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外高山甕器村以韓國最大的傳統民俗甕器村而聞名,在這裡可以直接看見傳統甕器製造的過程。整個村子以甕器作為裝飾,是極具特色風格的村莊。特別是每到下雪嚴冬,每戶人家燒窯的景致更是讓人感受到舊時村莊鄰居們和睦安樂共處的氣氛。另外還有新羅土器重現展,因此也成為學生進行校外教學的重要行程之一。 外高山里甕器村位於14號國道旁,與東海南部線鐵路相連,交通相當便利。自1957年起開始製造甕器,至今一年甕器的生產量可高達2億韓元,扣除夏天淡季時期外,銷售量維持增加狀態。甕器村目前為全韓國最大的甕器生產地,1970年代起,傳統甕器工廠一一進駐此地,目前約有9家生產業者營業中。在甕器會館裡透過專業講師的協助,可以親自體驗動手做甕器的樂趣。 傳統製作方法為桶窯(窯洞裡面放桶子,桶子裡放甕的方式),以低溫漸漸調高溫度的方式來燒窯,大約需等待8~10日左右的時間。近年來積極改良,也將燃料由木材、瓦斯等多種燃料混合使用,不僅使得甕器可通風良好,放入甕中的內容物也不容易變質。將甕器拿來當米缸使用時,甕內不但不會生米蟲,而且一年四季都可以吃到新鮮的好米。負責檢驗原料的人員需具備高水準技術,可作為開闢窯洞的地形條件比其他地區更為優越,另外與其他同業者聚集在同一地區生產,也成為市場的優勢條件。使用傳統土及含有生物的陶土,堅固而古樸的方式更沒有造成環境污染的問題。


濟州道(西歸浦市)

大浦港生魚片村位於西歸浦往中文途中的海邊。傍依大海的2層小洋樓和寬敞的停車空間構成了專營生魚片的川江生魚片餐廳。餐廳內清潔的衛生設施和乾毛巾以及為縮短作業距離而採用的最新廚房設備(廚房專用升降梯),同任何地方相比都毫不遜色。顧客在這裡可以享用到各種新鮮的生魚片。據主人介紹說,餐廳堅持以誠信為經營方針,食物的價格雖不算低廉,但20種爽口小菜和新鮮生魚片確是物有所值。 基準日期 : 2002年7月 16日 營業時間、休息日及食物價格等可能隨實際情況變動


首爾(中浪區)

位於首爾特別市中浪區的烽火山高160.1公尺,站在山頂上可眺望道北方的佛岩山與道峰山,甚至還能看到京畿道楊州一帶景色與位於首爾中心的南山。1977年7月建設近鄰公園,並為居民設置了各種便利設施,1994年更復原了峨嵯山的烽火臺。每年農曆3月3日(三巳節)在山頂附近的三神閣(道堂)舉辦被指定為首爾特別市無形文化財第34號的烽火山道堂巫神祭。


京畿道(城南市) , 盆唐

牛家黄牛(原天上天)親自精心選購上等韓牛, 親自現宰, 因而物美價廉。使用白炭可放射遠紅外線,令肉味更加濃郁鲜美。家庭聚餐﹑商務會議和其他活動所需的各種設施齊全,用餐後還可在室外陽臺上休憩。


江原道(束草市)

高達1,708m的大青峰是雪嶽山國立公園的最高峰,繼漢孥山(1,950m)、智異山(1,915m)之後的南韓第三高峰,也是內雪嶽和外雪嶽的分歧點。由於大青峰變化多端的氣候和低冷的溫度,使得這裡分佈了很多高山植物。還有50餘種的稀有植物和各種野生鳥類在此繁殖。大青峰也是觀賞雪嶽山各面最好的觀景台。從小公園出發,經過飛仙台、喜雲閣、大青峰到雪嶽瀑布、五色為止的登山路線最受歡迎。這條路線單程16km,約需11小時20分鐘。經過五連瀑布後,在走10分鐘左右就會到達陽瀑避難所。陽瀑避難所依先後順序入住,可住一晚。除了陽瀑避難所,其他避難所可以上網站查詢登記。從束草市內到雪嶽山搭乘市內巴士需約30分鐘。


京畿道(安城市) , 南楊州

男寺黨是由朝鮮後期專門公演的藝術家所組成,為韓國最早的大眾演藝團體。至今仍傳授著風物農樂、走繩、地板遊藝、假面舞、轉盤遊藝、玩偶劇6種表演與10餘種細部技藝。為發展、傳承這些技藝,安城市立男寺黨巴吾德兒風物團在過去男寺黨根據地安城落腳。除了常設公演外,並開發、普及教學性的體驗、教育,使之大眾化,並且透過海外公演,擔任提高韓國知名度的作用。


首爾(江南區)

可以吃到用炭火烤製濟州黑豬肉的店家。 位於首爾特別市江南區的韓國料理專賣店。 招牌菜是烤黑豬帶皮五花肉。


釜山廣域市(中區)

[45年傳統的韓國專門餐廳] 釜山光復洞嫩豆腐專門店(藝堂)是經歷過兩代的老字號韓餐廳,店內乾淨整潔且透露出高級的氣息。店內的傳統嫩豆腐、海鮮蔥煎餅、石鍋拌飯、烤肉、蒸排骨的味道都是一絶,不僅韓國人喜歡來此用餐,來自國外的遊客也經常來店裡品嚐地道的韓國風味。


慶尙北道(浦項市)

虎尾岬迎日節的舉辦場地-虎尾岬位於朝鮮半島的最東邊,因有著「老虎尾巴村」而得名。另外這裡也是韓國太陽最早昇起的賞日著名觀光景點。迎日節上主要活動有地區文化公演、迎新年慶祝活動、煙火秀、迎日音樂會等各種表演活動,其中最特別的就屬「萬人齊享年糕湯」活動,現場將準備熱騰騰的年糕湯免費給遊客享用。此外還有放大型風箏、把寫好的新年新希望綁在希望氣球上,再放飛氣球等活動,讓大家一同送舊迎新,開始充滿希望的新的一年,極具意義。


全羅南道(潭陽郡)

潭陽位於全羅南道北邊,擁有肥沃的平野、美麗的自然風光,為保存、繼承無數文化遺產歷史悠久的故鄉。朝鮮時代儒生們繼承像竹子般正直的儒生精神,批判不合理又矛盾的政治現實環境,一邊感嘆無法完成自己的大志,離開首都搬到南部地區,在潭陽一帶新建樓閣與亭子,創作詩詞歌賦,與自然絕景為伴。他們自修其身,並為培養後輩人才而盡力,後接獲國家的指示,盡忠報國,在國家有難之時,奮然起身站在最前線捍衛國家。在以漢文為主流的朝鮮時代,以國文作詩,其中歌辭文學發展最活躍,館內藏有李緒的樂志歌、宋純的俛仰亭歌、鄭澈的星山別曲、關東別曲、思美人曲、續美人曲、南極曄的鄉飲酒禮、忠孝歌等18篇的歌辭,因此潭陽被稱為歌辭文學的故鄉。 潭陽郡為了歌辭文學相關的文化遺產的繼承與保存,以及現代化的傳承與開發,自1995年開始促進歌辭文學館的建立,於2000年10月竣工。 有本館與附屬設施紫微亭、洗心亭、山房、特產品店、傳統茶館等。展示品除了歌辭文學資料外,還有宋純的傘仰集、鄭澈的松江集,以及漆版遺墨等珍貴遺物。文學館附近的息影亭、環碧堂、瀟灑園、松江亭、俛仰亭等為湖南詩壇的重要舞台,此為韓國歌辭文學創作的基礎,其傳統仍延續至今。 * 歌辭- 高麗末期出現的3·4調或 4·4調的韻文詩歌形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