釜山廣域市(海雲台區) , 海云台

在繁忙的都市與自然療癒並存的釜山,10月是眾多精彩慶典盛大舉行的月份。而這一連串慶典活動的重中之重,就是釜山同一個亞洲慶典。慶典期望透過亞洲文化與韓流,讓全亞洲人在釜山融為一體,也期望這個前所未有、融合各種體裁的新型態韓流慶典,與10月釜山既存的許多慶典一同為遊客帶來多彩多姿的慶典饗宴。


全羅南道(新安郡)

位於全羅南道木浦市外海約54.5公里的飛禽島隸屬多島海海上國家公園,不僅海岸風情絕景, 連散落在內陸的小島都很漂亮。特別的是,它是天然海鹽的主要生產地,也是韓國國內最早開始製造天然海鹽的地方‚ 至今仍是島上的主要收入之一。飛禽島是新安大陸棚海域827個島嶼當中的第7大島,因人煙稀少,因而保有良好的自然環境‚ 是一個休閒遊憩的絕佳去處。但是因為比其他地區較晚開發所以住宿方面和娛樂設施較為不充足。飛禽島上有元坪海水浴場以及因韓劇「春天的華爾茲」拍攝場景而出名的赫努濃(心海)海水浴場。尤其是赫努濃(心海)海水浴場,因形似愛心而得名‚ 頗受情侶的喜愛。除此之外還有高麗時代建蓋的城峙山城和西山寺、烽火臺、內月里、石長丞等很多觀光景點和文化遺址。* 島嶼組成 : 本島1 (有人島3,無人島79)* 面積 : 51.53㎢(包含附屬島嶼面積)


忠淸北道(永同郡)

為了紀念韓國3大樂聖中之一的朴堧先生對韓國傳統音樂所做出的貢獻,每年在其故鄉永同舉辦「永同蘭溪國樂節」。永同蘭溪國樂節不但是韓國最具代表性的傳統表演藝術慶典,亦是韓國的綜合國樂慶典。而今年將會與紅酒節等其他更多吃、喝、玩樂的活動相結合,組成更加精彩可期的活動慶典。如: 朝鮮御駕行列及宗廟祭禮重現、全國男女吟時調大賽、崇慕祭、體驗活動等,都是訪客接觸韓國國樂的一大好時機。


首爾(鍾路區) , 市廳・光化門 

光化門廣場為在韓國歷史上,堪稱韓國民主化象徵的存在。一直以來做為市民積極展開社會運動、集會遊行與溝通意見的廣場,並於世界盃足球賽期間,發展為市民自發性進行街頭聲援的慶典會場,使廣場的功能更為多元。光化門廣場不僅只是歷史的遺產,如今已成為所有國民能一同參與活動的文化空間,隨著韓流熱潮的散播,也漸漸發展為世界知名廣場之一而廣為人知。「光化門國際藝術節」作為市民文化慶典,在積極推動展覽活動的同時,還舉辦各式各樣的附屬活動,每年都會有許多美術界人士與市民共襄盛舉。另外,慶典期間除了有精彩的展覽活動之外,還有許多表演與各種精彩萬分的活動,體驗區的著色心理測試、陶瓷體驗、銀飾工藝、皮革工藝等活動不僅使整個藝術節顯得更為豐富,也大受遊客與市民好評。2015年舉辦的第11屆光化門國際藝術節是在過去慶典舉辦時的多樣表演、多項附屬活動的基礎上,添加更多新興元素,提高群眾參與度,努力打造的一屆更具發展潛力的盛會。


首爾(鍾路區)

緊鄰南仁寺廣場的仁寺韓國以合理的價格販售韓國傳統工藝品與紀念品。可一覽韓國所有紀念品的仁寺洞裡,其中一棟代表性綜合購物中心。


首爾(鍾路區)

2015韓亞國際短篇電影節(AISFF)將自2015年11月5日至10日為止,於藝術電影院CineCube光化門舉行為期6天的活動。標榜推動短篇電影的大眾化,且提供短篇電影替代上映地點,作為全世界最早的「機內電影節」開始起步的韓亞國際短篇電影節,今年已邁入第13屆,為持續穩定發展、內容充實的電影節。電影節致力於鞏固身為電影產業基礎的短篇電影相關領域,並不斷充實內容與擴大規模。


慶尙北道(淸道郡)

絕不躲避、勢不輕易妥協的鬥牛精神與清道郡居民們根深蒂固的意志相同。透過在險惡的環境中,以不屈的意志,使勁向前衝的清道鬥牛,讓我們學習到不倒翁的精神。傳承千年歷史的鬥牛,至今已成為代表清道的民俗活動,亦是代表韓國農耕文化的文化慶典,備受世界矚目。 「鬥牛」從以前開始就是韓國民俗遊藝的一環,特別是慶尚北道清道的鬥牛比賽,是擁有流傳將近1000年的歷史活動,目前已成為全韓國規模最大的鬥牛活動。主要活動有牛仔競技等以牛為主題的各種活動,而慶典中最吸引人注意的就是分為不同量級的鬥牛賽,能直接看到一隻隻牛在眼前展開激烈的打鬥。


江原道(平昌郡) , 三陟

韓國傳統飲食文化體驗館旨在宣揚和普及韓國傳統文化飲食的價值和優越性而成立。體驗館建在江原道平昌龍坪面白玉浦裡方圓10,000多平方米的土地上,包括展覽館、烹調體驗室、教育研修院、發酵室、自然栽培園區等傳統飲食文化體驗所需的設施。這裡尤其適合外國遊客體驗韓國豐富的傳統飲食文化。


江原道(華川郡)

位於和平水庫北邊上游地區烏鵲橋間的良義垈周邊濕地,為4種1級瀕臨絕種動物(水獺、山羊、麝、鷹)與5種2級珍貴稀有保育動物(石虎、貂、燕隼、扁吻鮈、短鬚鰍鮀)等極具保護價值的野生動物的棲息地,故為極重要的保護區。由於南北韓約50多年來的斷絕來往,此地的瀕臨絕種生物與自然環境得以妥善保存至今,但為更完善地保存此地的生態系與水獺棲息地,仍需要持續不懈地努力。


慶尙南道(陜川郡)

陝川清涼寺位於伽倻山國立公園入口,紅流洞南側的南山第一峰(1,010m)山下,創建年代已不可考(推測約為9世紀左右)。由於文獻留有三國時期新羅文臣崔致遠曾造訪此地之記錄,故可知寺院大約建於新羅時代。 清涼寺後方的南山日出峰山勢起伏、景致壯麗,而寺內的石燈、佛像、石塔則被視為佛教美術三大主流的代表傑作之一,為當時雕刻藝術的極致,優美的自然風光與藝術價值,也使此地與伽倻山大受大邱等地的登山客喜愛,成為備受歡迎的一日登山路線之一。 [主要文化財] 1) 清涼寺石燈 – 寶物第253호 2) 清涼寺石造釋迦如來坐像 – 寶物第265號 3) 清涼寺三層石塔 – 寶物第266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