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畿道(議政府市) , 骊州

議政府藝術殿堂為具備大小型劇場、國際會議場、展場的複合文化空間。


慶尙南道(巨濟市)

1971年當時,於統營郡龍南面與巨濟郡沙等面間的見乃梁海上建設了一座巨濟大橋,這座橋樑的出現,使得人們能順利前往巨濟島遊覽。巨濟島位於閑麗海上國立公園的東南側,四季景色優美。其中,最吸引遊客的要數外島海上農園。30年前,以個人資金買下島嶼的島主人全心全力地將島嶼轉型成為觀光農園,目前島上覆蓋著4萬5千多坪的冬柏樹林,還有椰子樹、仙人掌等熱帶植物,吸引眾人目光的銀葉桉等各種稀有植物。扁柏樹林所造成的天國階梯與維納斯公園相當具有特色,四月滿開的迎山紅更讓整座島嶼顯得華麗萬分。在冬柏、竹子、紅楠等野生植物所形成的樹林裡,有著冬柏鳥、翠鳥的窩巢,最近更因發現了恐龍腳印化石(地方文化財204號),增添不少特色。在觀景臺與休息室可遠眺海金剛;在雕刻公園裡可享用茶點,欣賞惡童淘氣模樣的雕像。此外還有戶外音樂堂等設施。來到這裡可同時遊覽海金剛,但島上沒有住宿設施,僅提供可簡單用餐的小吃部。


全羅南道(麗水市)

巨文島是由古島、東島、西島所組成的,以前也被稱做『三島』。據說在西島水越山下的海裡,有一顆長達30公尺男根型的岩石,岩石裡曾誕生過偉大儒學者,所以這顆岩石又稱為『文筆岩』。巨文島的由來,還有一說。聽說清朝提督丁汝昌曾經這座島上,和韓國大學者金庾切磋過文學,丁提督非常佩服金學者的學識,因此把這座島取名為『巨文島』。 巨文島的水越山上,有數百年前種植的青翠蒼鬱的冬柏林,還有南海岸最佳的美景-白島等觀光景點。除此之外,島上也有英軍的墓塚、為讚揚朝鮮時代有名的儒學家金楺而建立的巨文祠,還有紀念金陽祿學者的西山祠等歷史古蹟。在水越山的最南端,設有1905年4月竣工的巨文島燈塔,這是韓國最早建造的燈塔。 島上不但擁有天然紀念物第215號的黑林鴿、叢樹鶯、八色鳥等,許多在陸地上難得一見的30多種鳥類外,還棲息著120多種珍貴動物等。此外島上還有許多野生的小葉風蘭、杜松、萱草等40多種植物,及自然生長在島嶼週邊海域內的紅珊瑚群等,因此巨文島被稱為是一座難得的”生態界寶庫”。遽聞白島上曾有百座山峰,但經實際估算後卻少一座,因此將”百”去掉最上面的”一”,便成為”白島”。還有另一說法,從海上遠遠觀看,整座島閃耀出白色的光芒,因此將這座島稱為”白島”。目前白島一帶被列為第7號名勝古蹟,為了保存島上的自然生態環境,一般遊客禁止登陸。 * 島嶼:本島3座、附屬島2座 * 面積:60.5㎡(包括附屬島的面積) * 巨文島海水浴場 位於巨文島碼頭對面的西島上,又被稱為”楡林海水浴場”。寬20公尺、長200公尺的白沙灘規模雖不大,但周圍優美的景觀與清澈的海水,讓此地成為優良的避暑勝地之一。海水浴場周圍的山茶花、油菜花及海女們,與緩和的海岸線形成一幅和諧的風景,讓人感受到海水浴場的獨特魅力。


全羅南道(長城郡)

白羊寺位於內藏山國立公園內,據說是由百濟武王(632年)所建。白羊寺後方是石灰岩白色山脈,左右兩旁溪流潺潺涓流,環境十分憂靜,隨四季的變化,展現不同的風情。秋天的楓葉尤其美麗。被指定為地方文化財的大雄殿、極樂殿、天王門保存於其中。沿著林木步道進入白羊寺,首先映入眼簾的即是雙溪樓,倚山傍水的景觀,宛如一幅畫。* 文化財白羊寺大雄殿(全羅南道有形文化財第43號)、白羊寺四天王門(全羅南道有形文化財第44號)、極樂寶殿(全羅南道有形文化財第32號)、逍遙大師浮屠(寶物第346號)、榧子樹(天然紀念物153號)


慶尙北道(慶州市)

慶州拜洞三陵是新羅第8代阿達羅王、第53代神德王、第54代景明王的陵墓,因三個陵墓集中在同一處,而被合稱三陵。 第一座王陵為新羅第8代阿達羅王(在位期間154~184)之墓,阿達羅王曾在百濟入侵抓走百姓時,出動軍隊並御駕親征,令百濟大為懼怕決定議和,並釋放俘虜們。古代的日本(倭國)也曾在阿達羅王任內派使臣前往新羅。陵墓規模為底圍58公尺,高5.4公尺,直徑18公尺。 第二座王陵為第53代君主神德王(在位期間 912~917,本名朴景暉)之墓,因前任君主孝恭王在沒有子嗣的狀態下辭世,百姓們便擁戴身為第49代憲康王女婿的神德王繼位。其在位期間曾受到甄萱(後百濟君主)和弓裔(泰封國君主)的入侵,並奮力抵抗敵軍。王陵的底圍為61公尺,高5.8公尺,直徑18公尺。神德王的陵墓曾兩次遭盜,1953年和1963年進行內部調查後,發現其陵墓為以碎石堆疊起來的橫穴式石室,與一般普遍認為是新羅墓葬形式代表的積石塚不同,可見經過統一新羅時期後,新羅的墓葬形式曾受北方高句麗古墳的影響。 第三座王陵為第54代君主景明王(在位期間917~927,朴昇英)之墓,景明王是神德王的兒子,曾與高麗太祖王建並肩作戰擊退了攻擊大耶城的甄萱。在位期間曾試圖與中國後唐建立外交關係卻功敗垂成。王陵的底圍為50公尺,高4.5公尺,直徑16公尺。


慶尙北道(慶州市)


忠淸北道(陰城郡)


江原道(旌善郡)

旌善鐵路自行車(Rail bike)是指在鐵軌上用腳踩動腳踏板行駛的自行車,且沿著鐵路軌道欣賞風景的一種另類休閒活動。鐵路自行車主要是在歐洲山區流行的一種新型休閒活動,為鐵路及自行車的合稱。鐵路自行車從旌善線的終點站-九切里站到阿烏拉吉站(全長7.2公里,約需50分鐘)單程運行,每區段都有著得天獨厚的自然風光。鐵路自行車分為兩人座(重量110kg)和四人座(重量138kg)兩種,使用簡單容易,靈活自如。四人座自行車只需要一個人踩踏板就可以前進奔馳,時速為10~30km。此外,起點為九切里站的咖啡廳,以廢舊火車改造而聞名,其外觀像是疊合在一起的兩隻草蜢,因此又被稱爲「草蜢之夢」。1樓爲餐廳,2樓爲咖啡廳。終點站阿烏拉吉的咖啡廳則是兩尾魚的外觀,據說是天然紀念物臼齒肛鰭魚的形狀,怪趣非常。光是拍照已樂此不疲。鐵路自行車的起站為九切里站,終點站是阿烏拉吉,時速15km,您可以悠閒自在地邊騎車邊觀賞週邊美景。回程也可搭乘免費風景列車返回起站,欣賞旌善的大好風光。※ 諮詢專線:+82-33-563-6050(韓) / +82-33-1330(中英日)


濟州道(西歸浦市)

松岳山位於山房山(395m)的南側,突出於海邊,與加波島的距離近如觸手可及。松岳山是由99座小山峰環繞,因此又稱為九九峰。從南濟州郡山房窟寺至松岳山入口是條以景色優美而出名的海岸道路,沿路通往松岳山。松岳山的壯麗有如漢挐山,綺麗有如山房山,一登上山頂,無論是誰都會發出讚嘆聲。這全是因為眼前最南端的馬羅島、加波島、兄弟島與高大聳立的山房山,以及遠處可見的漢挐山及一望無際的太平洋,再加上清爽海風與青青草地連成的稜線帶來的清新感觸,使人不禁有感而發。松岳山的模樣與其他火山不同,由多個大大小小的山峰圍繞而成。主峰高度海拔104m,以其為中心,向西北方延伸出平坦寬廣的草原地帶,並有三、四座山峰散落其中。主峰上有個周長500m,深度80m左右的火山噴發口,其中仍留存著火山灰。此外,海邊的海岸峭壁上可發現日治時代日軍開挖的數個洞窟,述說著當年悲痛的歷史。松岳山下的海岸也因盛產黑棘鲷、東洋鱸等漁獲而成為釣魚的最佳場所。


全羅南道(麗水市)

海拔510公尺的靈鷲山,坐落在麗水市三日洞及上岩洞交會之處,由於地勢平緩,風景秀麗宜人,成為全國著名的旅遊景點。每逢春天整座靈鷲山就會被萬花齊放的杜鵑花染紅,這裡同時也是韓國第一個可見杜鵑花花盛開的山岳,另外與位於慶尚南道昌寧的火旺山及馬山市的舞鶴山共同並列為韓國三大杜鵑花群落地。攀登靈鷲山較為低緩的部分僅需4小時的路程,相當適合家族一同出遊爬山。 靈鷲山每年四月份皆會舉行杜鵑花慶典,慶典期間靈鷲山山神祭、青少年寫詩大會、寫真展、杜鵑花小姐選拔大會、鄉土小吃街等多彩多姿的活動都會在此展開,提供來靈鷲山賞春的遊客豐富的吃喝玩樂體驗。依靈鷲山的登山地圖來看,可分成靈鷲山和進禮山,國家地理情報院自2003年5月17日起,決定將山的名稱正式由靈鷲山變更為進禮山,但人們至今依舊習慣稱其為靈鷲山。 麗水半島的主山即靈鷲山,同時也被當地居民公認為具有神靈保佑的山峰,在這裡舉行祈雨祭祀與祈禱的人甚多。在曾作為傳統祈福道場的錦城臺下建蓋的兜率庵祈禱道場流傳至今。 東國輿地勝覽及湖南麗水邑誌中有記載兜率庵的祈雨壇相當靈驗,古代地方首領們在祈雨季節時會在此舉行祈雨祭儀式等,一路流傳到舊漢末時代。另外在寬廣的靈鷲山山麓上,還有興國寺座落於此,寺廟創建的主要目的就是為祈願國家興盛而成的。興國寺中留下包括大雄殿(第369號寶物)、大雄殿後佛幀畫(第578號寶物)、圓通殿、捌相殿等重要文化財。壬辰倭亂時代當時唯一僅有的300餘名僧兵水軍軍團,就是在興國寺中接受訓練而後使這裡聲名大噪的。 站在海拔510公尺的高山頂峰可以眺望西面南海上大大小小的島嶼及漁船,其風景之美麗難以言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