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畿道(加平郡) , 議政府

加平四季雪橇場位於京畿道加平郡上面德峴里,鄰近朝宗川,而像是白玉般的溪谷櫛比鱗次,擁有渾然天成的自然景觀。夏季為水上雪橇場,冬季為滑雪雪橇場,給孩子們製造美麗的兒時回憶。雪橇場主要設施有初級用/中級用滑雪道與電動平面步道,以及販賣部、餐廳、休息設施、男女更衣室、淋浴間、兒童/一般戶外游泳池、遮陽棚4座等附屬設施。加平郡四季雪橇場是首都圈唯一的家族休閒體驗空間,有許多與基本設施結合的各種活動,透過水上雪橇 + 陸上雪橇的經營,不僅夏季與冬季,是個一年四季無論何時都能享受雪橇樂趣的四季雪橇場。


江原道(三陟市)

三陟海水浴場距離三陟市區約1.4km左右,是保有長1.2km、寬100m廣大白沙灘的海水浴場。擁有鬱蒼茂盛的松樹林和乾淨的白沙灘,加上水位不深的關係,每年都吸引50餘萬名的遊客來此避暑。不只如此,也因為美麗的自然風景,使得很多韓國有名的戲劇、電影都來這裡取景,如電影《外出》、《春日走了》、韓劇《太陽的南邊》等等。不只是夏天,其他季節也擁有獨特的美景,也吸引了許多觀光客的來訪。※ 諮詢專線:+82-33-1330(中英日)


忠清南道(牙山市)

牙山溫泉在1987年被發現,1991年指定開發為觀光景點。水質上屬含有重碳酸鈉的鹼性泉,因為泉水中大量含有二十多種的無機物,觸感上相當滑順,且對於血液循環、細胞再生作用、神經痛、關節炎、高血壓、胃病、風寒、皮膚美容等皆有不錯的效果。 溫泉周邊的山被鬱鬱蒼蒼的山林包覆,讓您有置身山林的錯覺,特別是那清新的空氣,以及在森林裡同步享受森林浴的感受。週末郊遊來牙山溫泉是相當不錯的選擇。    


全羅南道(康津郡)

全羅南道康津郡大口面一帶,在9~14世紀時曾是製作高麗青瓷的地區,也是將韓國青瓷轉變過程完整呈現的青瓷寶庫。因其重要性,青瓷窯遺址在1964年被指定為國家史蹟第68號。而爲了系統性保存高麗青瓷與研究,1997年9月開設了博物館。透過高麗青瓷的收集、展示、研究、教育等,促進青瓷文化的傳承與發展。2015年,將高麗青瓷的色調與模樣結合現代化的設計,建成嶄新的展示空間。康津高麗青瓷博物館全新開館後,提供訪客更直接、親近的體驗與愉悅的觀覽空間,將高麗青瓷的過去現在與未來結合在一塊。


慶尙北道(盈德郡)

為宣傳並保存盈德竹蟹的美味與名聲,並提供造訪的遊客各種好看、好玩、好吃的活動,以盈德代表特產竹蟹美味為傲的盈德竹蟹節,固定於每年4月初在盈德郡江口港一帶舉行。高麗太祖23年(西元940年),太祖王建初次前來禮州(寧海面)巡視時,當地居民曾把盈德竹蟹做為御膳呈上,因此留下了關於竹蟹美味與香氣的紀錄。當時禮州府使說竹蟹非常美味,要在此停留,因而將此村取名牛車的車與停留的留「車留」。此後在此處豎立了竹蟹元祖的揭幕碑,並為了祈求漁獲豐收與保存盈德竹蟹的資源而舉辦盈德竹蟹節。今年邁入第19屆的盈德竹蟹節,將以「知道盈德竹蟹嗎?喜歡竹蟹就到盈德來!」為主題,於3月31日至4月3日在慶尚北道盈德郡的江口港一帶舉行。遊客們將可體驗各種展示與體驗活動,並在慶典聚集100多間的竹蟹店家形成的大型竹蟹街,品嚐傳承千年美味的盈德竹蟹與豐富的海產。


釜山廣域市(東莱區)

位在釜山溫泉場地區的知名生魚片料理店。


全羅北道(鎭安郡)

現在的銀水寺屬於曹溪宗團,朝鮮初期稱之為上院寺。肅宗時期上院寺消失,只留下寺址,之後有人又在此處建立了尼庵,又叫做正明庵。根據銀水寺黃惠修住持解釋,"正"字的五劃是五行,"明"代表日月,所以正明庵這個名字有日月五行循環的意思,正明庵後來也因頹敗而荒廢。1920年時,依照一位名為李主簿的意思重建,這時才改名為銀水寺。銀水寺這個名字根據韓字學會的<地名總覽>,太祖於此地飲水時,因水像銀一樣清澈而取此名。銀水寺原本只是佛堂兼寮舍用的建築,還有位於其上的山神度閣。近來,增建了極樂殿、太極殿、大雄殿與寮舍,正是躍升為重要佛寺的時候。 銀水寺內收藏有韓國國內最大的法鼓(1982年製造),另外在上院寺址內挖掘出測定為朝鮮初期製造的石像與山神奶奶像。銀水寺內還有兩個天然紀念物),一個是馬耳山木蓮群落(天然紀念物380號),一個是銀水寺青實梨樹(天然紀念物386號)。春香傳內,李相公去春香家裡的第一晚離開前,月梅拿出來的小酒席上有好幾種水果,其中被稱為"chengseuli"、"chengsullea"的水果就是青實梨。樹上掛著山梨中味道最好的果實就是青實梨,因為改良梨的關係,現在要再找到就很困難了。青實梨樹根上纏繞擺放著幾個不鏽鋼碗,是銀水寺才可以看到的真正風景。逆鐘乳石(石筍)是馬耳山其他地區也看得到現象,但銀水寺附近最為突出。


慶尙南道(昌原市)

鎮海內水面環境生態公園內的優秀自然環境生長著各種樹木與花卉,以及南部內水面研究所包含溼地在內的83.897㎥蓄洪區等構成了現在的親環境生態公園,這裡同時也是自然學習體驗場所與市民文化休息空間。生態公園內有莢蒾、腺柳、淮楊木,以及包含黃金蘆葦在內的紫萼、山葡萄、櫻花、水美人蕉、花菖蒲等65種各式各樣的樹木與花卉。


江原道(華川郡)

鯽魚島位於江原道華川郡華川邑下里,是因春川大壩而形成的小島。 因自然生態等要素,而組成了四季綠色體驗休養地,現做為釣場及郡民的休憩空間。除此之外,華川郡還努力在此栽種樹木,並製造自行車道。而且每年都會舉辦各種地區文化慶典,包含1月中旬的狼川冰凍節、6月的碑木文化祭,以及10月的龍華慶典等。附近還有七星樓、華川鄉校、彌勒石、華川江等,觀光景點眾多。


全羅北道(益山市)

史蹟第87號的益山雙陵,是位於全羅北道益山墳墓。因2個墳頭在南北約150m之間,所以稱之為雙陵。其中北方較大的陵是末通大王陵,也稱為大王墓﹔規模較小的陵則被稱為小王墓,推斷墳墓的主人是曾為百濟王的武王與其夫人善花公主。 * 益山雙陵的大小與結構 : 益山雙陵挖掘當時所測高為3.1m,兩墓的寬約0.5km。現在補修後大王墓的半徑為30m、高5m,小王墓的半徑24m、高3.5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