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爾(鍾路區) , 仁寺洞・鍾路

(株)永豐文庫是(株)永豐的子公司,1992年於首薾市鍾路區瑞麟洞33號的永豐大廈內成立了韓國規模最大的書店,致力於這塊土地上的出版文化與國民教育。永豐文庫鍾路店擁有廣橋與鍾路、地鐵1號線鐘閣站三個出入口,位在地上23層、地下6層的永豐大廈地下1樓與地下2樓,每層坪數皆達1,600坪。地下1樓為書店,地下2樓則是韓國最大的文具店、音樂行、資訊Plaza、活動廳、美食區等,做為上班族、學生、家庭主婦的聚會場所等,擔當著首爾市民的複合文化空間要角。地下1樓書店賣場的書架面積為760坪,陳列書籍達250萬本,一般圖書、專門書籍、學術論文集、兒童讀物、參考書、雜誌、學會誌、鄉土刊物、政府刊物等應有盡有。比起密密麻麻的書籍讓人喘不過氣的煩悶感,永豐文庫設置了舒適的空氣清靜設備與明亮的照明設施,給人溫馨雅靜的感覺。象牙色的壁面與拱形的天花板充滿古典感外,也讓書店擁有更深一層的知性感。找不到想要的書籍時,無輪什麼時候都能在服務台與綜合服務台獲得親切的服務,沿著蜂窩狀的通道尋找時,書架上的編號讓人彷彿身處圖書館一般,非常方便。透過手扶梯或樓梯就能下到位於地下2樓的文具店與超大型音樂行、資訊賣場、展市場,時常可以見到年輕人或與小孩一同前來的父母親。永豐文庫與其他書店不同在於擁有高科技電子書店,所有出版物品的出入庫與銷售資訊、統計資料等都會自動紀錄,因此每個書架都有各自的編號,這些編號都會輸入電腦,方便顧客尋找自己想要的書籍。永豐文庫除了可以看到眾多書籍外,不時也會舉行作家、畫家、音樂家、電影或戲劇賞析的活動,而舉辦這些活動的場所被稱之為永豐舍廊房,可以在這裡接觸教養講座、演講、藝術展等各種文化活動。


首爾(中區) , 明洞

 自1983年開業以來,該餐廳一直使用最初烹調的技法,保持豬排不變的美味。將150kg的豬排腌制3-4天等肉質變軟後,裹上雞蛋和面包粉並以160度的高溫炸7分左右,直到皮酥肉軟,正是該店豬排美味的秘訣。再配上特制的調料和蔬菜絲,經典豬排就誕生了。 餐廳1層設計為吧台樣式, 2、3層為普通座位。 TIP> 坐在1層可以觀看豬排的制作過程!  


首爾(鍾路區) , 仁寺洞・鍾路

北村刀削面為刀削面專賣店,配上美味的大餃子一起品嘗,是一流的美味。      


 
20% OFF優惠券
5.0/2
京畿道(加平郡) , 議政府

從清平壩往南怡島方向,沿著湖水往前走約10公里,可看到位於左邊山丘上,白色的異國風建築參差不其的聚集在一起。光看建築物就像是集中在海邊沿岸的小村莊,與虎鳴山周圍秀麗的風景一同觀賞,則像阿爾卑斯山麓的田園村莊,故稱為法國文化之村小法國。小法國是兼有青少年集訓設施(古城青少年俢練院)的法國文化村,位於加平郡清平面古城里一帶,佔地11萬7357平方公尺。由16棟法國式建築組成,遊客可在此住宿並同時體驗法國的食衣住行育樂文化等。小法國的設計概念是以「花、星星、小王子」為主題,也是小王子故事的主題樂園。另外在這裡也可以看見許多法國象徵-「雞」的雕刻和藝廊,也可以聽見從200年歷史之久的音樂盒中放出的優美旋律的音樂盒店,以及花草芳香店、紀念品店等,更可體驗獨特的法國文化。另外園區內有最多可容納200多名的4~10人客房共34間,非常適合作為團體集訓或出遊的場地。 


釜山廣域市(中區)

                   


首爾(鍾路區) , 三清洞・首爾北部

由首爾市贊助,社團法人韓國工藝藝術家協會主管的東琳繩結博物館創立於2004年4月。博物館內展示著許多飾品、腰帶、錦囊、扇墜、流蘇等各種裝飾用的繩結,以及絲、線和其他裝飾用的繩結材料等,展品相當多元。在韓屋的展覽室內,擺置著昔日流傳下來的文物與仿製品,以及極具現代性的創造性作品等,將繩結的美感華麗再現。


首爾(中區)

首爾國際文化體驗中心為促進外國人與首爾市民彼此交流全球文化之處,現場有精通中日英三種語言的專業服務人員,隨時親切地提供首爾相關旅遊資訊。此外,現場還有各種韓國傳統文化體驗活動,讓您能充分感受韓國的熱情與魅力。


京畿道(果川市) , 首爾大公園

首爾大公園兒童動物園是為了培養正在成長的孩童心中對於自然與動物的愛心而設置的自然學習園區。在此的動物教室中有許多溫馴的動物,讓孩童能親自體驗學習動物們的生態與習性,例如豊山犬、珍島犬、鬃獅犬、驢子、乳牛、狨猴、日本猴、狐獴、松鼠猴、大羊駝、原駝、兔子、鹿、小羊等,孩童可以餵食飼料並與直接與動物接觸。


5.0/1
首爾(中區) , 明洞

                      德菲絲巧克力刨冰 : KRW 14,800 美式咖啡(熱) : KRW 3,800 芒果刨冰 : KRW 15,800 香橙蛋糕卷 : KRW 12,800


首爾(江南區) , 江南・三成(COEX)

奉恩寺位於COEX北側,為新羅元聖王10年(794年)由緣會國師所興建,當時稱做「見性寺」。1498年朝鮮成宗繼妃貞顯王后將位在成宗陵寢(宣陵)東邊的此寺擴建,並改名為「奉恩寺」。原位在距宣陵西南方1km處,朝鮮明宗時僧人普雨將其移建至現今位置。掛著秋史金正喜所題匾額的板殿內,保存有華嚴經、金剛經等13多種共3479個佛經經板。每年農曆9月9日會進行被稱為「頂戴佛事」的儀式,四部大眾(釋迦摩尼四大派弟子的統稱)一同頭頂經板朗誦法性偕,並隨著法界圖步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