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羅南道(康津郡)

康津灣是位於全羅南道康津郡道岩面與大口面、七良面之間的天然港灣。其深入康津郡的中央部份,使得康津郡呈現「八」字型。海岸路線總長79公里,在康津灣內共有1個有人島與9個無人島。而此地亦是耽津江、長溪川、江津川、石門川等河流的下游。


全羅南道(順天市)

樂安邑城民俗村是有200多間茅草屋,且實際有居民居住,在此務農生活的民俗村。由於樂安邑城將朝鮮時代過去的面貌原封不動妥善保存,因此被指定為史跡第302號。樂安民俗文化節是傳統與現代共存的樂安邑城的代表慶典,慶典期間將進行扇子舞、國樂公演等民俗公演,以及林慶業郡守赴任再現遊行、守門將交接儀式等,同時還有能完整體驗祖先們過去生活的各種體驗活動,讓遊客能充分感受到過去的民俗文化。


全羅南道(寶城郡)

寶城旅遊汽車旅館位於全南寶城寶城高速終點站旁,位置明顯。因綠茶園而聞名遐迩的寶城到處分佈著大小各異的綠茶園,旅館週圍也分佈著這種綠茶園。旅館共有6層,外觀現代氣息濃郁,整潔利落。走進大門,寬敞明亮的大堂迎接遊客的到來。客房分為床間和炕間,客房內部裝修高檔整潔。客房內各種備品設施齊全,提供舒適溫馨的休息空間。旅館週邊不僅有綠茶園,還有忠節祠、西便制寶城之聲傳授館等旅遊景點。南海得良灣方向有因海水浴而聞名栗浦海濱浴場,還有恐龍蛋化石地、日林山踯躅群落地、柳新裡磨崖如來坐像等眾多旅遊景點和遺址。


全羅南道(木浦市)

木浦站隸屬於韓國鐵道公社光州本部,位於木浦市湖南洞,為湖南線火車的市終點站,其前一站為任城里站。1913年5月15日作為一般車站開始營運,目前有 KTX、新村號、無窮花號等列車行經,負責業務有輸送乘客、貨物,以及販賣車票等。


全羅南道(康津郡)

韓國西南部沿海最南端的馬良港,以觀看日出聞名,從以前起就是運航於西海船隻們的重要漁業基地。馬良港附近生產的海苔味道很好,是漁民們賴以維生的重要方式之一,也曾是朝鮮時代上奉給國王的貢品。秋季時會舉辦斑鰶節。


全羅南道(木浦市)

陽光酒店位於西南海洋的海洋中心城市全南木浦市的和平廣場前的新街上。透過客房的窗戶,美麗的海景一覽無遺。距離木浦客運站和木浦站大約5分鐘車程,離客輪客運站也不遠。和平廣場上每天都會舉辦跳舞的海洋噴水秀,冠岩文化大樓與博物館、公園等相連,是旅遊休息的絕佳之處。週圍著名的旅遊景點有三鶴島和儒達山, 美食有著名的木浦斑鳐三合(泡菜,斑鳐,五花肉)和細爪章魚、黃姑魚生魚片等。


全羅南道(康津郡)

朝鮮時代地方軍事組織全羅兵營城位於全羅南道康津郡兵營面城東里,在壬辰倭亂與丁酉再亂時擔當西南部地區軍事本部的重要角色。全羅兵營城是建築於朝鮮太宗17年(1417)長1,060m左右的平地城,目前保存下來的有城壁地基的下半部,以及城郭設施部份的屍軀門3個、龍城7個、建築地基、礎石與25個碑石(面事務所內),是韓國南海岸地區兵營中保存狀態最為完整的。朝鮮孝宗7年(1656)至顯宗4年(1663)間,荷蘭船員Hamel因漂流至此地滯留歸國後撰寫了’Hamel漂流紀',內部詳細記載了韓國當時的政治、文化與風俗。


全羅南道(順天市)

一品梅牛位於全羅南道的順天市,是一間將梅子加入牛肉料理的牛肉專賣店。梅子辣椒醬與梅子大醬更加凸顯出韓牛的好滋味,而來此的顧客可以挑選醬料排骨與牌骨肉以及生排骨等不同的韓牛料理。


全羅南道(康津郡)

1903年1月16日(農曆1902.12.18)永郎金允植誕生於此處,為金鐘湖2男3女小孩中的長男。小時後叫采俊,後來改名為允植。永郎為其雅號,在文壇活動時主要都是使用這個雅號。永郎過世於1950年9月29日,在此之前共發表了包含著名的詩「牡丹花開時」等在內共80多篇著作,其中60多篇是光復前拒絕接受日據創氏改名與參拜神社,在此處生活時期所寫的作品。 永郎生家在1948年永郎一家移居首爾後曾經過多次轉售,曾是永郎詩中素材的泉、冬柏樹、醬缸臺、柿子樹等都還保存著,也種植了許多牡丹花。 * 規模 - 生家一帶(4,422㎡)


全羅南道(康津郡)

康津郡大口面一帶為韓國中世紀美術中具有代表性的高麗青瓷之生產地。1963年指定為史蹟第68號的高麗青瓷陶窯址,為9世紀開始至14世紀為止,500餘年間以集體的方式生產青瓷之地。分布於9個村莊、180餘個窯址,現在約18萬餘坪的地區指定為文化財保護區域。要說高麗時代以集中性生產青瓷的地方,除了康津之外,還有扶安等地。但目前以全國發現的400餘個陶窯址來看,大部分都分布在青津這一帶。這其中又為沙堂里所生產的青瓷,在技術層面上最具成熟,為青瓷生產的高潮時期。被國家指定為國寶或寶物的青瓷,有80%以上都出產於此,可見其技術的成熟性和其國際性的藝術價值,連法國羅浮宮都藏有這裡生產的青瓷。另外,康津比起其他地區,在胎土、顏料、氣候等各種條件上較佔優勢,一路領導韓國青瓷文化過來的康津,於高麗末期衰退後,600餘年間無法得到傳承,於1977年開始進行再現工程,並成功地再次呈現在世人眼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