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畿道(軍浦市)

每逢春季,軍浦就會被花花綠綠的躑躅妝點得美輪美奐,此時便會舉辦軍浦躑躅節。在市區盛開的百萬株躑躅花,獻上愛與休憩,衷心期盼著您的到來。


首爾(江南區)

三星d’light shop為主要販售三星電子IT行動通訊商品的Mega Mobile店面,除三星電子的最新型IT行動通訊商品外,還可看到各種周邊配件,亦提供現場試用,為Mega Mobile店面型態的體驗型賣場。


京畿道(南楊州市) , 議政府

位於京畿道南楊州市的祝靈山自然休養林,距離首爾僅1小時車程,不但連接祝靈山(886公尺)及霜山(832公尺)的多條登山路,還有位在鬱蒼杉樹林裡間的森林小屋等各種便利設施,是個能和大自然融為一體,讓疲憊身心盡情放鬆休息,紓解壓力享受快樂舒適的渡假勝地。祝靈山以擁有翠綠樹林和優美溪谷而聞名,森林浴場、運動設施、戲水場、露營場、自然觀察場等設施齊全。附近還有天摩山滑雪場、水洞溪谷國民觀光地等著名旅遊景點。住宿設施包括有森林小屋、山林休養館、露營場等,可透過網站線上預約


首爾(中區) , 市廳・光化門 

自1996年起,經歷史學家考證後,將朝鮮時期王宮守門將換崗儀式再度重現於大眾眼前。德壽宮大漢門前的王宮守門將換崗儀式,可媲美英國王室的衞兵交接儀式。 這不但真實地呈現出韓國傳統宮中文化,也提供大眾一個體驗王室文化的最佳機會。負責定時開閉宮門、並執行守衛、巡邏等工作的王宮守門將,身穿朝鮮時期官服,進行一天三次的換崗儀式。 於德壽宮大漢門前進行的王宮守門將換崗儀式,絕對是遊客們不可錯過的儀式。有早上11:00~11:30、下午14:00~14:30、15:30~16:00共三次,遊客們可自由選擇適合的時間前往觀賞。王宮守門將換崗儀式屬免費表演,每逢週一或酷暑嚴寒的日子,表演將不克舉行。 王宮守門將換崗儀式舉行時,會先由吹奏傳統樂器的士兵出場,再交換暗號以確定是否為我方守衛軍,接著進行近8分鐘的守衛儀式和7分鐘的換崗儀式,結束儀式之後再讓守門軍回到守門將廳,完成整個換崗儀式。守門將軍隊中計有6個官職、18名將士,在擊鼓的同時以宏亮的聲音進行換崗儀式,過程十分逼真讓人有回到朝鮮時代的錯覺。 韓國傳統宮中文化的王宮守門將換崗儀式,是遊客體驗韓國傳統文化的大好機會。將士們穿著華麗、傳統的朝鮮官服,是拍照留念的絕佳背景。雖然無法和換崗儀式中的將士合照,但以宮門和將士們為背景的照片,也是不錯的選擇。而且在換崗儀式結束後,可以和站在宮門前的守門將進行合照。在觀賞完精采的王宮守門將換崗儀式後,可以直接進入宮廷內,再一次感受韓國傳統文化之美。


首爾(鍾路區) , 仁寺洞・鍾路

Ca'del Lupo義式餐廳位於鍾路區孝子洞,3號線景福宮地鐵站往Paris Baguette麵包店方向。Ca'del Lupo雖然為義大利菜餐廳,但建築物卻是傳統韓屋,打破了一般人的刻板印象,展現東西合併的風格。上菜之後,店員還會親自灑上香料,如果想同時感受東方的溫和與西方的簡潔俐落,推薦大家前往Ca'del Lupo。


光州廣域市(光山區)

光州機場於1948年11月16日在光州市鶴洞設立,隔年1649年2月10日開放給民航機(DC-3)起降,並於1964年1月10日搬遷至現在的位置,以輸送旅客為目標,擴張各種設施,具備機場的面貌。後於1990年6月由韓國機場公社接管營運至今。公社接管後於1994年已達年平均14萬次的起降、可容納處理400萬名旅客、3.3萬噸的貨運站規模,並具備可同時停放中型機7架的停機坪、可同時停933輛車的停車場等現代化的擴張發展,成為朝鮮半島西南部重要的航空交通重地。


首爾(東大門區)

「傳統文化體驗館」是來訪首爾跳蚤市場的韓國人、外國人,皆可輕易接觸與製作韓國傳統文化物品的空間。 對外國人來說,不但可以體驗韓國傳統文化,還可以對韓國有更深一層的理解;對韓國人來說,不但能接觸自身文化,還能成為一家大小製造共同回憶的歡樂時光。


慶尙北道(安東市)

安東民俗村是安東民俗博物館的露天館,聚集著因安東大壩而遷移的傳統草房、韓屋等文化遺産。安東民俗村的入口處豎立有兩根長丞(分石長丞和木長丞兩種,用作地區間的界標、里程標和村落的守護神。長丞一般由男女頭像構成,男性長丞頭戴冠正面寫有「天下大將軍」、「上元大將軍」的字樣;而女性長丞不著冠正面寫有「地下大將軍」或「地下女將軍」、「下元大將軍」的字樣。長丞一般立於寺廟、村落入口或路邊。)和刻有安東出身的著名詩人兼獨立運動家李陸史(1904.4.4~1944.1.16)代表作「曠野(wild plain)」的詩碑(記錄著名詩人生平的石碑)。越過詩碑後的小山坡便是電視劇《太祖王建》的外景拍攝地。史載當年王建建立高麗國[AD918∼1392]時,安東的豪族(地方上握有實權的勢力)都支援他,因此電視劇選擇在安東取景是有其歷史背景的。現在攝影場地內還保存有高麗時代的衙門、監獄、民宅等200多棟建築物。


慶尙北道(慶州市)

與皇龍寺一樣有著堆砌石牆的芬皇寺是新羅第27代善德女王3年(634年)建立的,高僧元曉大師與慈藏法師曾經住過的寺廟。歷史悠久的芬皇寺原本保有很多歷史文物,但因蒙古入侵和壬辰倭亂(1592年)等戰亂全都遺失了。現在芬皇寺還保有的有模塼石塔、和諍國師碑趺(讚揚新羅的代表法師‘元曉’的碑石基座)、三龍變漁井(守護新羅的三條龍所居住的井)、幢竿支柱等。被指定為國寶第30號的模塼石塔(高9.3m)是以安山岩石磚堆砌而成,是新羅時代最早的石塔,雖然現在只剩下三層,但學者推論本來規模應該有7層或9層。芬皇寺入口的幢竿支柱是高3.6m的兩根石柱。寺前高掛旗幟的樹木、鐵條或石頭等稱為幢竿。這裡的幢竿基石被雕成烏龜的模樣,是其他幢竿支柱很少見的,除此之外從芬皇寺後牆北側30多公尺處水井出土的佛像現都移至國立慶州博物館的庭院裡陳列。


首爾(江西區) , 首爾西部

為追念朝鮮中期學者許浚先生的學術業績和博愛精神,2005年3月23日許浚博物館成立。博物館由許浚紀念室、藥草和製藥室、醫藥器械室、體驗共建、内科和韓醫陳列室等構成,分為2層。博物館旁就是龜岩許浚公園和許家岩石。博物館内,除與許浚先生相關的資料外,更採用模型、影像、觸摸螢幕等尖端技術來展示豐富的館藏物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