忠清南道(保寧市)

第17屆武昌浦神秘海路節,於2015年8月14日,於忠清南道保寧市熊川邑武昌浦海水浴場一帶舉行。有「現代版摩西奇蹟」之稱的武昌浦海岸至石臺島長達1.5公里的海上之路,每年此時海路會在海面浮現。在配合農曆十五和三十日所舉行的武昌浦神秘海路慶典,將會有歌手表演、火炬誘魚示範、火炬遊行等各種精彩活動,還有徒手抓魚、原始漁業體驗、挖蛤仔體驗、挖竹蚶體驗、乘船海釣、剝牡蠣、觀覽海路等一系列體驗活動供遊客參加。


首爾(城東區) , 首爾東部

走進歷史的厚重,在大林倉庫感受時間的深沈!這座位於聖水洞創意社區的深受人們喜愛的地標,是一座訴說著1970年代城市工業歷史的紅磚建築。 經過精心修複,大林倉庫如今已經華麗蛻變為一個現代咖啡館,為那些尋求獨特和真實體驗的人們提供了一個魅力四溢的歸宿。這裡是舊世界與新世界在最美的方式中相遇的地方。我們的專業團隊竭盡全力保留了原精米廠結構的關鍵元素,並與現代美學巧妙融合。這種和諧的融合營造出了獨特的氛圍,吸引著年輕情侶們,讓他們在追憶懷舊的同時,更感到心曠神怡。 何不踏上一段時光之旅?在這個咖啡館的複古氛圍中,品味我們精心煮制的咖啡,享受那獨特的歷史回響。在這個跨越時間的空間中,你能走進故事的情境,編織屬於自己的故事。這不僅是對聖水洞工業歷史的生動頌歌,更是城市轉變的像徵。 來體驗大林倉庫的無與倫比的魅力吧——這是一個傳統與轉變相遇,歷史與現在相擁,每一次訪問都與過去有著親密邂逅的地方。這不僅僅是一個咖啡館,更是一次穿越時間的旅程。作為聖水洞的瑰寶,大林倉庫期待著您的探索。


全羅南道(木浦市)

Fontana飯店為腹地面積1,412㎡、樓地板面積6,452㎡、地下1樓至地上10樓建築,共有67間客房,以及會議廳、研討室、商務中心、三溫暖、餐廳、日式餐廳等,設施齊全。 客房提供100%鴨絨寢具,讓冬天入住的旅客也能暖呼呼的睡上好覺。2樓設有三溫暖及按摩店,能夠消除旅客的疲勞。夜晚更有海上噴水秀,在客房內即可欣賞,給人一種浪漫又安逸的感覺。


忠淸北道(堤川市)


忠清南道(瑞山市)

此為朝鮮時代最具代表性的邑城。邑城就是將『邑』為單位的城鎮,以城牆將外圍環繞起來的平地城。除了海美邑城外,高敞邑城、樂安邑城也都頗具盛名。海美邑城是在朝鮮成宗22年(西元1491年)完成的石城。外圍約1.8公里,高5公里,總面積約6萬多坪,是一座規模相當大的城鎮,在東、南、西方各有一座城門。最近正在進行復原的工程,希望能回復這座古城以前的樣貌,這裡也預定成為史蹟公園。朝鮮末期,也因許多天主教徒在此殉教,而使此地備受矚目。天主教受到迫害當時,海美邑城也設有官衙,忠清道各地無數的天主教徒都因受到嚴刑烤打而喪命。特別是在1866年有超過1千名的教徒,在此被處決。目前城內還保有大院君執政當時,專門監禁天主教徒的監獄,以及懸吊、拷問罪犯的巨大老槐樹。城門外道路邊老槐樹一帶是天主教徒的朝觀聖地,因為當時教徒們不但被綑綁在樹上接受拷問,不屈服的教徒甚至被移至大石上鞭打致死。聽說城外周圍曾種植有大量的枸橘樹,以防禦敵兵入侵,但現在幾乎看不到枸橘樹的蹤跡。


全羅南道(順天市)

位於順天知名觀光景點順天灣自然生態蘆葦田入口處的「清海」(日式、韓定食)以釋放自然美味的飲食著稱,可品嚐順天灣特有的創意料理。清海韓日定食的金錦秀社長於1990年代,首次將自助餐文化引進順天市,開啟了順天市飲食文化與外食產業的新面貌。從醃製、發酵、醬類飲食為主的全州韓定食、以大海食材為主,多生魚片類的麗水韓定食、乾淨簡單的日式料理中截長補短,創造出新型態的韓日定食文化的餐點。值得一提的是,清海韓日定食餐廳內所使用的餐具皆是在知名陶器製造地京畿道利川特別訂做,優美特別,讓人聯想到順天灣的風光。


慶尙北道(鬱陵郡)

鬱陵島擁有冬暖夏涼的海洋氣候,島上生長著700多種的藥草。生長在這裡的牛隻都吃著新鮮的蔬菜與藥草長大,因此牛肉也有種特殊的芬芳,肉汁也相當鮮美。 本餐廳料理以鬱陵島的代表特產-藥草牛肉為主,搭配東海岸新鮮的貽貝,提供訪客他處難以品嘗到的美食。


全羅北道(全州市)

「大私習」原指板索里(韓國傳統清唱)聚會表演,約於朝鮮英祖大王時代在全州形成,逐漸流傳至今。古時的全州大私習遊藝,都會在冬至當天邀請國內優秀的街頭藝人們,通宵達旦地表演板索里狂歡,後演變成相互間的表演競爭。現今的全州大私習藝術節,都會邀請來自全國各地著名的板索里演唱家,一同參與盛會並展現個人的優秀的歌藝。


慶尙南道(昌原市)

注南水庫是多種候鳥避冬的必經之地,山南、注南、Dongpan水庫一帶與自然環境相互呼應,提供訪客大自然之旅、與休養生息的療癒空間。這裡可免費使用濕地文化館、生態學習館、觀鳥臺、注南環境學校等設施,並可聽取注南水庫一帶的專業導覽解說。除此之外還有蓮花園可供參觀散步,歡迎訪客來賞鳥賞花。


慶尙北道(奉化郡)

清涼寺位於清涼山道利公園內,新羅文武王3年(663年)由元曉大師所建,法堂為地方文化財47號的清涼寺保存有琉璃寶殿。從風水地理學來看,清涼寺可以說是寶地中的寶地,六六峰(12座山峰)就像是蓮花瓣一般包圍在四週,而清涼寺所在處正是花朵雄蕊的位置。寺廟中還留有兩個貴重的文物,為擁有恭愍王親筆匾額的琉璃寶殿與紙佛,琉璃寶殿意旨供奉藥師如來佛之處,而紙佛雖然是紙做的佛,但現已噴上金漆。寺廟正後方是可將清涼山風景盡收眼底的菩薩峰,原名為卓筆峰,傳說是周世鵬在看過地形後重新為其命名。如果說清涼寺是內清涼的話,應真殿就是外清涼了。從入口處沿著登山步道徒步約30分鐘即可見到的應真殿是元曉大師曾經居住過的庵子,建造於663年,為清涼山景觀最為優美的地方。後方巨大的金塔峰就像是屏風般圍繞著庵子,底下為深不見底的懸崖斷壁。岩石彷彿九層樓的金塔模樣,每一層紮根的松樹有如鑲嵌在岩壁上般,而秋季峭壁下火紅的楓葉甚為壯觀。* 主要文化財 - 應真殿、5層舍利塔、金生窟、清涼精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