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羅北道(任實郡)

四仙臺旅遊區位於蟾津江上游的烏院川山麓四仙臺週邊,於1985年指定為國民旅遊區。四仙臺相傳由鎮安馬耳山的兩位神仙,和任實面雲水山的兩位神仙,因看到這樣漂亮的風景,而下凡來此處遊玩的傳說。四仙臺週邊有奇岩怪石、清澈的溪水,風景優美。四仙臺左側茂密的樹林中,有座稱為雲捿亭(地方有形文化財135號),更添加了點氣氛。1928年有位稱作金昇熙之人,為緬懷父親的遺德而建的。日據時期,各地的憂國志士們在這裡聚集,互相勸慰亡國之恨,對於國家的前途憂國憂民之地。技術超群的雕刻家們,在鄰近的五弓里美術村內,親手製作並供展出的四仙臺雕刻公園,是一個可以觀賞美麗作品的地方。 * 總面積:330,012㎡(旅遊區166,000㎡、雕刻公園51,400㎡、公園區域112,612㎡)


全羅北道(益山市)

王宮里遺跡是從1989年起,花費20年的時間挖掘考察的結果。可以確定這裡在西元600年到640年間為百濟武王時期建立的王宮,後來王宮的重要建築坍塌毀損,而於原址上建造了寺廟。在王宮里遺跡內可以找到韓國古代王宮裡最早出現的外郭城牆,還有王處裡政事、執行儀式的正殿等14個建築遺址,以及百濟最好的庭園遺址與生產陶瓷器的工坊、韓國最早的衛生設施-大型洗手間遺址等。對於掌握王宮的修築過程與王宮內生活的情形,皆為非常重要的資料。


全羅北道(群山市)

位於全羅北道群山的銀波旅遊區,原來為農業用的水庫。自1985年開始,以水庫為中心的週邊山區指定為國民旅遊區。因夕陽的倒影照映在池上,隨著水波一閃一閃地,因此被稱為銀波。這地方在朝鮮時代前就建成,地理學家金正浩將此地標示於《大東輿地圖》內,代表此處有著深遠的歷史。從遊園區入口開始,由櫻花樹隧道連成的步道,在春天時格外的美麗動人,適合與家人或戀人一同前來。特別是銀波旅遊區內的“水光橋”與艷光四射的音樂噴泉一起演出的浪漫夜景,提供遊客們充滿幻想的景點。此外也提供溜冰場、水邊舞台、蓮花池等多樣的設施景點,為群山市內具有代表性的旅遊區,也是適合夜晚時前往的人氣景點。


全羅北道(扶安郡)


全羅北道(井邑市)

繞著內藏山北邊的西來峰,因模樣與以前將農田翻整弄平的農具“釘耙(韓文音似西來)”相似而取其名。連綿約1km的山峰週邊圍繞著十頭絕壁,與滿山火紅的楓葉相互調和而被選為內藏山的代表性山峰。從一柱門出發,經過霹靂岩、西來峰、佛出峰、圓寂庵、內藏寺,再次回到一柱門的登山步道是有經過西來峰的登山路線,這個登山路線需要約3小時左右。


全羅北道(扶安郡)

蝟島海水浴場於1969年開放,為歷史悠久的海水浴場。周圍群山環繞,沙灘長1km,水淺且潔淨,是全家人避暑的熱門勝地。猶如在籃子內一般呈凹陷狀、長1km的細沙灘、如白玉般透明清澈的海水,以及不深的水深,使此處成為蝟島上備受歡迎且最具代表性的海水浴場。尤其是坐在視野良好的沙灘上,還能欣賞到旺嶝島如畫一般開展的美麗遠景。此外,相對而言較淺的水深,也使此處成為適合戲水、享受海水浴、足球、足壘、沙灘排球等各種球類運動的好去處。


全羅北道(南原市)

南原是韓國古典文學代表作「春香傳」的背景地,位於智異山、德裕山和俗離山相連的道路上,為了促進南原的觀光產業,因此成立了南原觀光園區。園內不但設有國立民俗國樂院、春香主題樂園、鄉土博物館,還具備娛樂設施、南原樂園、住宿設施、專門餐廳、觀景臺等。連接附近極樂庵、德蔭寺、氷庫峠、天然洞窟的散步小徑,加上寬闊的廣場前潺潺流下的蓼川水中,有個由橡膠堤防所圍成的水上遊樂區,提供旅客一個旅遊休閒的最佳場所。 連接南原觀光園區與廣寒樓苑間的勝月橋,使人聯想到跨越銀河的烏鵲橋,並演奏了一段帶有奇幻氛圍的交響曲。目前園內仍原汁原味保存著當年林權澤導演之電影「春香傳」的拍攝場景。


全羅北道(全州市)

全州電影綜合攝影所位於全州市上林洞,佔地5萬6,900여㎡,分為地下1層、地上2層的室內攝影棚與外景場,還有攝影裝置創造室與員工室、更衣室、美術/道具間、休息室等附加設施。與其他地區攝影所不同的特別之處在於,這裡有可以隨心所欲製造出下雨場景的水壓調節裝置與約17m高的天頂等設施,提供需要特殊效果拍攝的環境。2008年4月開館,從“霜花店”開拍以來,陸續有影子殺人、田禹治、不當交易、平壤城、My Way等作品在此拍攝。


全羅北道(井邑市)

羽化亭位於往內藏山售票處入口(探訪諮詢服務所附近)的路上,亭子與平穩的湖水與秋天的楓葉融為一體,形成美麗景觀。傳說亭子曾長出翅膀飛到天上,因此賦予羽化亭的名字。與火紅的楓葉倒映在湖水上,美麗的景緻是很多攝影師取景的地方。


全羅北道(群山市)

 候鳥們的故鄉,錦江堤壩(候鳥棲息地) 錦江遊園地是指堤壩所在地的群山市聖山面與舒川郡馬山面一帶的觀光地區,從河口堰稍微往上游方向走就能看到江邊的蘆葦林,以及後方的石山(海拔100m與五聖山(230m)等不高的丘陵地,自然景觀秀麗。錦江堤壩於1990年完工後,候鳥們開始聚集到附近的蘆葦林,這裡因而成為家喻戶曉的韓國最大候鳥棲息地。巴鴨、綠頭鴨、花鳧、野雁、銀鷗、黑嘴鷗、蠣鴴等聚集於此,因而形成數萬隻各類候稀有鳥飛翔的壯觀場景。特別是巴鴨的群舞,許多愛鳥人士為了欣賞這壯觀的場面來到此地。附近有候鳥眺望臺,可以仔細觀察錦江附近的候鳥,也能利用周圍的鳥類公園、候鳥身體探險館、孵化體驗館等候鳥生態教育場所。候鳥主要以秋天時將盡50萬隻的巴鴨為主,2009年秋天時曾有將盡40萬隻飛來此地。錦江與堤壩發源於全羅北道長水郡的錦江貫穿全羅北道北部地方與忠清道東西,從群山流進西海。總長400多公里的錦江,包含許多歷史悲歡,因下游地區蓋起堤壩而躍升成為新的觀光名勝。幾年前往來群山與獐項時還需要經過泥灘,但興建堤壩之後,在群山與獐項間來回時間縮短,繼而帶動原本慘淡的週邊觀光,變身成為遊客絡繹不絕的觀光勝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