釜山廣域市(水營區)

民樂水邊公園是韓國第一個結合海洋與休息空間的公園,位於海雲臺與廣安里中間。面積有1萬坪,可容納4萬人的規模。地上鋪著彩色的地磚,擁有花壇、帳棚、長椅等便利設施。長3,040㎡的平臺空間可以看著海景,並欣賞各種公演,而當漲潮時海水會流進來,還可以泡泡腳。


京畿道(水原市) , 水原

水原榮洞市場位在水原最繁華的街道-八達門周邊,共有300餘間店鋪,密密麻麻的店家帶來現代與傳統交融的感受,在這裡可以買到生活上所需的所有東西。榮洞市場形成於1917年,一天的流動人口高達兩萬人。另外,一提到榮洞市場馬上就能聯想到韓服與棉麻布等,因為這裡300餘間的店鋪中韓服店就佔有40多間,服飾店70餘間。除此之外,各式雜貨、農產品店也一應俱全。很長一段時間,這裡是水原與附近都式-平澤•華城•烏山等地規模最大的市場,從外地來採購的訪客不在其數。2002年開始,這裡逐漸加入現在化設備,形成現今的模樣。


釜山廣域市(海雲台區) , 海云台

諾博特爾國賓釜山是擁有商務和渡假村機能的國際級水準特級飯店 。位在釜山著名觀光地海雲臺海岸中央, 可以看到最美的海景, 距離各個觀光地, 休閒設施, 購物商場, 金融區域都?接近。


首爾(麻浦區) , 汝矣島・永登浦・麻浦

站前會館開業於1962年的龍山站對面,以脆烤牛肉與家常菜為首推料理。如今堅持最初美味的店家以經來到第三代經營了,往後也勢必繼續以此理念傳承下去。  


濟州道(西歸浦市) , 旧济州

雪綠茶博物館O雪綠位於濟州島西廣茶園附近,是以「綠茶」為主題,讓旅客們深入了解有關韓國傳統茶文化的學習空間。特別是博物館名稱中的「O」含有輕快讚嘆的涵義存在(origin of sulloc, only sulloc, of sulloc cha)。博物館於2001年9月1日開幕,不僅因建築物整體以綠茶杯造型而出名,更是結合傳統與現代的文化空間,亦是貼近大自然的休憩空間。博物館內部有庭院與池塘,而建築物2樓還設有觀景臺,可以眺望綠茶田與周邊自然景觀。諮詢電話:+82-64-794-5312~3(韓) / 旅遊諮詢熱線:+82-64-1330(英日中)


首爾(麻浦區) , 汝矣島・永登浦・麻浦

探訪電視中的幻想世界,MBC WORLD之旅 以韓流為中心的韓國首家電視主題樂園MBC WORLD,在此將MBC的著名電視劇和熱門娛樂節目一網打盡,讓您可感受與韓流明星一起載歌載舞,化身韓劇主角的全新體驗。


首爾(東大門區) , 東大門

首爾傳統跳蚤市場在清溪川整修之前,是以黃鶴洞為中心的韓國代表性跳蚤市場,又稱萬物市場,主要包括銷售從全國各地收集的懷舊(傳統)物品的商街與黃鶴洞跳蚤市場。這個商圈在清溪川整修的同時,被遷移至東大門運動場內的東大門傳統跳蚤市場,由於東大門運動場公園化的計劃,為了將其建設成為與觀光產業相互連結的跳蚤市場。在和清溪川連結的清溪8街崇仁女中的位置上,以國際性的傳統跳蚤市場為目標,首爾傳統跳蚤市場(Seoul Folk Flea Market)以新的購物景點面貌重新開張。


首爾(鍾路區) , 仁寺洞・鍾路

國立民俗博物館將朝鮮時期的生活型態,按照地域、功能、時代、類型等在各區展示。共有4,000多件珍貴的歷史民俗資料,於館中展示開放參觀。特別是在中央大廳,定期有各種傳統文化、民俗等相關展覽。 館中的第1展示室,主要是以韓民族的生活型態為主,紀錄著從遠古時代到朝鮮時代(1392~1910)為止,韓民族生活的模樣。各時代的文化差異、特徵、史蹟遺物等,都可在此比較、了解。在時代變遷的過程中,所遺留下的陶瓷器、農具、印刷品等,也都陳列在展示室內。第2展示室主要以生活型態為主,農耕、狩獵、捕魚、衣服、房屋等相關資料,都可在此搜尋。再加上各種手工藝品、裝飾品、碗具、泡菜、醬缸臺等,讓人目不暇給。第3展示室的主題是韓國人的一生,從出生、成年禮、結婚、到死亡為止,都清楚地展示在館中。特別是市場的商業交易和傳統民俗信仰,更刻劃地生動傳神。 而戶外的露天展示區,更比室內多了一份輕鬆自在,還可欣賞到濟州特有的石頭爺爺、水車、園頭幕涼亭等。


京畿道(水原市) , 水原

水原華城為韓國重要的文化遺產地,亦是世界文化遺產之一,水原華城是以朝鮮的築城技術為基礎,引入中國、日本的築城方式和西方築城技術建造而成的世界城郭之融合結晶。而以華城聞名的水原市為了讓華城更廣為人之,便建立了水原華城博物館。水原華城博物館的常設展覽區,設有展示水原華城的築城過程和城市發展過程的華城築城室,亦有展示參與水原華城築城的人物、正祖(1752~1800,朝鮮第22代王)8日出行的歷史景象,以及曾在華城駐軍的壯勇營等面貌的華城文化室。 另外還有常設體驗室,針對兒童和青少年進行體驗教育,舉行豐富多彩的教育活動。水原華城博物館突破過去以展示遺物為主的博物館運營方式,以展示、教育及體驗相互協調的新博物館型態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