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原道(襄陽郡)

搭車經嶺東高速公路前往江陵,再轉往至束草的東海岸高速公路,下縣南交流道後往北前行約5km,經過南涯港後,位於江原道襄陽郡縣南面廣津里(國道7號旁),堪稱東海隱藏秘境的休休庵即映入眼簾。休休庵為寺齡不過10年多的寺院。往寺院後方拾級而下,可看到一塊龜形石,再過去還有一塊自然形成,猶如菩薩躺臥的岩石,龜形石彷彿正在向菩薩參拜,顯得十分神秘。而菩薩右側絕壁上,還有兩塊被稱為僧岩的岩石並列而立,如僧人手持木魚向下方的菩薩合十行禮,令人不禁感嘆大自然的鬼斧神工。


全羅南道(木浦市)

Fontana飯店為腹地面積1,412㎡、樓地板面積6,452㎡、地下1樓至地上10樓建築,共有67間客房,以及會議廳、研討室、商務中心、三溫暖、餐廳、日式餐廳等,設施齊全。 客房提供100%鴨絨寢具,讓冬天入住的旅客也能暖呼呼的睡上好覺。2樓設有三溫暖及按摩店,能夠消除旅客的疲勞。夜晚更有海上噴水秀,在客房內即可欣賞,給人一種浪漫又安逸的感覺。


濟州道(濟州市)

「濟州偶來健行大會」是在韓國代表度假勝地的濟州島,全球最美麗的濟州偶來小徑所舉行的國際健行大會。 參加者可在由山水相伴與由石牆環繞的濟州偶來小徑上漫步,一邊享受濟州優美的大自然風景。濟州偶來小徑行經各村落,參加者可盡情享用各村落用新鮮特產品所製作的各種美食,並觀賞濟州各種精采豐富的濟州傳統文化表演 。 所有參加者每天行走一條偶來路線, 可參加各種不同文化體驗活動。自2010年起,每年固定於11月舉辦濟州偶來健行大會,參加者只須先在官方網站申請,或當天至現場報名(有名額限制)即可參加。


江原道(太白市)

太白市黃蓮洞九臥牛村位在梅峰山入口起始點的三水嶺底下,因周邊地勢形如「九頭臥著的牛」而得名。 位於海拔800~900m處的高原自生植物園,是肩負著滅種植物保護的植物園,肩負著培育韓國頻臨絕種的花與植物,阻止山林植物滅種危機,還有使人更容易接觸到韓國的花與植物的重責大任。而這裡在向日葵盛開的8月會舉辦「太白向日葵節」,不僅擁有許多使遊客流連忘返的美麗景觀,還與文化藝術人合作舉展畫展、攝影展,並展出以廢礦廢材製作的環保雕刻品,成為文化交流之處。


慶尙北道(高靈郡)

  宣揚大伽倻時代文化的重要史蹟地-高靈池山洞古墳群曾為大伽倻國都邑的高靈郡,歷經六伽倻盟主金官伽倻的興盛到滅亡,留下了許多的遺跡地。高靈邑背面主山的東南方沿著山脊可見大伽倻時代建造的200多座古墳都是半徑超過20公尺的大型古墓,中型古墓則大多聚集在高靈邑內部,另外山下也有許多小型的古墓安放於此。這裡同時也是南部地區最大的古陵被稱作錦林王陵,其中最大型的古墳也被推定為王的陵墓。 自1977年起,包括慶北大學和啟明大學陸續挖掘出由金、銀、玉製成的器具,以及武器(盔甲、大刀)、馬具類等為數眾多的古代遺物,特別是在高靈郡發現第一座被認定為殉葬墓的古墳,可以作為推估研究當時的文化社會、社會階層架構、生活面貌等資料極具歷史價值,並且在池山洞古墳群中建蓋出"大伽倻王陵展示館"。 古墳群中出土的伽倻時代文物 池山洞古墳中出土大量可供研究伽倻國文化的珍貴文化資料,其中包括有陶器、矮腳盤、陶瓷缸具等,反映出當時伽倻時代以泥陶來製作器皿為主要的方式。並且還有發堀出槍、弓箭、刀及斧頭等各種鐵製武器及馬鐙、馬蹄掌等馭馬用器具,就此可以對伽倻時代軍事武器使用的情形深入了解。另外也有發現許多玉器、金銅冠和金銀飾物等,可見當時已有階級身份地位的分化。 [文化財現況] 指定號:史蹟第79號 指定年度:1963年1月21日 所在位置:慶尚北道高靈郡高靈邑池山里 時代:伽倻國 面積:81萬3227平方公尺,共200餘座古墳  


光州廣域市(光山區)

月峰書院是1578年以金繼輝為首的地方儒林為了紀念奇大升先生的學問與德行,在光山郡飛鴉面山月裡創建望川祠,並供奉其排位。1646年(仁祖24年)遷到現在的位置,1654年(孝宗5年)被賜匾名“高峰”。1671年在宋時烈等的建議下,將供奉在附近德山祠的樸祥和樸淳的排位也牽至此,1673年追加供奉了金長生與金集的排位。一直負責供奉先賢與地方教育的書院於1868年(高宗5年)由於大院君的書院撤廢而廢止。之後由全羅南道儒林於1938年建5間冰月堂,1972年增建4間庫直舍,1978年增建外三門與藏板閣,1980年增建祠宇,1981年建內三門。冰月堂被指定為光州廣域市紀念物第9號,藏板閣則保管著《高峰集》木板474板。      


仁川(西區) , 仁川市區

黔丹地區自1999年起開始了文化遺跡的發掘調查,並發現了大量青銅器時代的遺物,以及舊石器時代至朝鮮時代的各種遺跡與遺物。以這些調查成果為基礎,黔丹先史博物館於2008年11月27日開館,並將先史時代的生活依照時代別、地區別展示,另外也開設可以直接體驗先史時代的體驗學習活動。


首爾(鍾路區) , 仁寺洞・鍾路

仁王山清雲公園迎日節是透過迎接冉冉上升的太陽,許下新目標與希望,祈禱新年萬事如意的慶典。現場還準備了新年揮毫、農樂隊表演、韓國傳統舞蹈表演等各種活動,吸引許多居民與旅客參加。


京畿道(平澤市) , 平澤


慶尙北道(奉化郡)

位在奉化邑東南方29km、安東市東北方24Km的清涼山(870m)像是躲避人間俗事的紊亂一般,默默隱藏著。並且擁有包含金塔峯在內的12作美麗山峰、8個洞窟、包含新羅文武王3年(663年)元曉大師所建的清涼寺在內的12座寺廟及庵子、寬昌瀑布等觀光資源。 清凉山道立公園自古就有著名的高僧和文人居住。清凉山的奇岩峭壁構成了12座山峰,洛東江環山而流。清凉山道立公園的岩石後面有朝鮮時期著名學者李滉(號退溪,1501-1570年)所作的“清凉山歌”詩碑。據說退溪先生在修建教授儒學的學校即陶山書院時,曾對究竟選擇清凉山還是現在陶山書院所在地猶豫不决。除了退溪先生外,新羅時代的僧侶元曉、義湘(625-702)、書法家金生(711-791)、學者崔致遠(857-?)等有名的人物也都曾來清凉山研修學道。他們的故事流傳至今。清凉山的文物古迹有清凉寺、應真殿,以及退溪的弟子們在退溪曾與文人們講學論道的地方修建的吾山堂,高麗恭湣王(1351-1374年在位)爲躲避紅巾賊之難(農民起義)而來此居住時修建的清凉山城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