慶尙北道(慶州市)

據韓國最古老的史書《三國史記》(AD1145創作)記載,新羅(BC57-AD935)文武王(AD661-681在位)14年(AD647)命令在宮城裡挖一蓮花池,做成一座小山,種上花草,還餵養珍奇動物。雁鴨池即是當時挖出的蓮花池,位於月城(AD101年建造的新羅時代的城)外側東北部。據1974年挖掘時的調查結果,雁鴨池呈球形,東西200米,南北180米,有大小不等的3個小島。目前的雁鴨池接近圓形,是沿護岸石重新修建而成的。<臨海殿址>本是新羅王宮的離宮,曾作爲東宮(皇太子或王位繼承人居住的宮殿)。之所以被稱爲臨海殿址是因爲過去史書中臨海殿出現次數最多。最初挖掘出土時,發現宮殿的建築物、回廊以及雁鴨池西側的5處樓閣的輪廓 。目前,依據考察結果重新修復了幾個建築物,尚未得以修復的地方只局部完成了支架。


慶尙北道(慶州市)

石窟庵於1962年12月20日被指定為國寶第24號,位於吐含山是座韓國典型的石窟寺廟,其正式名稱爲石窟庵石窟。它是一座以花崗岩建成的人工石窟寺院,在1995年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指定爲世界文化遺産。新羅時期751年由金大城開始建造,歷經24年終於在774年竣工完成。據說石窟庵與佛國寺同樣建立於高麗時期,史書《三國遺事》中記載,金大城爲了現世的父母而建造佛國寺,又爲了前世的父母建造石窟庵。石窟庵主室呈圓形,內有本尊像等菩薩及弟子像,石窟庵正是爲了供奉本尊像而建成的。本尊像坐在蓮花寶座上,姿態柔和表情慈祥。屋頂呈半月形或弓形,上有蓮花紋的圓盤爲蓋。吐含山高745公尺,是新羅人的精神指標,也被稱作為東岳,是新羅五大名山之一。從很久以前即為佛教的聖地,山內遺物及遺址豐富,從佛國寺往東邊山上行走即可到達石窟庵。沿著山路蜿蜒而上,有一條道路尚未開通前遊客們行走的山路,在60年代有許多畢業旅行會前來參觀,當時學生們就是沿著它來往行走必經之路。吐含山因為近海,時常雲霧環繞,從海那頭吹來的霧氣就如同吸了再吐出去一般故得名吐含山。來到這裡可以看見從東海升起的日出,當太陽升到水平線之上那瞬間,紅色光芒絢染整片海洋相當壯觀。石窟庵的日出景色十分美麗,因此有許多人拔山涉水趕在清晨來到這裡欣賞。下山之後可以到甘浦的前海,享受在清淨海域內所捕獲的新鮮海產。附近有感恩寺址及文武大王陵可供參觀,回程途中也可以順便參觀民俗工藝村或在普門觀光區進行休憩活動。


慶尙北道(安東市)

安東河回村是韓國眾所皆知的知名民俗村。河回村是豐山柳氏代代居住的典型集姓村,並且保留了韓國傳統家屋的美。朝鮮時代的大儒學家謙巖柳雲龍和西厓柳成龍都出生在此地。英國女王伊麗莎白二世亦於1999年4月21日訪韓的第3天參訪了安東河回村,作為韓國傳統文化的巡禮。安東河回村位於安東市,這裡完全保留了朝鮮時期住宅的樣式和村莊的形態。它不是人工形成的村莊,迄今都有人在此居住。河回村(重要民俗資料第122號)三面被洛東江包圍,因此村莊就取名爲河回,意義是河流在此迴繞,也有人稱其爲「水環洞」。河回村周圍有古老的松樹以及寬闊、柔軟的沙地,對面則是懸崖峭壁。由於河回村爲山水包圍,地理條件十分優越,因此從未受到敵人的入侵,村內從上流階層的瓦房至普通居民的草房都完全保持了過去的模樣。村內有180多戶人家,是豐山柳氏聚居之處。被指定爲受保護文物為第306號文物養真堂和第414號忠孝堂。此外還有河回北村宅(第84號)、河回南村宅(第90號)等都被指定爲重要民俗資料。村裡被指定爲受保護文物及重要民俗資料的房屋都歸豐山柳氏所有,其中有以柳雲龍和柳成龍的遺蹟爲中心形成的柳氏集體村莊,其形成時期及歷史背景可推知一二。河回村還以別神祭假面舞、河回假面而聞名。河回屏山假面是現存假面中最古老的,用於別神祭假面舞。河回村因1999年英國女王的到訪及2005年美國布希總統的訪問而更加有名。* 河回村的各種活動與景點 *河回村固定進行河回別神祭假面舞的常設公演,每年秋季更會舉辦安東國際假面舞節,舉行以假面舞爲主題的各種活動。附近有新羅時代創建的寺院鳳停寺、高山書院、歸來亭、雞鳴山自然休養林、鶴駕山自然休養林、臥龍山等各種景點。尤其是2010年7月31日安東河回村與慶州良洞村以「韓國的歷史村」的名稱被列為UNESCO世界文化遺產,是繼石窟庵、佛國寺、海印寺藏經板殿、宗廟(1995)、昌德宮、水原華城(1997)、慶州歷史遺蹟地區、高敞ㆍ和順ㆍ江華支石墓遺址(2000)、濟州火山島與熔岩洞窟(2007)、朝鮮王陵(2009)之後,韓國所保有的第10個世界遺產(第9個世界文化遺產)。


慶尙北道(慶州市)

位於「吞吐雲彩」的吐含山(745m)山腰處的佛國寺與石窟庵為新羅佛教燦爛佛教文化的核心,1,440年前新羅法興王22年依據其母親之意,為了國家的安定與百姓的平安而建。之後於新羅景德王(742-764)時期,由宰相金大城指揮重新翻修,呈現全新面貌。歷經壬辰倭亂,包含建築物在內的重要文物幾乎全數燒毀或被掠奪。1920年以前僅留下部分建築物與頹圮的塔,持續不斷的復原及補修工程與收藏7件國寶,才能擁有現在雄偉的寺廟面貌。從佛國寺沿著山樑往上走約3km(沿著柏油路石窟露約9km)左右,就能抵達亞洲第一巨作、擁有面朝東海的如來坐像本尊佛的著名石窟庵。佛國寺、石窟庵於1995年12月6日,與海印寺藏經板殿、宗廟一同正式登記為「UNESCO世界文化遺產」,名聲享譽國際。* 主要文化財多寶塔(國寶第20號)、佛國寺3層石塔(國寶第21號)、青雲橋/白雲橋(國寶第23號)、石窟庵(國寶第24號)、銅毗盧遮那佛坐像(國寶第26號)、金銅阿彌陀如來坐像(國寶第27號)、蓮華橋/七寶橋(國寶第22號)


大田廣域市(西區)

於2000年開業的MR.WANG是一家傳統中餐館, 經由不斷努力而被評為地區中華料理品牌影響力第一名的餐廳。室內裝潢融合現代時尚與古典氣息。最近為保證清潔衛生而成為大田地區首家在廚房內安裝監視器之飯店。設有各類包廂和大宴會廳, 可舉辦各種聚會與活動。


大田廣域市(西區)

天然紀念物中心是以自然遺產與天然紀念物為中心,做系統化調查、研究與展示、教育教學等,多方介紹自然遺產的價值與重要性的國家研究機關。 天然紀念物中心展示有恐龍蛋・腳印及化石、 半月黑熊・水獺・禿鷹動物標本、樹木植物標本等,幫助兒童與青少年學習相關知識。亦有多種體驗活動與影像,讓知識的學習可以更多元化。不僅如此,與聯合國各國研究機關、博物館皆有學術交流,促進對大自然的發展做研究。 天然紀念物中心戶外學習場內有恐龍腳印化石標本、生態池、原生植物學習場等。 * 開幕日期: 2007年04月12日


大田廣域市(中區)

貴賓石鍋飯餐廳的食鍋飯料理加入許多山菜,並且提供多種韓式小菜,是一間韓式料理專門店。


大田廣域市(中區)

在自古以來重視孝道的兩班之故鄉-大田所舉辦的大田孝文化節,為世界首個以「孝」為主題的慶典。慶典活動會場設於大田中區的樹根公園,旨在使遊客與市民得以追溯韓國氏族的根源,感受祖先的精神。慶典以全韓國136個宗親壯觀的大遊行與祈願子孫平安、順利的祝願活動揭開序幕,隨即展開宗親、文化、傳統、參與、體驗等各類精彩活動,讓遊客能多方面認識韓國的孝文化。


大田廣域市(儒城區)

本店於1998年開業, 位於世界盃運動場內, 易於尋找, 停車場寬敞。備有各種宮廷菜肴,與儒城特區相連,客人以全家出遊之客人居多。 100餘種菜餚與標準餐﹑套餐,菜品豐富,適合舉辦各種宴會和聚會。


大田廣域市(儒城區)

甫進入忠南大學之校門,便會在右側發現一棟有著特別名稱的大型建築物,即「正心華國際文化會館」。館內分為正心華廳、白馬廳、大德廳。「正心華」為已故之李福順(音譯)女士的法名,自1990年以來,她將販賣紫菜飯捲的一生積蓄50億韓元全額捐贈給忠南大學以利學校發展,因此忠南大學使用已故之正心華老奶奶的名字,來為新築之國際文化會館命名。在建設期間,所面臨之困難雖多不勝數,透過周圍的幫助,總算順利在2000年竣工。正心華廳設有座位1,817席,常使用於表演、音樂會及大規模之活動等。白馬廳與大德廳各設有座位450席與180席,多用於學術發表及研討會。此外,會館附近設有可供停放268輛車之停車場,以利遊客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