慶尙南道(統營市)

「東崖村」的名字代表著東邊的懸崖,藍色統營21推動協議會自2007年10月起,以全國為對象招募義工前來美化東崖路,他們在村內的牆上畫下各種美麗的圖案,用繪畫讓這座海邊山丘上的小村莊獲得重生,就像是座童話世界般。另外,這裡所能眺望到的江口內海岸風光更是優美動人。


京畿道(高陽市) , 一山

西三陵位於京畿道高陽市德陽區,由禧陵、孝陵、睿陵三個陵所組成。禧陵是朝鮮第11代王中宗的繼妃章敬王后的陵墓,陵的形式是僅由欄杆石(陵周圍由像是欄杆的石頭包圍,欄杆的每一個柱子都雕刻著蓮花紋路)圍繞的單陵。孝陵為朝鮮第12代王仁宗的王妃仁聖王后朴氏的陵寢,孝陵是將王陵與王妃的陵墓以欄杆連結的雙陵形式。陵墓以屏風石(為了保護陵墓,而在陵墓上方四面豎立像屏風的長四方型寬大石頭)包圍,兩邊轉角石上刻有雲朵,正面刻著十二支神像。睿陵是朝鮮第25代王哲宗的王妃哲仁王后的陵墓,兩個並排的陵寢以欄杆連結的雙陵形式。


全羅南道(木浦市)

位於海邊的岩石就像頂着草笠的兩位僧人,所以稱為草笠岩。 草笠岩分為僧岩與笠岩,僧岩的由來因為有著高僧道士在此寄居,故稱為僧岩。 關於草笠岩的傳說有好幾種。有的說是悟出真理的道士在跨過榮山江到雞島去時,在休息的地方放下頭上的草笠和手裡的枴杖,於是便形成了草笠岩,還有人說是在月出山修道的道士帶著上座僧人到木浦去採買,想使用縮地法跨過榮山江,結果上座僧人沒能跟過來,於是變成了石頭。


慶尙南道(昌原市)

昌原市立馬山文信美術館位在俯瞰昌原市的騶山洞,是留有文信大師作品與藝術魂的地方。曾在法國留學多年的文信大師,歸國後花了15年的時間,建蓋了這座美術館。1994年開館的隔年,文信大師逝世。後來於2003年,其夫人依文信遺願「想把美術館獻給摯愛的故鄉馬山」而贈于馬山市,之後便成為市立美術館至今。之後昌原還另外建設文信原型美術館,於2010. 10月開館,展示116餘件的石膏原型作品。美術館分為第1展示館、第2展示館、文信原型美術館、戶外雕像展示場,共保存3,900餘件作品與珍貴資料。


慶尙南道(統營市)

位在慶尚南道統營市的彌勒山高度為461m,雖然不算很高,但山裡除了有鬱蒼的樹林與清澈的溪谷外,還有許多奇岩怪石與洞窟、古剎,是韓國的百大名山之一。登上彌勒山可以看到統營前海的閑麗海上美景。統營前散落著包含彌勒島在內的大大小小島嶼,因此被稱做多島海。以前到山頂只能用走的,現在已興建了韓國最長(1,975m)的纜車,可以輕輕鬆鬆就到山頂欣賞美景。從山頂覽車站到彌勒寺為止,設有400m的木造平台,天氣好的話可以還看到日本的對馬島、智異山天王峰、麗水突山島,視野相當良好。山頂春天綻放的花朵與秋天的楓葉都相當吸引遊客的目光。彌勒山裡也有著龍華寺、彌來寺等古剎。


慶尙北道(鬱陵郡)

獨島博物館是於1995年為紀念韓國光復50週年而建立。陳列館長李鐘學在國內外搜集的珍貴資料和各機關團體捐贈的資料。獨島博物館展示的主題從三國時代一直到現在獨島的發展史為主。第一展示館展示的是清日戰爭(中日甲午戰爭)之前,獨島為韓國領士的資料及地圖,第二展示館展示的是清日戰爭後,日本方面關於獨島的相關資料。第三展示館則重現韓國戰爭當時,鬱陵島上的居民展開的保衛獨島運動。遊客還可在露天展示館內觀看鬱陵島上的自然石和植物。


首爾()

始於2007年的“首爾文化藝術探訪活動”是首爾文化財團組織進行的,一項服務於廣大市民的文化活動。 首爾文化藝術探訪活動每年從4月持續到10月,在每月的第二週和第四週的週四到週六,探訪首爾各地多樣的文化遺產、旅遊名勝,以進一步了解首爾,感受到傳統和現代文明交織的文化魅力。 參加者要在出發日上午10點30分在市廳前的廣場集合,乘坐首爾文化財團提供的公交車開始探訪之旅。整個活動由關於美術、戲劇、文學、建築、設計等各種主題的活動組成,週四上午出發的探訪比較適合家庭主婦們利用閒暇時時間參加。週末的特別安排更適合全家出遊或戀人們約會。探訪參加方法:通過首爾文化財團主頁或電話申請報名,參加免費。   通過首爾文化藝術探訪活動,既可以遊覽首爾各處的文化藝術名勝,又可探知隱藏在浮華背後的深層的文化價值,發現那些平淡卻令人驚豔的美麗之處。


京畿道(廣州郡)

享受美麗山景的同時品嚐美味的傳統飲食-南漢山城傳統美食村三國時代以來,南漢山城即為韓國史上重要的軍事要衝。自朝鮮時代第14代王宣祖至第23代王純祖在位期間為止,此處便一直作為國防堡壘,擔負起守護國家的大任。山城的主要建築於第16代王仁祖時全面竣工,迄今已有300多年的歷史,是韓國重要的文化遺產。而位於山城內的南漢山城傳統美食村以傳統韓屋建築為主,販賣米飯套餐、橡子涼粉與土雞等傳統美食,目前餐廳數更多達70餘間。南漢山城位於京畿道廣州市中部面山城里南漢山的南漢山城,為朝鮮時代建成的山城,於1963年1月21日被指定為史蹟第57號。南漢山城為與北漢山城一起守護首爾(當時的漢陽都城)南北方的山城之一,活用新羅文武王時期所築的晝長城舊址重新建築而成,於朝鮮仁祖2年(西元1624年)竣工。


慶尙南道(巨濟市)

鶴洞黑珍珠鵝卵石海邊周圍是老子山(565m)、加羅山(580m),尤顯幽靜。由於其地形如同一隻飛鶴,故被稱爲鶴洞黑珍珠鵝卵石。所謂黑珍珠鵝卵石是被波濤沖蝕的大大小小的礫石,分布在從龍岩開始長1.2km、寬50m的地面上,面積達30000㎡ ,給人一種別處難尋的獨特感受。聽著波浪拍擊的聲音,踩著這些夢石,感覺十分美妙。據說踩這些黑珍珠鵝卵石還有指壓按摩的效果,可謂一舉兩得。此外沿海岸線延伸的山茶林野生群落地區被指定爲自然保護區,2、3月時山茶花盛開,爲海岸憑添幾分情趣。這裡還是避暑勝地,海水清澈、潔淨,可在海邊搭帳篷,十分適合全家人來此渡假休閒,因此每逢夏日就有眾多遊客來此避暑。海水浴場周圍有生魚片店等可供休憩,以及民宿等住宿設施,每年夏天還舉行海岸節。前往海金剛和外島海上農園的遊船也是從鶴洞出發。日落時海水被映成深紅色,海金剛浮於其上,從遊船上看,其景浪漫無比。


全羅南道(新安郡)

可居島位於韓國最西南端處(東經125°7′、北緯34°4′),木浦西南方145公里的海面上。島上以新安郡內最高的犢實山(639公尺)為中心向西南方延伸,全島皆為高山峭壁地形,充滿威武氣勢的景色雄偉浩壯,島嶼面積為9.18㎢、海岸線全長達22㎞。狹長的海岸線和陡峭的絕壁,加上島嶼常有雲霧繚繞,從海上只見高聳的犢實山,充滿不可言喻的神秘感。可居島在日據時代又名"小黑山島",古時舊名為‘美麗島嶼’之意的‘嘉佳島(可佳島)’,1896年起才被稱為"可居島",意指‘適合居住的島嶼’。 每當海上有風浪或暴風雨時,附近從中國東海出海捕魚的漁船便會在此靠岸暫避風浪,所以在暴風雨較多的冬季常可見到來自中國的漁船。當許多船停靠在此時,自然就形成了波市(暴風雨時節的海上漁市)。另外可居島不僅是西南沿海的漁業發展基地,也肩負保護韓國領海的角色。停靠客船的大里港是島上最大的村落,隨著可停靠大型船隻的碼頭完工,也發展出可從這裡徒步前往各村落的道路。 抵達大里村(可居1區)後,最令人印象深刻的是可居島出張所前寫著"大韓民國最西南段"的標記石碑。可居島山勢高聳、水質豐富清澈、人心淳樸敦厚,島上分為1區(大里)、2區(項里)與3區(大風里)等三個自然形成的村落,各村落間的眾多景點可徒步前往而無需乘坐船隻。如果想要仔細觀賞可居八景,可向民宿或里長租借漁船或海釣船。搭船環島一周需約2小時,但因船隻較小容易引發暈船症狀,實際搭乘時會感覺所費時間較長。夏天如想享受涼爽海水浴,則可選擇大里港右側的豆石海邊,或是前往東北海岸附近擁有大小zakji海邊的可居八景之一"sotungyi(意為心中)"遊覽。不過sotungyi附近的兩處海邊邊皆無陸路,得靠船隻往返。 可居島全境皆為楠木群落地,島上茂密的楠木、虎皮楠、瑞香等植物叢生。韓國有70%的藥用楠木來自可居島,此外還有朝鮮淫羊藿、玄蔘、牡丹皮、葛根等稀有珍貴的野生藥材,這裡亦是烏鴆、池鷺、藍磯鶇等屬於天然紀念物的稀有鳥類棲息天然樂園。到處充滿各種景點的可居島週邊水域較深,海底大多為暗礁地形,可說是韓國最後一個保存完整的海底礁岩區,並被評選為首屈一指的黑棘鯛、條石鯛、無備平鮋最佳海釣場。不論是海邊石塊或是防波堤,只要放下釣線一定都會有魚上鉤。特別是在2區的項里有為了釣客準備的海釣船、民宿等設施,擁有釣魚指南中的五星級水準。 * 島組成 : 本島1 * 面積: 9.18 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