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爾(江南區)

SKIN FOOD概念店林蔭路店是以‘美味的食物做出美味的化妝品’為理念的新概念化妝品品牌店。是SKIN FOOD運營的追求3大價值BETTER FOOD , BETTER BEAUTY , BETTER HEALTHY的綜合型專門賣場。SKIN FOOD概念店林蔭路店擁有地上3層的規模,地上1層為SKIN FOOD化妝品相關產品,2層為飲料,甜點咖啡廳,3層為樓頂庭院。 1層化妝品賣場內準備了‘美麗趣味面膜’等概念商店才有的特殊化妝品,還會進行彩妝表演等體驗。 散發清爽自然風室內裝潢的2層咖啡廳的‘黑糖果面膜區’內,現場根據顧客的皮膚類型制作專屬面膜。 外國遊客流量大的林蔭路店常駐外語職員,提供諮詢及購買幫助等服務。


釜山廣域市(釜山鎮區)

有40年傳統的部隊鍋餐廳。位於釜山廣域市釜山鎭區的韓食專門店。招牌菜是部隊鍋。


慶尙南道(昌原市)

馬山在韓國菊花栽培史上佔有一席之地,1960年由檜原洞一帶六戶農家開始進行韓國最初的菊花栽培產業。經過發展後,現今此地佔韓國境內菊花栽培面積的13%,為受到各界認可的韓國菊花產業中心地。這裡擁有適合栽培菊花的土質、溫和氣候,以及尖端養液栽培(又稱水耕)技術的普及等,栽種出品質優良的馬山菊花。為了向國內外宣傳馬山菊花的優秀性並促進菊花消費產業,自2000年起開始舉辦菊花節。菊花節有菊香大展、展覽活動、文化活動、參與型活動、祈願活動、特別活動等,提供遊客各式各樣的展示與體驗項目。


忠清南道(論山市)

江景不僅是全國最大的風味醬集産地,也曾是全國三大風味醬市場之一。江景商人獨到的醃制手法及高超的識醬能力,爲江景的風味醬贏得了風味醬之魁的美稱。 江景鹽川里一帶聚集著大量面向全國售賣蝦醬、黃石魚醬等的商人。據稱,這裡的蝦醬銷售量占全國蝦醬總銷售量的一半。每年的7月中旬到11月末,江景市場便迎來了製作泡菜的黃金時節。這時,兜售風味醬的批發商和小販們,以及想購買便宜風味醬的家庭主婦們,從市場附近蜂擁而至,市場上一片繁榮景象。而從8月中到12月初,風味醬的日均銷售量爲250多桶。每年,風味醬市場還舉辦江景傳統風味醬節。 <風味醬挑選方法> -蝦醬 挑選時主要不以蝦的大小來衡量醬的好壞。一般認爲,用薄皮、白色的蝦制做的醬不錯。熟透的蝦醬略呈紅色。挑選好的蝦醬,當然就該挑選這樣色味俱佳的蝦醬啦! -黃石魚醬 好的黃石魚醬呈金黃色、醬熟透。區分黃石魚醬是否熟透的方法就是看黃石魚是否柔軟,味道是否香濃。 -魚貝醬 魚貝醬應呈紅色,香味撲鼻。以8月份在濟州和楸子島近海捕撈到的楸子魚貝爲原料製作的楸子魚貝醬味道最佳。 - 魚貝醬汁 如葡萄酒一般清亮,呈暗紅色,味香的醬爲好醬。    


慶尙南道(昌原市)

與昌原地區的在地企業大同百貨公司一起經營的大同免稅店,是慶尚南道地區首間市區免稅店,位於昌原City7購物中心的2樓。目前免稅店共有100多個品牌進駐,而整棟購物中心內還設有飯店、大型超市等便利設施。


江原道(三陟市) , 束草・雪岳山

三陟溫泉位於以蔚藍東海與神秘洞窟而聞名的三陟,為促進健康的醶性溫泉之旅遊休養地。擁有多樣溫泉浴的三陟溫泉可謂江原道東海南部地區水質最佳,且規模最大的溫泉,再加上寬闊的停車空間、綜合休閒渡假村、海岸兜風路線、往返首爾寬廣又便利的四線道路,讓這裡成為泡湯的不二選擇。另外,以「親切、乾淨、服務」為口號的三陟溫泉,致力於讓遊客獲得放鬆、愉悅,以及最充分的休息。


忠清南道(瑞山市)

此為朝鮮時代最具代表性的邑城。邑城就是將『邑』為單位的城鎮,以城牆將外圍環繞起來的平地城。除了海美邑城外,高敞邑城、樂安邑城也都頗具盛名。海美邑城是在朝鮮成宗22年(西元1491年)完成的石城。外圍約1.8公里,高5公里,總面積約6萬多坪,是一座規模相當大的城鎮,在東、南、西方各有一座城門。最近正在進行復原的工程,希望能回復這座古城以前的樣貌,這裡也預定成為史蹟公園。朝鮮末期,也因許多天主教徒在此殉教,而使此地備受矚目。天主教受到迫害當時,海美邑城也設有官衙,忠清道各地無數的天主教徒都因受到嚴刑烤打而喪命。特別是在1866年有超過1千名的教徒,在此被處決。目前城內還保有大院君執政當時,專門監禁天主教徒的監獄,以及懸吊、拷問罪犯的巨大老槐樹。城門外道路邊老槐樹一帶是天主教徒的朝觀聖地,因為當時教徒們不但被綑綁在樹上接受拷問,不屈服的教徒甚至被移至大石上鞭打致死。聽說城外周圍曾種植有大量的枸橘樹,以防禦敵兵入侵,但現在幾乎看不到枸橘樹的蹤跡。


慶尙南道(居昌郡)

2003年4月以新面貌開幕的奧林匹亞商務飯店,除了讓前來韓國代表產業都市暨商業中心蔚山的遊客們能享受舒適悠閒的時間之外,並提供最好的服務。飯店內擁有最新現代設備的客房,以及三溫暖、韓式餐廳、西式餐廳、咖啡廳、宴會廳等各種附加設施,提供給投宿旅客便利的服務。


江原道(鐵原郡)

昇日橋所在地區原為北韓所有,最初由北韓開始修築橋樑,於韓戰時停工。休戰後,此地為韓國所有,由韓國完成後續工程。之後於2002年5月31日被指定為登錄文化財第26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