綠色步道”、四週的竹林、人工瀑布等提供市民良好的休閒空間。烏山世界盃賽場同時也是韓國職業足球隊蔚山現代老虎隊的主場地。


濟州道(濟州市)

在高麗時期蒙古軍入侵韓半島時,韓國興起了三別抄軍的抗戰,三別抄軍在濟州島堅持到最後一兵一卒。為了紀念一切,濟州島上建立起了展示館和紀念碑,遺跡裡還可以看的到當初保留下來的土城。 三別抄為高麗軍中的精銳部隊,高麗元宗11年(西元1270年)2月,朝廷出現了與蒙古軍強化關係的聲浪,而三別抄軍則堅持反對,直至最後一刻都沒有退縮其所主張的反蒙抗爭。就這樣與蒙古軍的戰爭持續了兩年餘,最後在元宗14年(西元1273年)4月,全軍覆沒。 三別抄軍即使孤軍奮戰也要誓死保衛國家的精神,值得後代子孫的借鏡與表彰。


首爾(瑞草區)

本餐廳採用白翎島生產的黃豆做醬塊,還有綠茶豬肉、店家直接栽培醃製3年的大白菜泡菜,形成完美組合。 身為「我門飲食研究會」委員之一的餐廳老闆有時候還會參與講課,同時在營運的農場也舉辦體驗學習等活動,豐富飲食文化。


江原道(太白市)

太白市黃蓮洞九臥牛村位在梅峰山入口起始點的三水嶺底下,因周邊地勢形如「九頭臥著的牛」而得名。 位於海拔800~900m處的高原自生植物園,是肩負著滅種植物保護的植物園,肩負著培育韓國頻臨絕種的花與植物,阻止山林植物滅種危機,還有使人更容易接觸到韓國的花與植物的重責大任。而這裡在向日葵盛開的8月會舉辦「太白向日葵節」,不僅擁有許多使遊客流連忘返的美麗景觀,還與文化藝術人合作舉展畫展、攝影展,並展出以廢礦廢材製作的環保雕刻品,成為文化交流之處。


首爾(蘆原區)

本店為日式家庭餐館, 主要經營日本風味烏龍麵, 所用麵條即席手工製作。店主一家均為專業人士, 擁有各種國內外餐廳相關證照。本店以味美而遠近馳名,媒體報導強力推薦。 - 採用軟水和日曬海鹽當場手工製作烏龍麵條,麵湯由各種天然材料長時間熬煮而成,清爽可口。 - 旗下廚房成員不僅持有韓餐、中餐、日餐、西餐廚師證照,更持有日本河豚廚師證照、美國品酒師證照、美國保健專家(serv safe)證照、外國餐飲專營(FMP)證照等,均為專業外國餐飲經營專家,經營能力強,可確保嚴格徹底的品質管制。 - 擁有大型停車場,也可搭乘地鐵6、7號線前來用餐,交通便利。 - 精通日語、中文、英語的員工,提供附有照片的英語、日語菜單。 - 每隔4~5年,便會進行修繕,確保環境清新舒適。 - 另建有寬敞舒適的宴會廳(別館),可容納80人同時用餐。


慶尙北道(高靈郡)

  宣揚大伽倻時代文化的重要史蹟地-高靈池山洞古墳群曾為大伽倻國都邑的高靈郡,歷經六伽倻盟主金官伽倻的興盛到滅亡,留下了許多的遺跡地。高靈邑背面主山的東南方沿著山脊可見大伽倻時代建造的200多座古墳都是半徑超過20公尺的大型古墓,中型古墓則大多聚集在高靈邑內部,另外山下也有許多小型的古墓安放於此。這裡同時也是南部地區最大的古陵被稱作錦林王陵,其中最大型的古墳也被推定為王的陵墓。 自1977年起,包括慶北大學和啟明大學陸續挖掘出由金、銀、玉製成的器具,以及武器(盔甲、大刀)、馬具類等為數眾多的古代遺物,特別是在高靈郡發現第一座被認定為殉葬墓的古墳,可以作為推估研究當時的文化社會、社會階層架構、生活面貌等資料極具歷史價值,並且在池山洞古墳群中建蓋出"大伽倻王陵展示館"。 古墳群中出土的伽倻時代文物 池山洞古墳中出土大量可供研究伽倻國文化的珍貴文化資料,其中包括有陶器、矮腳盤、陶瓷缸具等,反映出當時伽倻時代以泥陶來製作器皿為主要的方式。並且還有發堀出槍、弓箭、刀及斧頭等各種鐵製武器及馬鐙、馬蹄掌等馭馬用器具,就此可以對伽倻時代軍事武器使用的情形深入了解。另外也有發現許多玉器、金銅冠和金銀飾物等,可見當時已有階級身份地位的分化。 [文化財現況] 指定號:史蹟第79號 指定年度:1963年1月21日 所在位置:慶尚北道高靈郡高靈邑池山里 時代:伽倻國 面積:81萬3227平方公尺,共200餘座古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