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畿道(安城市)

位於安城市大德面內裡中央大學安城校區入口處的Anseong Machum博物館是一座以鍮器為中心,展示安城豐富文化遺產的主題博物館。整個博物館分為地上2層,地下1層,共三層,分別設有鍮器展示室、影像室、企劃展示室、農業歷史室、鄉土史料室、會議室、學藝研究室、收藏庫等空間。其中鍮器展示室主要介紹了鍮器的歷史、制作方法、分類、制作過程,展有相關模型、祭祀用品、文具、佛器等日常生活中使用的多種鍮器,廳內還處處設有幫助遊客理解鍮器的影像視頻資料。遊客可通過觸摸屏幕詳盡地了解安城的歷史和文化。農業歷史室講述了安城的農業歷史以及四季的農耕場面,展有安城的特產,在此可了解安城曾經的農業狀況。在鄉土史料室內則展有安城的老照片、安城集市、安城男寺黨、佛教文化財等展品。 * Anseong Machum的由來 * 韓國人形容非常合適時會用“Anseong(安城) Machum(符合)”一詞,表示人或物相互非常般配或匹配。而安城生產的各種訂做而成鍮器因質量優異,外形精致,非常符合賣家的心思,故而用“Anseong Machum”這一詞來表達合乎心意。


忠清南道()

* 黃喜的後代所創建的黃龍寺 * 黃龍寺是屬於韓國佛教太古宗的寺廟,雖對於其創立的起源並無正確的考究,但有一說為朝鮮中期黃喜(1363~1462年)為避免黨爭下鄉,而他的子孫們為了祈福太平盛世和家族的繁榮而創建願剎(祈願用的寺院),後來修成寺院。即使在《新增東過與地勝覽》、《與地圖書》等資料中也找不到關於黃龍寺的相關記載。黃喜的子孫們世世代代管理此願剎,直至後來家族逐漸衰落,願堂遂成為了廢墟。而現存的寺廟是近代才重建,據說是1935年黃喜的子孫震虛賢明和尚重創觀音殿和山神閣、尞舍,從而開始繁榮起來。但現今這些建築物也已消失。在震虛和尚以後,是由現存的法印和尚於1985年重創寺廟並延續直今。現今的寺院裡有大雄殿、觀音殿、三聖閣和梵鐘樓等殿閣,大雄殿前新建了三層石塔和三世佛,而在寺院裡最久的遺物則是三世佛旁邊的大約100年以前建成的觀音菩薩立像。


慶尙北道(浦項市)

於浦項客輪站可搭乘前往鬱陵島等地之輪船。天候異變可能會導致航班有所變動,出發前請先詢問及預約 。


忠清南道(論山市)

階伯將軍遺址地 這裡是和百濟末期成忠•興首一起並稱為百濟3忠臣的階伯的遺墟碑,位於靠近黃山原野的地方。 1966年在發現廟的當時,破損得很嚴重,安置了支石後複原為了週長47.6m ,直徑15.15m, 高6.5m的墳墓。1976年 5月19日增添了墳土,並立了刻有“傳百濟階伯將軍之墓”的石碑。 百濟最後的將領, 階伯將軍 階伯 (?~660)是百濟的將軍。554年聖王在管山城戰死後百濟和新羅的關繫惡化。 641年義慈王即位後和高句麗聯手攻擊新羅。但是被孤立的新羅聯合唐朝伺機攻擊高句麗和百濟。後來由於義慈王政治上的失誤使得百濟處於混亂狀態,和高句麗的同盟關繫也漸漸瓦解。在660年(義慈王20年),蘇定方和金庾信聯合軍襲擊了百濟的軍事重地炭峴和白江,義慈萬給了階伯5,000名軍士出戰。階伯將軍以一敵百,經過了4次艱苦地奮戰取得了暫時的勝利,但是最後百濟的軍隊還是敵不過聯合軍,階伯將軍戰死沙場。從此階伯將軍就懷著痛恨長眠黃山原野。


忠清南道()

位於世宗特別自治市的世宗文化藝術會館是集表演與展示功能為一身的複合文化空間,不僅為世宗市的藝術家們提供了創造活動的機會,也擁有讓市民提升文化涵養的表演場地(870席次)與展示室等空間。 * 開館日: 2000年10月4日


釜山廣域市(沙下區)

甘川文化村胡同慶典今年為第六屆,從活動企劃到最終運營整個過程全部由當地居民自行擔當,每年都會推出各種豐富多彩的文化藝術活動,訪客逐年增加。經過不斷地努力,該慶典於2016年被評為釜山市潛力慶典。甘川文化村在6.25戰爭時曾為避難的村落,村中的房屋大都位於台階之上,前排房子可將後排屋舍遮掩起來,處處都是如同迷宮般的胡同小巷以及色彩斑斓的屋頂,通過對其地理及空間特性的分析,慶典活動的組織者將這些亮點全部反映到慶典活動的設計之中。慶典活動主要有迷宮胡同之旅、可感受到韓國近代社會及山中人們生活與喜怒哀樂的體驗項目、講述村落的故事、韓國傳統婚禮重現、婚禮隊伍遊行、胡同與屋頂小型公演、記憶中的美食體驗、胡同遊戲等項目,相對其他地區的慶典,這裡的活動更具創意性和獨特性,可為遊客帶去新鮮之感。


慶尙北道(安東市)

安東泥川洞石佛像是一座頭高2.43公尺、全身高12.38公尺的巨型磨岩石佛像。近來因新建的燕子院(寺廟)而被人稱爲“燕子院石佛”。該石佛身體部分是在石壁上雕刻出來的,而頭部則是單獨製作的。這種單獨製作佛像頭部的方式盛行於高麗時期(AD918∼1392),而由該佛像臉部輪廓及細節刻畫可推定,該佛像誕生於11世紀前後。1963年1月21日安東泥川洞石佛像被指定爲第115號寶物。


江原道(寧越郡)

清冷浦是江原道寧越郡南面廣川里,南漢江上游的端宗流放地。 2008年12月被指定為國家名勝第50號。 在南漢江的東、北、西面水流是圍繞著清冷浦緩緩流動,而南面則是被絕壁圍繞,所以清冷浦又有陸地孤島之稱。又以繁茂的松樹林和清澈見底的江水而有了寧越八景的美稱,是一個避暑和釣魚的好去處。朝鮮時代(1392-1910)第六代國王端宗(1452-55)曾流放至此地,也讓清冷浦多了一段歷史性。當時12歲的端宗被叔叔首陽大君給篡奪了王位,導致17歲開始了在清冷浦的流放生活。在清冷浦,到處都被高大的松樹所圍繞,即使是白天,也很難見到陽光。其中高30公尺並有600年樹齡的觀音松(天然紀念物第349號)最為有名。而觀音松樹名的由來是當時被流放的端宗,滿腹的淒楚卻無人訴說,只好對著大樹抒發而來。雖然清冷浦有著另人惋惜的歷史,但此處幽美景色還是吸引了很多的觀光客前來。


忠淸北道(堤川市)

朴達嶺是作為堤川市鳳陽邑與白雲面分界的險峻山嶺,也是過去書生朴達與金鳳娘子淒美愛情故事的傳說起源地。堤川市更將兩人形象化,設計出名為「朴小達與金小鳳」的卡通人物,投注心血開發各種相關商品並宣傳。此外,在朴達嶺入口處還特別設了一柱門,為遊客創造新景點,同時促進朴達嶺名勝化工程,期許將此地發展為能讓每位遊客在此留下美好回憶的觀光勝地。


全羅北道(全州市)

韓國民俗藝術節是為了讓自20世紀中葉以後,因西方文化的傳入,便逐漸消逝的韓國鄉土文化與技藝,能夠重新找回傳統的根基,並發揚其特色所舉辦的。為文化體育觀光部,以及韓國文化藝術委員會、京畿道平澤市共同舉辦,並且合併了自1994年即開始的全國青少年民俗藝術節,將規模擴大。如今,透過本慶典韓國重新發掘了36種重要無形文化財、103種市‧道無形文化財,無論對國家,或是對民俗藝術都有重大的貢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