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畿道(加平郡) , 議政府

2015鱉島煙火節以「Dance picnic in Jarasum」為主題,是韓國首度結合新型態文化與內容,將表演與煙火秀巧妙合而為一的煙火節,也是能闔家同樂的家庭慶典。在中島的「主要公演&瘋玩區」內,可以體驗各種趣味運動(熱氣球、攀岩、跳跳床等),並盡情享受在韓國最大的舞臺上登場的精彩公演與華麗的煙火秀。以各種特殊效果與最尖端的煙火裝置呈現的世界頂級煙火秀伴隨精彩而令人感動的表演,將鱉島水岸與夜空妝點得華美萬分,表演全長約90分鐘,將在慶典期間的每晚7點30分準時於主舞臺登場。


慶尙北道(安東市)

費爾汽車旅館桑拿(Pil Motel Sauna)位於慶北安東,地處安東市中心,交通便利。旅館共有4層,走進內部即可看到大堂和前台,員工將親切為您提供服務。客房分為床間和炕間,備有兩張單人床、雙人大床等多種類型的客房。客房內部空間寬敞,整潔乾淨,各種備品設施齊全,提供舒適溫馨的休息空間。其它附屬設施還有大眾桑拿設施,房客可免費使用。從安東長途汽車站步行8分鐘可達旅館,便於乘坐公共交通工具到此。安東的代表性小吃安東蒸雞胡同步行1分鐘可達,河回村、鳳停寺、陶山書院等文化遺迹距此也不遠,適於遊覽一番。


仁川(翁津郡)

信島位在仁川廣域市西北方14km、江華島南方5km、最高峰為九峰山(178.4m),面積6.92㎢,海岸線長16.1km。信島的名稱據說是因為島上的居民都相當誠信淳樸,因而稱作信島。這裡產有真鹽。 在九峰山山頂上可以看到永宗島等黃海的島嶼,1992年與矢島之間建造了長579m的連島橋。島的北邊與南邊2個隆起的山地,西南部有個大灣口,島周圍有廣闊的海浦地。耕地面積相較其他島嶼較為遼闊,島民大部分都從事農業。海邊可以抓到大量的彈塗魚·蛤蠣等,當地也產有相當美味的葡萄。東邊有坪村、西南邊有皐南里、西南海岸有九老池等村落,都是以漁業維生。信島與矢島、茅島一樣都是黃嘴白鷺(Swinhoe's Egret)與黑尾海鷗(Black-Tailed Gull)等稀有動物的棲息地。


江原道(太白市)

曾為國家產業原動力的煤炭,為韓國唯一的賦存能源資源,對國民生活的燃料供給與國家經濟發展有著極大的貢獻。現代物質文明的發展與清淨資源的一般化,減少對於煤炭的需求,依據政府煤炭產業合理化政策,煤炭逐漸沒落,其重要性亦逐漸消失。把過去煤炭產業的變遷與地下資源開發史等,匯聚一地,有系統一目了然地展示,喚起我們對於煤炭的記憶,並活用成歷史教育的學習場。


慶尙南道(統營市)

位在統營艅艎路的忠烈祠為朝鮮宣祖39年(西元1606年),第七位三道水軍節度使李雲龍奉王命所建造的奉祀、追慕忠武公李舜臣將軍威靈的祠堂。這裡在1973年6月11日被指定為史蹟第236號。除了奉祀李忠武公牌位的祠堂外,園內還有內三門、中門、外三門、正門、箭門等五道門,中門內有祭祀時準備祭品之用的東齋與西齋,外三門內有掌管祭祀事務的崇武堂與培育人才的景忠齋,兩旁有忠烈廟碑等6座碑閣,門外則有1988年復原的江漢樓與展示館。如今祠堂正殿與外三門懸掛的「忠烈祠」匾額,為朝鮮顯宗之御賜匾額,由禮學家文正公宋浚吉所書。


忠清南道(保寧市)

大川位在西海沿岸的忠清南道,因鄰近大海而有充沛的水量,所以被命名為大川。在大川有採用蚌殼與海泥所研發的天然保養品,更有許多可口的新鮮海產。另外,元山島海水浴場、煤礦博物館、聖住寺址等重要觀光景點也在大川境內,是觀光客常來訪的觀光特區。值得一提的是,2007年12月21日,新建的車站建築因應地方特色建成帆船的模樣,成為當地的特色建築。


濟州道(西歸浦市) , 旧济州

濟州GRAND朝鮮飯店擁有得天獨厚的景觀,能欣賞閃耀著翡翠綠光芒的大海,又因位在濟州的代表旅遊區中文觀光園區內,周邊景點眾多。像濟州大海般寧靜的客房,是最適合旅客擺脫繁忙的日常生活,放鬆身心享受悠閒時光的空間。最特別的是GRAND朝鮮山丘套房,藉由完善的空間分離,讓前來這裡度蜜月,想享受兩人世界的新婚夫妻,能夠在此度過既甜蜜又私密的時光。此外,飯店內還有6間餐廳&酒吧,為顧客提供美食。而飯店內還提供各種設施與服務,包括四季溫水池、健身房、SPA、兒童俱樂部等,盡力全方位滿足旅客的需求,為旅客帶來愉快的旅程。


釜山廣域市(中區)

株式會社Chungwon Plus本店位於首爾,在中國,香港,馬來西亞,澳門等亞洲各國設有代理店。推為最佳產品的護肝寶是採用枳椇提取物制成的保健功能食品,對肝功能的改善和保護有療效。釜山支社由2017年3月設立,賣場規模499.83㎡ 。進入賣場可一目了然位於中央廳的護肝寶產品。有針對團體遊客的專設銷售空間,中國遊客還可獲得中文指南服務。建築1層為停車場,大型旅遊巴士可於建築前停車。


忠清南道(公州市)

* 邂逅舊石器時代生活面貌,石莊里舊石器遺跡 * 公州石莊里舊石器遺跡與公州市直線距離約6㎞,是位於長岐面石莊里錦江北岸沖積沙丘的韓國舊石器時代代表遺址,被指定為史跡第334號。遺跡於1964年至1974為止由延世大學博物館主持10次調查,據結果表示,舊石器文化共形成27個地層,其中有遺物的文化層約有11個。而後於1990年至1993年間再度進行具體的發掘調查,隨著更多文化遺跡的確認,此遺跡的性質也被明確定位。 依地質層來看,石莊里遺跡可分為河床、河邊、山坡三種堆積層,位於下方的各堆積層分別於兩個不同的間冰期與第4冰河期堆積而成。由河邊堆積層最上方的樹木根系,可證明其為於溫暖氣候之處生長的樹木,而將出土的木炭以放射線定年法推斷,可知其生長年代早於5萬270年前。此外,由山坡堆積層1號房屋遺址的火窯殘渣,可知其為2萬630年前的遺物。最下方的河床層,則推測可上溯至30~50萬年前。在12~14個文化層中,由下至上展現了當時石材與石器製作手法的發展過程,以石器的特徵來看,舊石器前期的直立猿人多以石英與片麻岩粗略打製成沉重的單刃石器與兩刃石器,舊石器中期的早期智人在此之外還以斑岩打製更進一步的刮削器、錐子、切刀、刨刀、鋸刀等石核與剝片石器,並使用轉動敲打的手法。舊石器後期的晚期智人則使用極先進的間接打片-石刃剝離手法,以更細緻精密的作業製作出石切刀、石刮削器、石刮擦器、石雕刻器等,石材更採用由遠處取得的黑曜石與水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