忠清南道(扶餘郡)

忠南扶余郡阿裡郎汽車旅館(Arirang Motel)位於蘊含古代百濟氣息的扶余中心區。由於扶余的歷史特點,可以說走到哪裡都可謂博物館。旅館位於扶余市區,交通方便,附近有很多因荷葉飯而聞名的餐廳,適於遊客休息就餐。旅遊景點方面,距定林寺址5分鐘車程,扶余博物館也很近。此外,擁有落花岩的扶蘇山和因荷花塘而聞名的宮南池也不容錯過。


首爾(鍾路區)


 
10%優惠優惠券
仁川(中區) , 仁川市區

歷史與藝術的完美融合:讓您親自動手,將朝鮮時代畫家的傑作刻畫在韓紙上,並轉化為精致的迷你鏡子,一同感受歷史的流轉。 仁川,這座與首爾緊密相連的都市,藏有太多的韓國文化瑰寶。而位於仁川中區的「韓紙想法 LeeDak 畫廊 & 咖啡廳」,更是其中的明珠。這裡毗鄰繁華的仁川唐人街和新浦國際市場,使您能在短暫的停留中,一覽現代都市與傳統工藝的完美融合。 韓紙,是韓國傳統文化的一部分,而Ms. Lee Mi-ja正是這片土地上最傑出的韓紙藝術家之一。她的手中,韓紙不僅僅是一張紙,它蘊藏著古老的韓國傳統、家族的傳承與個人的熱情。 踏入「韓紙想法 LeeDak 畫廊 & 咖啡廳」,仿佛走進了一個時光隧道。那些歷史與現代並存的工藝品,如同活生生的歷史書,講述著韓國幾千年的變遷。而當您坐在咖啡廳,手中握著一杯香濃的韓式咖啡,耳邊響起的或許會是韓國傳統的Gayageum(韓國傳統弦樂器)之聲,讓人心曠神怡。 如果說仁川是韓國的前庭,那「韓紙想法 LeeDak 畫廊 & 咖啡廳」無疑是您探索韓國文化之旅的第一站。從這裡出發,您可以輕鬆到達首爾的景福宮、南山塔和明洞購物街,更深入地體驗韓國的魅力。   適合各年齡段的文化體驗:無論您是大人還是小孩, 都能在這裡找到合適的韓紙制作課程,與家人共享文化之旅。 但在您離開之前,不妨預約一場韓紙工藝體驗課程。在專家的指導下,將自己的情感與創意融入到這張古老的紙張中,制作出屬於自己的韓紙藝術品。 此外,為了方便全球遊客,您還可以通過'Trippose.com'在線預約各種體驗課程,讓您的韓國之行更為圓滿。 旅行的意義,在於探索和發現。而在韓國,「韓紙想法 LeeDak 畫廊 & 咖啡廳」無疑是您文化之旅的最佳起點。   *地點  仁川廣域市中區又玄路35街14-1 / HERE(Google Map)! *電電話諮詢 : +82-32-866-6505 *郵件諮詢 : rhddp777@naver.com ​


光州廣域市(西區)

1971年於忠壯路開業, 在尚武地區已經營至第二代。每日使用之食材皆是當天從全羅南道務安運來的新鮮生章魚。


首爾(江西區) , 首爾西部

1950年6月25日爆發的韓國戰爭中,為了抵抗北韓軍隊的侵入,陸軍第1師團11、12、15連隊等所屬的1,100多名士兵退至金浦地區,於6月26日~30日在開花山附近與敵軍展開激烈的鬥爭。但是最後,這些士兵們與本部失去聯系,彈藥耗盡,最終為國家獻出了寶貴的生命,為了紀念這些護國人士,安撫他們的靈魂,於1994年在開花山設立了慰靈碑,每年的6月28日亦會在此進行悼念祭。* 規格 - 碑石高度 4.7公尺 * 建立者 - 陸軍第1師團等


釜山廣域市(東莱區)

東方觀光飯店客房於今年2月重新裝潢,每間客房使用乾淨的溫泉水,使旅客能夠盡情放鬆,享受溫泉。飯店位在金剛公園入口處,距離機場乘車約40分鐘,至釜山站約35分鐘,交通便利。


全羅北道(全州市)

全州電影綜合攝影所位於全州市上林洞,佔地5萬6,900여㎡,分為地下1層、地上2層的室內攝影棚與外景場,還有攝影裝置創造室與員工室、更衣室、美術/道具間、休息室等附加設施。與其他地區攝影所不同的特別之處在於,這裡有可以隨心所欲製造出下雨場景的水壓調節裝置與約17m高的天頂等設施,提供需要特殊效果拍攝的環境。2008年4月開館,從“霜花店”開拍以來,陸續有影子殺人、田禹治、不當交易、平壤城、My Way等作品在此拍攝。


首爾(永登浦區) , 汝矣島・永登浦・麻浦

此店以餃子而聞名,在此可以品嘗到由黃海道出身的老板所制作的黃海道式餃子。雖然價格偏高,但依然相當受到歡迎,因此必須排隊等候。 ​        


首爾(瑞草區)

一般常見的土耳其式吃法為在飯上加上肉及醬料一起吃或用土耳其麵包包肉or包菜吃等三種吃法。肉可以選擇牛肉或雞肉。雖然店內種類不多, 但每樣都是土耳其廚師親自製作的。套餐裏含沙拉和餐後甜點, 物超所值哦。 除了餐點外,還有多種霜淇淋種類可供挑選,使用山羊奶製作的傳統土耳其霜淇淋最有特色。


京畿道(坡州市) , 坡州(heyri村)

烏頭山(119m)山頂上的烏頭山城,其名稱依照紀錄的不同稍有差異。《大東地志》內稱其為鳥頭城、《輿地圖書》內為烏頭山城、《世宗實錄地理志》與《新增東國輿地勝覽》內則紀錄為烏鳥城。這座山城以漢江與臨津江交界處的烏頭山山頂為中心建造,長約620公尺,為百濟時代的馬鞍形山城。四面陡峭,西邊為臨津江、南邊面朝漢江、東邊是農耕地,北邊則與山腳相連。山頂上到處都散佈著城牆用石材,可以看出從三國時代到朝鮮時代持續修築的痕跡。1990~1991年間發掘調查結果,出土的大部分為土器、白瓷、瓦片、鐵鏃等。此處為非常重要的軍事要地,雖然在建立統一展望臺後,已難以看出其原來的樣貌,但根據相關專家對於遺跡附近的實地考察結果,可確定臨津江與漢江交界的西邊內陸有高1~1.5m、長約30m、寬6~7m、完整保留下來的古城牆。建築方式為基石上堆疊地臺石(5~15cm)後,內側為全部只填充石頭的後填充石形式。在大巖盤上採集石頭使用,而將其斷面作為城牆的型態是研究百濟時代城墎的重要遺跡。從烏頭山城位置及山勢等週邊地形條件來看,有學者主張它就是廣開土大王陵碑、《三國史記》與《百濟本記》等紀錄中所提到的百濟北邊關彌城,金正浩的《大東地志》中則紀錄烏頭山城就是百濟的關彌城,是最近在學界引發不少關注的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