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畿道(坡州市)

Seowon Valley綠色演唱會是企業為創造將所獲利潤回饋社會的企業文化,把高爾夫球場化為與市民同樂的文化空間,特別舉辦的慈善演唱會。不僅促進高爾夫球場的大眾化,透過活動的舉辦及會員的贊助,更將募集來的基金做為支援周邊低收入階層之用,是具體實踐分享價值的社會貢獻活動。


京畿道(抱川市) , 抱川

熊城渡假村公寓式飯店為提供園區內顧客的便利,備有高爾夫球場、室內外游泳池、生存遊戲區、休閒運動廣場等多樣化娛樂設施,不僅只在冬天,熊城渡假村是一年四季無論何時皆可以愉快享受悠閒運動的綜合型休養渡假村。


忠淸北道(丹陽郡)

現今的潭陽是高句麗時期的赤城縣,「赤城」這個名稱一直沿用到新羅時期。赤城山城是一座位於丹城面下坊里後山盛才山上的一座山城。赤城山城是盛才山頂和南端斜坡呈現圓形環繞型態的山城。1979年8月1日列為古蹟第265號,標記於新增東國輿地勝覽, 湖西邑誌潭陽郡誌的第1,768。城的圓周為923公尺,至今城璧大多以傾毀。東北末端處高度3公尺的城牆相對而言是較完整的部分。在西南部、東部及東南部等三地也都有發現城門的遺跡。城內亦可看見赤城碑。新羅奪取高句麗領地而成為北進政策的前哨基地,因此又名為赤山城。 城內可發現新羅和百濟時期的土器片、高麗時期的青瓷片及瓦片,是研究新羅建築技術的重要文化遺產。


江原道(橫城郡)

位在江原道橫城郡屯內面Sulyi峰附近,規模6,600千㎡的現Welli Hilli Park渡假村(舊星宇渡假村)身處大自然,擁有最佳活動空間,對人體心肺機能與身心發展好處良多。海拔540m處高的住宿設施、娛樂空間、滑雪場、高爾夫球場與青少年訓練營等各種教育文化設施以及各種多樣附帶設施等,為一四季皆宜的綜合休憩渡假村。 鄰近雉岳山國立公園、五臺山國立公園等壯麗的大自然景觀,為無公害清淨地區的最佳休憩場所。


江原道(三陟市) , 束草・雪岳山

龍化海水浴場位於三陟市區往蔚珍方向約24km處,一旁有龍化川流入大海,後方則有茂密的松林。呈半月型的美麗海岸線向左右延伸,結合兩旁的奇岩怪石,形成壯觀的景色。 每到海水浴場開放時間,各種設施與民宿、生魚片店、攤販齊聚,相當便利。海水浴場水深1~1.5m,沙灘長約1km,雖然規模較小,但比起其他人來人往的海水浴場顯得更為寧靜,吸引許多喜好漁村悠閒氣氛的遊客前來造訪。由於深入漁村,海水浴場風平浪靜,沒有明顯的漲退潮,相當適合小朋友們在此奔跑嬉戲。又因海邊有溪水流入大海,在海邊嬉戲之餘,還能一併享受淡水浴的樂趣。


忠淸北道(報恩郡)

報恩和鄰近的櫆山相似,佈有許多山林地。曾為三國時代的兵家必爭之地,因此在忠北隨處可見許多山城,然而其中可稱為韓國最為偉大的山城便是三年山城。三年山城是新羅慈悲麻立干13年(470年) 開始歷經3年築成而由此命名的。之後,在炤知麻立干8年(486)徵招3千名工人改建。此山城是新羅向西北地區擴張勢力時最重要的前哨基地;統一三國戰爭時期,太宗武烈王(654∼661年, 在位)和唐朝的使臣王文度相會的場所,也是高麗太祖王建(918∼943年, 在位)欲佔領此城而遭到慘敗的地方。被列為韓國最為代表性石城山城的三年山城,城的周長約為1.7公里,城牆高達13公尺,寬達8∼10公尺。此城設有西門、北門、東門,尤其城牆處另築有月城,韓國古代築城法研究中廣受到重視。在城內有巨大的蓮花池,周圍的岩壁上也有著玉筆、有似巖、蛾眉池等陰刻成的字體,主要為金生的筆跡。


全羅南道(麗水市)

浪漫小吃攤街是能品嚐到當季飲食與特色美食,並享受麗水夜景與表演之處。目前共有18間小吃攤在此營業。 販售品項 : 生魚片、海鮮湯、辣燉海鮮、海鮮三合等


首爾(中區) , 東大門

DDP東大門節是在全球韓流觀光的重心東大門,以此地的歷史與文化為基礎,增進時尚商圈發展,分享多彩多姿文化藝術,讓市民、遊客、商家彼此交流同樂的市民參與文化慶典。設計與創意產業的發祥地DDP也成為韓流文化體驗與藝術交會之處,促進地區活化的新典範。


慶尙南道(統營市)

統營市霧田洞客運站於2007年11月23日遷移至新都市──統營市光道面竹林1569,目前共有19條路線,為高速和市外巴士共用的客運站。※ Gbus(全國市外巴士諮詢) 02-2082-2637 www.gbus.co.kr


濟州道(西歸浦市) , 旧济州

1408年(太宗8年),為了供奉賢儒的牌位和強化地方民眾的教育,在大靜縣城內創立了大靜鄉校。1652年(孝宗3年),大靜鄉校搬遷到現址,到1835年(顯宗1年)期間,共整修大成殿三次,1772年(英祖48年),整修了明倫堂。現存的建築物是內部各有五間房間的大成殿、明倫堂、東齋、西齋,神三門、正門、大成門等所組成。大成殿供奉有五聖,宋朝四賢,韓國十八賢的牌位。朝鮮時代國家曾配給土地、農田、奴婢給教官,讓教官教導學生。不過到甲午改革之後根據新學制,去除了教育的機能,改為每年春秋兩季進行釋奠大典,並於每月初一十五上香祭拜。大靜鄉校在1971年8月被指定為濟州島有形文化財第4號,1948年4月併設了文明學院,此處收藏的典籍有≪大靜鄕校節目≫等,18種,共37本,其中儒家經典-集註類為最大宗。現今的大靜鄉校由濟州島鄉校財團負責經營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