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羅南道(靈岩郡)

道岬寺座落於全羅南道靈巖郡山川靈秀風光明媚,自古就有「湖南的小金剛」之稱的月出山山麓上,在1984年被指定為第79號全羅南道文化財資料,也是歷史悠久的寺廟。 道岬寺是由新羅末期道詵國師所創建,寺廟中有被列為第50號國寶的解脫門,它是現存的韓國古建築中少有的罕見風格。此外還藏有第144號國寶磨崖如來坐像、第89號國寶石造如來坐像、第1134號寶物木造文殊-普賢童子像、第38號全羅南道有形文化財產道詵守眉碑及大雄寶殿等多個知名文化財產資料。特別的是通往道岬寺的途中長達一公里的小徑上,種滿櫻花樹一到春天就會變成整片盛開的美麗櫻花隧道。道岬寺的週邊有月出山國立公園、王仁博士遺蹟址、靈巖陶器博物館及鳩林村等著名的觀光景點可供遊客們前往參觀探訪。


慶尙南道(居昌郡)

都市中的60里特色綠色道路] 有「蔚山生態通道」之稱的松脊路連接仙岩湖公園,神仙山,大公園山,文殊國際射箭場,松脊天路,三湖山,南山,總長24km。它扮演著山與山,山與江,人與自然共同呼吸的聯結角色,站在神仙山上的神仙亭裡可以眺望仙岩湖全景,而踏上大公園山松林路時,則可以和家人,朋友一邊享受天然的森林浴,一邊觀賞大自然的絕妙風景。


仁川(翁津郡)

小青島位在仁川西北方210km處,屬大青面管轄島嶼。在朝鮮時代的明宗以前名為小岩島,後因島上樹木旺盛,且與大青島相對應,因此改名為「小青島」。島上坡度平緩,呈南北斜長狀,沿岸有許多奇岩怪石,適合各種海釣,夏季十分受歡迎。島上居民過著典型的漁村生活,純樸又簡單。


全羅南道(潭陽郡)

全羅南道潭陽不僅是竹子的故鄉,也是販賣烤牛肉餅的知名景點。 烤牛肉餅本家很久以前就以獨特美味的烤牛肉餅,成為知名餐廳。如麻糬般精巧的肉餅形狀,入口即化的烤牛肉餅,其魅力使得遠從日本慕名而來的外國旅客不計其數。 烤牛肉餅名稱的由來,是由於肉餅的模樣與年糕十分相似而得名。入口即化的柔嫩口感,加上醬料作出的烤牛肉餅,不僅便於享用,豐富的用料更令人充分感受到肉質的甜美。此外,烤牛肉餅的香味與嚼勁擄獲小孩與女性顧客的心。 除了烤牛肉餅本家的主打料理烤韓式牛肉餅之外,還可品嚐烤豬排、烤牛肉、牛排骨湯等菜色,以及由各種小菜與餐後甜點所組成的韓定食。餐廳週末晚上顧客眾多,須耐心排隊才能品嚐到佳餚。


江原道(高城郡)

每年一到6月薰衣草就會盛開,將村莊及農場染上美麗的紫色。高城薰衣草節也在此時於HANI薰衣草農場舉行,利用薰衣草與香草進行各種體驗活動,並準備了許多能闔家同樂的活動項目。此外,也舉辦徵集遊客們在農場以及村莊內拍照作品的攝影大賽、抽獎活動等各式各樣的活動。


全羅南道(麗水市)

麗水沿岸客輪站位在全羅南道麗水市,設立於1982年12月21日。 2007年5月經過整建之後,多了如: 等待室及停車場等設施。


慶尙北道(尙州市)

尚州博物館位於慶尚北道尚州市沙伐面三德里,為了勾勒尚州的歷史並系統性的管理、保存文物而設立。以企劃展示室、常設展示室、影像室、收藏庫等組成,展示室戶外陳列有洛上洞石塔等石造文物。


大田廣域市(儒城區)

為供奉地方賢儒之牌位與教化地方百姓,朝鮮太宗5年(1405年)時創建了鎮岑鄉校,而後此處之沿革未見於史書記載。現存的鎮岑鄉校擁有大成殿等建築,主要供奉五聖、宋朝六賢與東國十八賢的牌位。 在朝鮮時代,此處由國家提供土地、典籍與奴婢等,1位老師可教授30名儒生。至甲午更張(甲午改革,1894~1896)廢除科舉實施新學制後,鄉校失去教育的功能,僅於春秋兩季舉行祭孔大典(釋奠大祭),並於每月的初一十五舉行焚香儀式(又稱「朔望焚香」)。 如今鄉校的營運由典校1名與掌議數名負責,而有著悠久歷史的鎮岑鄉校大成殿,也被指定為大田廣域市文化財資料第6號。


全羅南道(靈岩郡)

韓國國際賽車道(Korean International Circuit: KIC)位於全羅南道靈巖郡一帶,是一級方程式(F1)的專用賽道。 賽道由F1 Grand Prix track及總長3.045公里規模的常設賽道所組成,依競賽特性可選擇不一樣的關卡。除舉辦一級方程式賽車之外,也進行國內外其他競賽等活動。 韓國的F1賽道總長5.615公里,為全世界繼義大利依莫拉賽道(Monza)後,第二大規模的賽車道,在亞洲地區也是排名第一的最長賽道。有著世界級水準的全羅南道賽道,具備有世界最大高達14公尺的F1維修站建築、指揮中心、新聞媒體中心、車隊站、12萬個座位的觀眾席、停車場、育樂設施等。 這裡最大的魅力莫過於韓國國際賽車道可以讓車子的速度飆到極限的優勢條件,另外也是國際汽車聯盟舉辦的國際長距離汽車競賽大會-「2010 F1 韓國大獎賽」在韓國第一次展開比賽的舞台。


江原道(東海市) , 江陵

每逢日期尾數為3、8的日子,東海市九美洞一帶就會舉辦熱鬧的市集。北坪場和附近的市集不同,是嶺東地區日益繁盛的傳統五日市場。一路上擺滿了各式的商品,大家摩肩接踵、討價還價,這正是在傳統市場逛街的樂趣。北坪場的歷史可以追朔到朝鮮正祖20年(1976),至今已經超過200個年頭了。三陟邑誌的<珍珠誌>中紀錄著「正祖20年,北坪場每月會舉辦六次,於3、8、13、18、23、28日開市,並收取市場稅」。也可說北坪場與東海市民們同甘共苦地經歷了漫長的歲月,本來攤商都是在市區的箭川兩岸進行販賣,後來因為水流改道而移到下游河口。1910年10月因水患淹沒了北坪村,市集也搬到其他地方。現在的位置則是在1932年後才確立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