慶尙北道(聞慶市)

聞慶鳥嶺開放式攝影場是KBS電視臺為拍攝以高麗時代為背景的大河劇《太祖王建》,特地於2000年2月23日,在聞慶鳥嶺第一關門後方的龍湫谷搭建的攝影場。現在的聞慶鳥嶺開放式攝影場,是在聞慶市的支援下,將過去原以高麗時代為背景的拍攝場景全新改建為朝鮮時代的風貌,於2008年4月16日竣工的攝影場。在佔地達70,000㎡的腹地上興建了光化門、景福宮、東宮、書雲觀、闕內各司、兩班家等103棟建築物,包括原有的22棟草屋與5棟瓦房,共有130棟的建築物。曾在此地拍攝的作品眾多,包括電視劇《太祖王建》、《帝國的清晨》、《武人時代》、《大祚榮》、《擁抱太陽的月亮》、《成均館緋聞》;電影則有《醜聞》、《浪漫刺客》、《觀相大師:滅王風暴》、《雙面君王》等。


慶尙北道(慶州市)

含月山山脚的骨窟寺建於數十公尺高的巨大石灰岩上,共有12個石窟,岩壁最高處為雕刻的磨崖佛像。法堂窟的窟內部有牆壁並加了瓦片,雖然看起來像瓦屋,但走進內部的天花板與牆壁全部都是用石頭打造的石窟。北面牆壁上鑿有龕室供奉佛祖,但因磨損嚴重看不出原來的表情。法堂窟與其他洞窟從只能容納一人進入到能容納下四五人打坐還綽綽有餘等大大小小各種不同的空間,並供奉著可愛的童子僧與威嚴的老和尚等各種型態的佛像。窟與窟間的通道是由石頭打造的陡峭階梯連接,如果要爬上山頂的磨崖佛就必須經過自然洞窟。從朝鮮時代畫家謙齋鄭敾的畫[骨窟石窟圖]可以看到原本磨崖佛像與其他12處石窟全部都有木造瓦房,但現在木造前室全部都已消失,只剩下石窟。刻在絕壁山頂上,高4m、寬2.2m左右的磨崖佛像已被指定為寶物第581號。因雕刻在混合了許多沙子的花崗岩上,保存狀態一直不太好,加上長久以來的風化而毀損嚴重,現在已加裝了玻璃屋頂。近來骨窟寺開設了佛家傳統修練法的禪武道修練院, 除了韓國人, 許多外國人也都紛紛前往體驗。


慶尙北道(安東市)

* 緬懷退溪李滉的書院-陶山書院 *陶山書院是為了追思退溪李滉(1501-1570)的學問與德行,於1574年(宣祖7年)建於慶尚北道安東市陶山面土溪里。朝鮮中期的性理學大師退溪李滉,於1561年建造了陶山書堂及隴雲精舍,並在這裡休養心性與研究學問。為了國家的百年大計,透過講課來培養人才,為人才輩出的私學泉源,就如同現今私立學校一般的教育殿堂。* 關於陶山書堂與陶山書院 *書院的建築物整體看起來非常簡潔樸素,能充分反映出效法退溪品格及學問的儒者姿態。從建築構造上來看,大致可分為陶山書堂及陶山書院。陶山書堂為退溪先生的住所,亦為教導弟子之處,而陶山書院則是退溪過世後所增建的祠堂與書院。陶山書堂建於1561年(明宗16年),是退溪先生返鄉後,為了研究學問與栽培後生晚輩而建,是書院內歷史最悠久的建築,據說是由退溪先生親自設計建造的,當時一併建造了做為儒生們宿舍的隴雲精舍及下庫直舍。退溪過世4年後的1574年,為了追思並繼承退溪先生的學問,弟子們與儒生們合力在陶山書堂後方建立了陶山書院。隔年1575年,宣祖御賜了韓石峯親筆所寫的“陶山書院”匾額,而成為賜額書院。1969年正式被指定為史蹟第170號,用以追慕先生的學問思想及宣揚愛國精神。


慶尙北道(慶州市)

南山位在慶州市南方,一直是新羅人的信仰對象。從金鰲峰(468m)與高位峰(494m)流下的40多條山澗與溪谷,共同組成了南山的美景。南山南北長8km,東西寬4km,呈現南北較長的橢圓形,外形像是山頂略偏南方的直角三角形。散布有100多處寺院、80多尊石佛、60多座石塔的南山是座露天博物館。 另外南山有40多處山谷,主要分為孕育新羅的聖地西南山,以及有彌勒谷、塔谷、佛谷等眾多石佛坐像的東南山。 南山西側山麓有著新羅的開國君王朴赫居世出生神話的發生地蘿井、祭拜新羅建國以前徐羅伐所在的6村始祖的祠堂楊山齋、瀰漫著千年的新羅王朝落幕悲劇氣息的鮑石亭;而東南山則有充滿著韓國之美與慈悲的菩提寺石佛坐像、在9m高的斜面岩石上銘刻著石塔與佛像的佛無寺佛岩、於岩石上鑿出拱型龕室的佛谷龕室石佛坐像等。在慶州南山,共計有彌勒窟(菩提寺)石佛坐像、龍藏寺址三層石塔、七佛庵磨崖佛像群等11個寶物,以及鮑石寺址、蘿井、三陵等12個史蹟,還有三陵谷磨崖觀音菩薩像、笠谷石佛、藥水谷磨崖立像等9個地方文化財與1個重要民俗資料。 除了遺跡之外,南山的自然景觀也相當出色。有變化多端的溪谷與呈現萬物百態的奇岩怪石,以及備受登山客喜愛的眾多登山步道。人們豎起大姆指把南山列為慶州第一景,甚至有「若未登過南山,就不能說曾來過慶州」的說法。因此,由自然美景、新羅悠久歷史、新羅人的美學意識與宗教藝術所構成的南山,是絕對不能錯過的景點。


慶尙北道(慶州市)

石冰庫的意思就是用石頭做的冰庫,是古代的冰箱。這個在世界其他地方很難見到的古代冰庫在新羅(BC 57-AD 935)的首都慶州的半月山上。這個優秀的古代遺蹟的外觀非常簡陋,但是不要因此而失望。走到石冰庫的入口附近,就會有陣陣冷氣襲來。石冰庫的一半在地上,一半在地下,這種神奇的結構體現了韓國古代先進的科學技術。石冰庫建在地氣寒冷的地方,地面和墻壁是花崗岩的,頂部是拱形,有通風口。建石冰庫的時候,最後用了很多很多的石灰,起到了防止外部的濕氣和雨水進入的作用。另外,冰庫地面是傾斜的,可以使冰融化後的水流走,花崗岩的頂部最後又抹了一層泥土,只留出了通風口。在這樣的冰庫裏儲藏冰的時候,使用了稻草來隔熱。現代的科學家在這裏做過試驗,用稻草隔熱保存冰時,6個月後冰只减少了0.4%。在古代,這裏保存的冰在夏天是上層社會最高級的零食。因此,韓國的很多歷史書上都有君王下令儲藏冰塊的記載。由此可推算,韓國至少在1500年前就開始建築並使用石冰庫。現在慶州的石冰庫建于朝鮮英祖14年(AD1733年),內部長12.27米,寬5.76米,是原貌保存較好的石冰庫之一。慶州的石冰庫是國家管理的遺迹,被指定爲寶物第66號。


慶尙北道(慶州市)

佛國寺與普門觀光園區間的吐含山山麓觀光道路旁,坐落著45棟散發過去風貌的傳統瓦片屋與草屋,在這座高達2萬坪的村莊裡居住著精通各種工藝的職人,旨在繼承必須加以保存的先祖精神、風貌與手藝。村莊內設有金屬、陶瓷、木工、寶石、石工、刺繡、土器工藝等18間工房,可參觀製作過程,以及免費遊覽民俗工藝展覽館,更能向製作者便宜購買產品。


慶尙北道(靑松郡)

周王山(720.6m)於1976年被指定爲第12號國立公園,公園總面積為105.582㎢,在國立公園中是規模最小的。該公園位於山谷深處,景色十分秀麗,因此雖然規模小也能被指定爲國立公園。山勢較緩,登山就如散步一般輕鬆。周王山也稱石屏山、周房山、大屯山。傳說新羅(BC57-AD935)周元王在將王權交給高麗後曾在此山中居住。因此得名周王山。周王山有大典寺、蓮花寺等寺廟和周王庵、白蓮庵、蓮花庵等庵院。大典寺內的四溟大師肖像畫和唐朝的李如松將軍致四溟大師的手書木匾等被指定爲文化遺産。此外還有旗岩、石壁岩、汲水臺、淨岩、兒岩等奇岩怪石以及周王藏身並被捕的周王窟、儲藏武器的武藏窟、曾作爲訓練場的蓮花窟(長150m,寬7m)等。瀑布中的第一、二、三瀑布、達基瀑布,溪谷則有外周王、內周王(絕谷)溪谷、月外溪谷、內源溪谷。山腰上有高6m的紫霞城,延伸約15公里,塊川中流還有一處達基藥水。* 達基藥水池從青松郡往東北方向走約3公里處即可到達達基藥水池。藥水池分下池、中池、上池和神池等10餘個藥水池。藥水若加入砂糖的話就如同雪碧般的口感,據說有治療腸胃、神經痛、貧血等效果,吸引許多遊客前往。* 周王山瀑布周王山的鶴巢台正下方就是3個瀑布中的第1號瀑布,從石頭縫隙中噴湧出清澈的溪水,其上頭又有仙女湯和九龍沼,再往上1公里,就是第2號瀑布。往左500公尺處緊接的為雄壯巨大的2階式第3號瀑布。這裡可以說是周王山國立公園的核心地帶。* 寺谷溪谷周王山東南部的內周王溪谷為一安靜的地方,清澈、乾淨的溪水一年四季不間斷,更是猶如竹筍般從各各奇岩怪石和茂密的樹林間中噴湧而出,像是身處於仙境般的氣氛中。約有8公里長的美麗溪谷往外周王山流去。※ 春季為野生花開花的時期及地點


慶尙北道(安東市)

歷史悠久的河回別神祭假面舞,被指定爲重要無形文化財第69號。主要借助各種假面,透過和尚的破戒行爲等,諷刺和揭露統治階級的虛僞性、當時社會的不公平以及人民生活的哀苦。自1997年開始定期演出的河回別神祭假面舞常設公演,不僅在國內創下紀錄,也廣受外國人喜愛,是韓國最棒的傳統文化公演。而河回別神祭假面舞為安東國際假面舞節打下良好的基礎,儘管慶典歷史較短,卻連續6年榮獲全國最優秀慶典,更於2008、2009年連續被選為韓國代表慶典,使安東國際假面舞節得以與其他世界優秀慶典並駕齊驅。河回別神祭假面舞全部共有10個段落,常設公演去除以秘儀進行的降神、堂祭、婚禮、新房等4段,讓觀眾能免費欣賞到另外6段(舞童、狙擊、白丁、老媼、破戒僧、兩班、儒生)的精彩演出。公演結束後,還將進行與觀眾互動的同樂活動,以及與表演者合照的紀念攝影時間等。


慶尙北道(慶州市)

半月城是從西元101年婆娑王22年到西元935年新羅滅亡為止的一座宮殿。地形似初弦月,又稱為新月城和月城;又是國王居住的王城,又稱在城。從朝鮮時代開始一直到今日都被稱為半月城。月城是由石頭和泥土和成的土石築城,長度1841m,城內面積是193585平方公尺,東邊有東宮臨海殿和雁鴨池相連結,北邊有瞻星臺,南邊有南天的小溪發揮防衛線的功能,保護著城河。根據記錄,門分為南門、歸正門、北門、仁和門、玄德門、武平門、臨海門;樓閣有月上樓、望德樓、鳴鶴樓、鼓樓;殿有朝元殿、崇禮殿、平議殿、南堂、月正堂、右司祿館、左司祿館、玲閣省;宮有內城、永明宮東宮、月池宮、永昌宮、內黃殿等。現在在月城地下鋪有青銅器時代的無文土器、統一新羅時代的土器、瓦片和建築物硝石等。傳說在城建好之前有個叫做瓠公的人,於昔脫解王年幼時,刻意企圖占據此地。南姐王得知後,立即將昔脫解王招為女婿,昔脫解王因而成為了新羅第四代君王。之後婆娑王22年西元101年時在此地築城並移居至此地,之後歷代君王們都是住在半月城內。根據韓國著名的歷史典籍三國遺事(13世紀時著作)記載,新羅的第四代君主昔脫解王(AD.57~80)年輕時,得知半月城是個風水絕佳之地,因此硬是將這塊地搶了過來,建造了半月城。因為這個契機,讓當時新羅的第二代君主南解王(AD.4~24)對昔脫解王甚是欣賞,而將女兒嫁給他,後來昔脫解王也成為了新羅第四代君王。直到新羅的最後一任君主敬順王(AD.927~ 935)為止,約900年間統治新羅的君王們,都是住在半月城內。過去華麗、莊嚴的宮殿,並沒有隨著歲月的流逝而消失,我們可以藉由這些古城,想像新羅時代的繁華盛世。目前在半月城內還有朝鮮時代(1392~1910年間統治韓半島的王朝)所建的石冰庫、射箭場、騎馬場、傳統民藝場等。


慶尙北道(靑松郡)

注山池是周王山國立公園裡的一個小蓄水池,於1720年8月著手建造,於次年10月完工的一個人工湖。300多年來持續供給溪谷下方的居民農業用水。長100m,寬50m,水深7-8m的蓄水池即使在乾旱時,也從未乾枯過。這的景致,不僅環繞池邊的樹林幽靜,池中30多株的柳樹,更形成了稀有的景色,特別是倒映在水面上的柳樹影,更是美到無法用言語來形容。有時清晨的霧氣,更為注山池增添一份神秘感。春、秋兩季為注山池的觀光旺季,4、5月時,新筍發芽被選為最美的時節。秋天的楓紅倒影在池上,使得整個池水泛紅的景色更不容錯過。注山池因交通不便,山勢陡險,20年前一些攝影記者將這裡的美景以圖片的方式傳達給外界,這才逐漸被人們所熟知。著名導演金基德的作品<春去春又來>於此拍攝後,觀光人潮日漸增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