慶尙北道(安東市)

想喝點熱湯的時候適合前往的店家。招牌菜是涮涮鍋。位於慶尚北道安東市的韓食專門店。


慶尙北道(聞慶市)

聞慶觀光特區作為在自然中休息和體驗多樣活動的魅力地區,分為聞慶地區,加恩地區,麻城地區和龍岩地區。 聞慶地區是有著以聞慶溫泉為首的聞慶鳥嶺獨立公園,KBS拍攝地等聚集的聞慶觀光特區的中心地區。聞慶鳥嶺獨立公園的聞慶鳥嶺路在茂盛的森林中穿梭,深受男女老少的喜愛。特別是可以看紅葉的秋天最為美麗,是散步的好去處。在聞慶鳥嶺有3個關門,第一關門主屹關,第二關門鳥谷關,以及需要彎腰才能看見的第三關門鳥嶺關。 在各個關門的附近,還像很久以前一樣有供遊子休息的空間。 主屹山,炭香山等週邊的群山也有通過山路相連,在登山愛好者中也具有極高的人氣。散步或跑步後去聞慶溫泉放鬆排毒也是很好的選擇。 在聞慶地區下方的加恩地區,設有聞慶石炭博物館和SBS電視劇拍攝場地。附近設有乾淨整潔的酒店設施,並且距離大耶山和龍墜溪谷較近,無論是登山還是戲水都是很好的選擇。並且還有在加恩站和麻城地區九郎裡站出發的鐵路自行車。 在龍岩地區,有著作為夏季避暑勝地受到了大眾青睐的雙龍溪谷和STX度假村,企業團體的研修訪問絡繹不絕。 * 聞慶觀光特區現況 1) 範圍 : 慶尚北道聞慶市聞慶邑,加恩邑,麻城邑,龍岩邑一帶 2) 面積 : 1,854,292㎡ 3) 觀光特區指定日:2010年1月31日 * 聞慶觀光特區設施現況 聞慶溫泉觀光地,電視劇拍攝場地,陶瓷展示館,四季雪橇場,博物館  


江原道(江陵市) , 春川

可品嚐到新鮮生魚片的店家。 招牌菜是生魚片拼盤。 位於江原道江陵市的韓國料理專賣店。


慶尙南道(巨濟市)

巨濟自然休養林位於慶尚南道巨濟島,從著名的‘鶴洞海邊’越過一個山嶺即可抵達。坐落於巨濟島「老子山」山腰處,登上山頂的話,可一眼眺望巨濟前海的景色,由於坡度和緩,適合與家人健行並享受休憩。 休養林內擁有散步道路、體力鍛鍊設施、煮炊區、露營區、山林浴場等設施,住宿設施有森林之家、山林文化修養館、木屋、帳篷區,透過網站預約即可。


江原道(三陟市)

三陟漁村民俗展示館位於海神堂公園內,為韓國第一個大型影像水族館,館內更有東海岸漁民們的生活文化史料、各式各樣的體驗區以及令人驚奇的各國民俗文化。展示館正對著潔淨美麗的東海岸,還有以奇岩怪石所形成的自然景觀,遊客可以一邊沿著景色優美的海岸線一邊散步。 * 開館年度 : 2002年


仁川(翁津郡)

矢島位在江華島南方5公里的海面上,島的東西方300公尺處各是信島及芽島,西方3公里處則是長峰島。高麗末時,崔瑩與李成桂帶領軍隊來到江華島摩尼山山麓進行射箭訓練,而射箭的標的正是以這座島為目標,因此後來被叫做矢島。 根據在這裡發現的貝塚與出土的土器推算,這裡從新石器時代開始就有人居住。島的周邊有寬廣的海浦地,南北邊的海岸與中央西部海岸屬岩岸地形,因此島的南北有著不高的丘陵分布,中部則是由丘陵鞍部所形成的寬廣平地。島上的樹林大部分是橡樹林,但山地則是松樹與橡樹混生。島上居民是以半農半漁維生,葡萄是地區特產,相當有名。廣大的海浦地也盛產蛤蜊、章魚等。長579m,連接矢島和信島的連島橋於1992年完工。 * Rain與宋慧喬主演的人氣韓劇"浪漫滿屋"拍攝地經電視台介紹之後,每天都有觀光客前來探訪。電視劇"悲傷戀歌"劇中徐俊英(權相宇)與朴蕙仁(金喜善)經常來訪李健宇(延正勳)的別墅場景也搭建在這附近,與浪漫滿屋拍攝場形成這一帶知名的觀光景點。


慶尙南道(密陽市)

位於慶尚南道密陽市內一洞的「阿娘閣」坐落於幽靜的竹林之中,據說過去有位叫做阿娘的女人因堅守節操而死,這裡即是為了慰藉那位名叫阿娘的冤死少女而建造,故因此而得名「阿娘閣」。 相傳一名小官吏看上了阿娘,卻不小心失手把她殺死了,變成幽魂的阿娘便向新赴任的使道們(一品官吏)託夢申訴冤屈,但使道們卻紛紛被嚇得心臟麻痹而亡。後來有一位和其他官吏不同的李姓的儒生來赴任,他傾聽了阿娘的冤屈,並揪出了犯人,還找到了阿娘的屍體,將其重新安葬後建了祠堂紀念她。 之後每年的農曆4月16日,身著韓服的少女們都會在在阿娘閣虔誠地行大禮以慰祭阿娘,被稱為「阿娘節」的活動也因此展開。 據說如果和另一半一同來此,這份戀情就會受到保佑,永遠不變。


首爾(江西區) , 首爾西部

以要排隊才能吃到的生魚片冷麵而聞名的美食餐廳。 招牌菜是生魚片拌冷麵。 位於首爾特別市江西區的韓國料理專賣店。


釜山廣域市()

光教山位於水原北方阻擋冷風,並環抱著商店街,是水原的主山。原本的名稱為光嶽山,高麗太祖王建改名為光教山後,流傳至今。光教山位於慶釜高速公路與首爾-水原道路間,南北延展約2km左右,屬於水原市上光教洞。山稜線非常幽靜緩和,山間樹林茂密,是很適合享受森林浴或當天來回的登山路線。 從前光教山曾是水原八景之一,是為光教積雪。當光教山下雪時,滿山樹上堆積雪的景色美不勝收,因而獲選為八景中的第一位。1994年起,因擔憂山林大火而在冬季(1個月)與春季(3個月)進行全面的入山統制。1995年秋天起,為提供住民休憩空間並為了擴大善用閒暇的機會,改為全年開放。但為了讓毀損的登山路邊與自然景觀依據山林自然環境自我修復,2003年2月1日起,實施3年為單位的光教山休息年制。 * 面積847ha,海拔528m(籠峰)


忠淸北道(沃川郡)

以雙三層石塔聞名的,沃川龍巖寺 龍巖寺位於忠清北道沃川郡壯龍山半山腰上,周圍被蒼鬱茂盛樹林環繞包圍,顯然走過相當久遠的歷史。龍巖寺為大韓佛教曹溪宗第五教區本寺法住寺分支出的末寺,於新羅時代552年(真興王13年)由義信所建立而成。龍巖寺內的石塔豎立於北側較低矮的山峰上,採用一般伽藍配置設計,可讓人一眼望盡四周圍各角落之風景。根據高麗時代的山川裨補思想,藉由建構石塔或建築物可用來鼓振精神取代山川王國衰微的氣運。 龍巖寺著名景點,第1338號寶物 雙三層石塔 龍巖寺完整保留住第1338號寶物沃川龍巖寺雙三層石塔、龍巖寺磨崖佛像,以及龍巖寺大成殿內的木造阿彌陀如來坐像等珍貴的歷史遺跡。 與雙三層石塔模樣相同的石塔2基部份,被整齊並列建置於天然巖盤上形成雙塔。基壇上方第3層的塔身,更是以幾近分釐不差的比例塑造出相同高度的塔身豎立於此。石塔上許多部分都是採用花崗岩建成的,登上位於基壇第3層的塔身可見其具有相輪部構造。東塔高度為4.3公尺,西塔則是高4.1公尺,從規模面上看來兩座石塔有著微小的差異。東塔大致上雖保存完整,但西塔第2及第3層塔身的石核部分較結實,重新修復後更為堅固。 依石塔各部分樣式和石料的建構手法來看,簡略化的建成方式可推測出石塔為高麗時代所遺留下來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