濟州道(濟州市) , 中文旅游区

細花海水浴場於1980年開始營業,雖然規模不大,但擁有閃耀碧綠光芒的清澈海水,風景美不勝收。由於距細花里不遠,各種住宿設施與其他便利設施齊備,十分便利。而附近還有文珠蘭原生地─蘭島、別防鎮歷史遺址、石頭公園石多園等景點,方便一起遊覽。 長1公里、寬30~40公尺、傾斜度5度、平均水深1~2公尺


京畿道(水原市) , 水原

A加賓館位於京畿道中心城市水原的市廳附近。如果是因商務到訪水原,入住A加賓館是再好不過的選擇。附近即有世界文化遺產-水原華城,還有大型超市和百貨商場。水原牛排是當地特色,值得品嚐一下。


濟州道(濟州市) , 中文旅游区

濟州特別自治區為解決島內中小企業的銷路難題,在濟州島中小企業綜合支援中心一樓設立了一個大型賣場,統一銷售濟州特產。這裡展售使用濟州所產原料製成的當地特產,目前共有138個企業展出農產品、水產品、畜牧產品、加工食品、工藝品、香料化妝品等2200多種商品,是目前全國規模最大的地方特產賣場。透過直銷,為消費者提供物美價廉、品質值得信賴的優質產品。消費者亦可上網選購產品。該賣場已成為濟州島名符其實的購物好地方。


全羅南道(木浦市)

可眺望木浦市與多海島高度228m的木浦後山,奇岩怪石層層交錯,又被稱為“湖南的山谷”。儒達山上有大學樓、達仙樓、儒仙樓、落仙臺、消遙亭、觀雲閣等6個亭子,山間有長達2.7km繞行儒達山一周的道路。山下有4.19紀念塔、顯忠塔、雕刻公園等。登上由奇岩怪石組成的儒達山可眺望木浦市與多海島風景,觀看往來其中大大小小的船隻,就好像欣賞一幅風景畫似的。 * 露積峰 露積峰為儒達山內突起的一塊巨石,位於木浦市大義洞2街120-1號的露積峰曾為忠武公李舜臣將軍擊退敵軍所利用的戰略工具之一口耳相傳下來,並曾經出現在國小教科書中,因此廣被世人所知。壬辰倭亂時忠武宮李舜臣將軍為了擊退龐大的敵軍,把山峰上茅草偽裝成軍糧,讓敵軍誤以為我軍擁有強大的兵力,而喪失戰鬥力臨陣退縮。


首爾(中區) , 南大門・首爾站

地球村民俗教育博物館是隸屬首爾特別市教育廳(首爾特別市教育研究資訊院),為第48號1種的專門博物館。地球村民俗教育博物館展示世界各國多樣化的民俗遺物,可幫助學生、教師、家長和來訪參觀客,加以了解各地文化及提高教育機會的地方。館內藏有1,500件的文物,包括亞洲地區922件、歐洲228件、美洲162件、非洲121件及大洋洲64件等。另外按照分類計算為民俗藝能512件、民俗信仰74件、民俗生活625件、燈火器具86件和小品16件及武器37件、其他150件等等。 ※ 指定為首爾市體驗學習場所


首爾(鍾路區) , 仁寺洞・鍾路

Daesung家擁有60年傳統,是牛膝骨湯的專門店。喜愛清淡湯品料理的旅客不妨一試。  


4.0/1
忠清南道()

百濟文化節的濫觴是在1955年由以扶餘地方仕紳為中心所組成的「百濟大祭執行委員會」募集居民們的基金後,舉辦了「百濟大祭」以追思百濟末期的三忠臣(階伯、成忠、興首)的三忠祭與撫慰亡靈的水陸齋所開始。1966年公州市、1975~1978年的大田市也加入了舉辦的行列,百濟文化節亦形成了三個地區同時舉辦的盛會。1979年開始,百濟文化節便由扶餘與公州市採隔年主辦的形式舉辦至今。而為了要讓百濟文化世界化,從2007年在忠清南道的主管下,設立了百濟文化展促進委員會財團法人,百濟文化節也由扶餘與公州市共同舉辦,使得百濟文化節成為了韓國最具歷史且為世界一流的歷史文化節。


首爾(鍾路區) , 仁寺洞・鍾路

仁寺洞也有不少氛圍不錯的茶鋪。用過餐要想再品一杯茶, 我們向您推薦[美麗的茶博物館]! 茶種類多達百餘種, 産自韓國、臺灣、日本和中國等國家和地區。除茶鋪外,茶博物館內還開設有博物館和畫廊,展放著茶具和現代作家的作品。


首爾(江南區) , 江南・三成(COEX)

每當想見到姜丹尼爾,想爲他加油的時候,希望能夠毫無負擔地聚在一起交流心得並得到休息。爲此,今年5月粉絲們在首爾市中心營造了一個小小的「丹尼爾樹林」。這個小樹林在PICKY PAPA咖啡館的院子裡。每一棵樹、每一朵花都是由粉絲親手種植,並自發組織管理的。這裡滿是姜丹尼爾的照片和寫滿應援訊息的卡片,還有親手繪製的圖片。粉絲們在不斷更新,每次去這裡都會發現不一樣的變化。


慶尙南道(金海市)

* 鐵器時代的伽倻文化, 鳳凰洞遺址* 作為伽倻時代代表性的貝殼墓地,2001年2月5日將1920年由考古學家最初發掘的會賢裡貝塚及金冠伽倻最大的生活遺址-鳳凰台合並指定為歷史文化遺迹。另外在遺址地還發掘出有關黃洗將軍和如意娘子的如意閣、黃洗石、伽倻時代的房屋,住址等歷史遺迹。 作為鐵器時代最早的,高7米,東西長度達130米,南北寬度達30米的鳳凰洞位於一座丘陵的山腰上,丘陵的南邊臨近會賢洞的村落,東北邊角落下露出的斷層面和丘陵之間則堆積了許多白色貝類外殼。而這裡的情況最早是在1907年便被得知,1920年才正式開始啓動發掘工作,並且經過數年、數次的學術討論及調查,才得知這裡是鐵器時代伽倻文化的重要遺址地,它的成功發掘也為韓國考古工作的發展提供了重要經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