忠清南道(牙山市)

天安牙山站是隨著KTX通車而新設的火車站,因位於天安市與牙山市的交界,故合併兩處地名將車站命名為天安牙山站。


江原道(鐵原郡)

孤石亭於1977年被指定爲國民旅遊區,是新羅(西元前57年~西元935年)真平王(579年~632年在位)時所建,當時爲10坪(約合33平方公尺)多的二層樓閣,韓戰期間被毀,現在的孤石亭為1971年鐵原的權力人士重建。孤石亭之所以有名,與其說是因爲亭子本身,不如說是因爲河中心有一塊高10米的奇岩巍然聳立。孤石亭一帶是韓國境內獨一無二的玄武岩噴出地帶,登上孤石亭的岩石,呈「S」形彎曲的漢灘江和奇岩怪石盡收眼底。此地以泛舟、釣魚而聞名,禁止游泳。「鐵三角地」的參觀需事先提交申請後參觀孤石亭,方可根據時間參觀戰跡地。參觀對象第二地道~鐵三角展望臺~「鐵馬欲奔」的牌子和留有火車殘骸的月井里站~白馬高地上準備戰鬥的赤匪~勞動黨舍廢墟等,約需三小時三十分。購買門票後,戰迹館管理辦公室分發民統線出入證,然後隨管理人員乘車於固定時間分出發。在參觀戰跡地,感受分裂的痛苦後,可以在鐵原溫泉的池中洗卻疲倦,也可在孤石亭樂園中與孩子們共同享受遊樂設施。


忠淸北道(淸州市)

* 世界最初的金屬活字的故鄉,興德寺遺址 * 位於羊邊山(音)東南邊故蓮塘裡(音)小村的興德寺遺址是1985年韓國土地公社在進行雲泉地區宅地開發事業中發掘出很多文物的古代寺廟遺址,發掘出文物後工程即中斷,然後交由清州大學博物館進行考古發掘。這個寺廟的創建年代和規模已經無從得知。 根據現存的世界第一部金屬活字本《白雲和尚抄錄佛祖直指心體要節》下卷的記載,這本書為高麗禑王3年(1377)在慶州興德寺印刷,這就比之前已知最早的金屬活字印刷本---德國的古登堡聖經早了78年。1972年“世界圖書之年”中《直指》被公認為世界最早的金屬活字印刷本。只是當年印刷這本《直指》的興德寺地址一直無法被確認,直到這次發掘工程中終於在出土的青銅佛教用具上發現了“西原府興德寺”的字樣,興德寺的地址才正式被確認。 在發掘過程中興德寺被證實至少於新羅文聖王11年(849年)時已經存在,結束發掘工程後被定位史迹315號,韓國政府從1987年至1991年間投入了43億韓元在40,992m²的遺址上複原了興德寺並建立了記載韓國印刷文化的古印刷博物館。 * 佛祖直指心體要節 * 在興德寺印刷的《佛祖直指心體要節》是世界最古老的金屬活字印刷本,分為上下兩卷,現存唯一一本原本保存於巴黎國立博物館。


忠清南道(牙山市)

ING汽車旅館(ING Motel)位於因溫泉而聞名的旅遊區內,距溫陽溫泉站5分鐘車程,交通便利,適於享受泡溫泉的樂趣。溫陽溫泉由於溫度高達58度,歷代君王經常到此而聞名。作為堿性溫泉,水質良好。週邊的旅遊景點包括緬懷忠武公李舜臣,香火不斷的顯忠祠,保存先人足迹和民俗資料的溫陽民俗博物館等。


濟州道(濟州市) , 中文旅游区

濟州國際機場位於濟州道濟州市龍潭2洞2002,地處東北亞的中央地帶,扮演連結中國、日本及東南亞的重要地緣角色。濟州島為韓國最大的島嶼,共有9個有人島和54個無人島,同時也形成行政區上最小的道。


光州廣域市(西區)

1971年於忠壯路開業, 在尚武地區已經營至第二代。每日使用之食材皆是當天從全羅南道務安運來的新鮮生章魚。


慶尙北道(慶州市)

位於日本岐阜縣的木曾是小麥和蕎麥的主要盛產地,凡採用當地出產的小麥和蕎麥所作出的烏龍麵及蕎麥麵味道都是十分香郁爽口。木曾屋自1988年創立至今已走過23個年頭,是相當著名的烏龍麵及炸豬排定食日式連鎖專賣店。以新鮮天然原料取代其他化學調味料來製作出味道獨特清新的烏龍麵湯汁,也為了迎合韓國人的口味特別研發出泡菜烏龍麵及木曾屋代表人氣佳餚-木曾屋定食,另外炸豬排定食也是店內的主要推薦菜單。木曾屋也提供多項菜色提供外帶服務。


釜山廣域市(海雲台區) , 海云台

LIE SANG BONG所製作的服飾擅於運用結構性與幾何學重現女性的身體曲線,大大地體現了女性之美,並且在生活中穿著舒適。特別是大膽地使用紅色和紫色的搭配,結合設計師採用的鮮豔色調,散發出強烈的魅力。


全羅南道(寶城郡)

說到“綠茶”就是“寶城”,說到“寶城”就馬上想到“綠茶”。四季綠油油一片,以全國最大的茶園為傲的寶城,佔全國茶葉總栽培面積的34%、生產量佔37%。共有1,097個農家進行栽培,而茶葉加工企業就有90多家,寶城綠茶於2002年登記成為全韓國第一個地理性標示制第1號。為了突顯從百濟時代起寶城茶的歷史性,並確立茶文化及提升持續發展的寶城茶價值,費盡心思建立了韓國茶博物館。博物館建築物總共3層,每一層都有它的主題特性。一樓是茶文化廳,以圖表畫板與影像、透視化等方式,讓遊客們輕易了解茶的栽培及生產過程。二樓是茶歷史廳,以時代別展示的茶具,讓人一眼就能理解茶的發展史。在三樓則是教育與體驗空間的茶生活廳,這裡可以體驗到韓國、中國、日本及歐洲的茶文化,還展示著世界各地的茶具與各類展示品。除此之外,在茶製造工坊還可以親自體驗將茶葉製作城綠茶與餅茶的多種類的茶,從有關茶的理論開始到教育、體驗等,在茶博物館可以體驗到多樣化的活動。


京畿道(坡州市) , 坡州(heyri村)

烏頭山(119m)山頂上的烏頭山城,其名稱依照紀錄的不同稍有差異。《大東地志》內稱其為鳥頭城、《輿地圖書》內為烏頭山城、《世宗實錄地理志》與《新增東國輿地勝覽》內則紀錄為烏鳥城。這座山城以漢江與臨津江交界處的烏頭山山頂為中心建造,長約620公尺,為百濟時代的馬鞍形山城。四面陡峭,西邊為臨津江、南邊面朝漢江、東邊是農耕地,北邊則與山腳相連。山頂上到處都散佈著城牆用石材,可以看出從三國時代到朝鮮時代持續修築的痕跡。1990~1991年間發掘調查結果,出土的大部分為土器、白瓷、瓦片、鐵鏃等。此處為非常重要的軍事要地,雖然在建立統一展望臺後,已難以看出其原來的樣貌,但根據相關專家對於遺跡附近的實地考察結果,可確定臨津江與漢江交界的西邊內陸有高1~1.5m、長約30m、寬6~7m、完整保留下來的古城牆。建築方式為基石上堆疊地臺石(5~15cm)後,內側為全部只填充石頭的後填充石形式。在大巖盤上採集石頭使用,而將其斷面作為城牆的型態是研究百濟時代城墎的重要遺跡。從烏頭山城位置及山勢等週邊地形條件來看,有學者主張它就是廣開土大王陵碑、《三國史記》與《百濟本記》等紀錄中所提到的百濟北邊關彌城,金正浩的《大東地志》中則紀錄烏頭山城就是百濟的關彌城,是最近在學界引發不少關注的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