慶尙北道(安東市)

* 緬懷退溪李滉的書院-陶山書院 *陶山書院是為了追思退溪李滉(1501-1570)的學問與德行,於1574年(宣祖7年)建於慶尚北道安東市陶山面土溪里。朝鮮中期的性理學大師退溪李滉,於1561年建造了陶山書堂及隴雲精舍,並在這裡休養心性與研究學問。為了國家的百年大計,透過講課來培養人才,為人才輩出的私學泉源,就如同現今私立學校一般的教育殿堂。* 關於陶山書堂與陶山書院 *書院的建築物整體看起來非常簡潔樸素,能充分反映出效法退溪品格及學問的儒者姿態。從建築構造上來看,大致可分為陶山書堂及陶山書院。陶山書堂為退溪先生的住所,亦為教導弟子之處,而陶山書院則是退溪過世後所增建的祠堂與書院。陶山書堂建於1561年(明宗16年),是退溪先生返鄉後,為了研究學問與栽培後生晚輩而建,是書院內歷史最悠久的建築,據說是由退溪先生親自設計建造的,當時一併建造了做為儒生們宿舍的隴雲精舍及下庫直舍。退溪過世4年後的1574年,為了追思並繼承退溪先生的學問,弟子們與儒生們合力在陶山書堂後方建立了陶山書院。隔年1575年,宣祖御賜了韓石峯親筆所寫的“陶山書院”匾額,而成為賜額書院。1969年正式被指定為史蹟第170號,用以追慕先生的學問思想及宣揚愛國精神。


慶尙北道(安東市)

安東燒酒是安東地區人民飲用數百年的土特酒,1987年5月13日被指定爲慶尚北道的無形文化遺産。此燒酒由蒸餾水調兌酒精而成,45度,純度高,飲用後少有頭疼感。安東燒酒博物館位於無形文化財産技能保有者-趙玉花女士生産安東燒酒的製造場內,外表看上去像是一家工廠。不過,步入博物館後遊客會發現裏面陳列著趙女士親自製作的各種傳統食物、同酒相關的食物以及英國伊麗莎白女皇生日時所設宴席。此外,博物館內還設有體驗場,團體遊客可提前預約親自體驗製作安東燒酒的過程。同時,博物館還以批發價格出售安東燒酒,深受外國遊客的喜愛。傳統飲食博物館包含了各種傳統飲食, 與酒相關的飲食, 與酒桌上的各種餐飲展示. 還有煎餅, 餅乾, 年糕等各式各樣的飲食, 冠婚喪祭時準備的物品及方法, 水刺床, 伊麗莎白女王的生日宴會等各種特殊餐飲展示.


慶尙北道(聞慶市)

聞慶鳥嶺開放式攝影場是KBS電視臺為拍攝以高麗時代為背景的大河劇《太祖王建》,特地於2000年2月23日,在聞慶鳥嶺第一關門後方的龍湫谷搭建的攝影場。現在的聞慶鳥嶺開放式攝影場,是在聞慶市的支援下,將過去原以高麗時代為背景的拍攝場景全新改建為朝鮮時代的風貌,於2008年4月16日竣工的攝影場。在佔地達70,000㎡的腹地上興建了光化門、景福宮、東宮、書雲觀、闕內各司、兩班家等103棟建築物,包括原有的22棟草屋與5棟瓦房,共有130棟的建築物。曾在此地拍攝的作品眾多,包括電視劇《太祖王建》、《帝國的清晨》、《武人時代》、《大祚榮》、《擁抱太陽的月亮》、《成均館緋聞》;電影則有《醜聞》、《浪漫刺客》、《觀相大師:滅王風暴》、《雙面君王》等。


4.0/1
慶尙北道(安東市)

文化體育觀光部所選定的韓國代表慶典安東國際假面舞節,位在保有韓國固有的傳統文化,有「韓國精神文化之都」之稱的安東地區,每年於市區的假面公演場和河回村舉行的盛大慶典。安東是韓國保有最多文化財的地區,同時也是把東洋的美學完整呈現的地方。以「神命的假面舞,千年的夢想」為主題舉行的安東國際假面舞節,由國內外傳統假面、安東民俗節、現場慶典、民俗遊戲等多樣主要活動組成。此次慶典有國外7個國家代表公演團體參加,相信會有非常高水準的精彩演出,國內也有河回別神假面劇等,6個無形文化財指定的假面舞公演團體參加,估計會相當有看頭。慶典中可直接觀賞並體驗大家共同參與的韓國民俗劇公演,且為韓國重要無形文化財的「別神假面劇」等。另外還準備有讓一般觀光客帶上面具或假面,隨著音樂跳著面具舞,還有面具舞比賽大會等活動,在戶外表演場地也有許多以假面舞為主題的各種公演,精彩萬分。


慶尙北道(鬱陵郡)

獨島博物館是於1995年為紀念韓國光復50週年而建立。陳列館長李鐘學在國內外搜集的珍貴資料和各機關團體捐贈的資料。獨島博物館展示的主題從三國時代一直到現在獨島的發展史為主。第一展示館展示的是清日戰爭(中日甲午戰爭)之前,獨島為韓國領士的資料及地圖,第二展示館展示的是清日戰爭後,日本方面關於獨島的相關資料。第三展示館則重現韓國戰爭當時,鬱陵島上的居民展開的保衛獨島運動。遊客還可在露天展示館內觀看鬱陵島上的自然石和植物。


慶尙北道(鬱陵郡)

獨島位於韓國最東端的鬱陵島東南角87.4公里的海域,總面積為180,902平方公尺,由岩石島組成的一個火山島。準確位置是在東經131度52分,北緯37度14分。新羅時代智證王13年(512年),異斯夫(真興王時期的將軍、政治家)把鬱陵島和獨島組成的于山國收歸為新羅所有,在歷史上有"六月于山國歸屬新羅"的記載。根據朝鮮時期(1392-1910年)《成宗實錄》記載,金自周曾對獨島(當時稱三峰島)的形狀進行過描寫。朝鮮時期,獨島也稱爲三峰島、可支島、于山島等,1881年改稱爲獨島。1906年鬱陵郡守沈興澤最先正式使用獨島的名字,1914年行政區域改編時又劃入慶尚北道。壬辰倭亂(1592年日本入侵朝鮮的戰略)後日本漁民更頻繁地出入鬱陵島和獨島的近海,於是安龍福就東渡日本,向日本政府確認鬱陵島和獨島是韓國的領土,並禁止日本漁民在兩島附近捕魚。對此史書上亦有相關的記載。獨島由東島、西島及其附近的36個小島組成,東島(海拔98公尺)有火山噴出口;西海(168公尺)無噴出口,是由火山岩構成的。東島和西島間有兄弟洞,東島還有天頂洞和海蝕溶洞,其海蝕階地和海蝕崖地形十分發達。1905年日俄戰爭過後,日本認知到獨島的重要價值,於當年2月22日單方面地將獨島改稱爲竹島,並規劃入日本島根縣。此後又一直主張對獨島的領土所有權,直至今日獨島問題仍然是韓日間重要的外交問題。現在獨島上駐有韓國的警備隊,他們在岩石上修築房屋,並建造簡易的碼頭。獨島上多處發現水質良好的礦泉,飲水問題也隨之順利解决。


慶尙北道(安東市)

有名的藝術創作村-知禮藝術村 知禮藝術村是建造安東臨河大壩時所形成的村莊,當時因安東市臨東面知禮里面臨被水淹沒的處境,於是現知禮藝術村村長金原吉自1986年開始,將原本位於淹沒區域的義城金氏知村派宗宅與書堂、祭廳等10棟建築移建至原村莊後山山腳。文化部於1990年將這座村莊指定為藝術創作村,做為藝術人創作與研修的空間。韓國有許多因建設多用途水壩而被淹沒的村莊,但知禮藝術村是韓國第一座因個人想法與努力而保存下來的文化財暨文化空間。相較於西方的創作村多為工廠、畜舍改造或組合屋的形式,知禮藝術村因有著高格調的建築文化財而更顯不同。 這裡的夜晚時分星星格外明亮、螢火蟲到處飛舞,能聽到的的聲音不過就只有草蟲與風聲,早晨籠罩水霧下的湖水更顯神秘,一年四季都能勾起人們不同的靈感。這裡還可以體驗拔野菜、抓魚、摘水果、採香菇等,並能夠品嘗安東地方的傳統兩班美食。於慶尚北道文化財的350年木造古建築溫炕房內能夠感受到故鄉的情趣,還可看到保留著原始面貌的大廳木地板、石階、發出嘎吱聲的懸掛門、院子一角的醬缸臺等。 知禮藝術村的各種體驗活動 雖然知禮藝術村主要是提供學術藝術人執筆與研修的空間,但也同時是外國朋友們體驗韓國文化,以及一般人體驗傳統生活的地方。村內具備有太陽能沐浴設施與網路通訊設備,讓女生或外國人都能容易地使用,一年內約有5千多人前來。 於知禮藝術村內能夠體驗生活、禮儀、自然、學習、藝術、精神等各式各樣的古宅文化體驗活動,生活體驗主要有試穿韓服、品嘗韓食、韓屋住宿等,禮儀文化則有農曆春節、中秋等重要傳統節日體驗與祭禮、歲時風俗、禮節教育等,自然體驗內容則包含戲水、抓魚、採集昆蟲植物、觀測夜晚星空、觀察野生動物等。


慶尙北道(榮州市)

浮石寺是新羅文武王16年(676年)海東華嚴宗的宗祖義湘大師,奉王命所創建的第一座華嚴宗寺廟。大師在唐朝留學時聽到唐高宗想要侵略新羅的消息,轉而告知新羅王。他以鑽研的華嚴道理為基礎統一國論,並為了克服內外磨難而歸國並創建了韓國華嚴思想的起源寺廟。浮石寺的名稱來自於佛寺西邊的大石頭,這塊石頭與底下的石頭並沒有連接在一起,而是騰空在上面,因而得名。高麗時代稱之為善達寺或興教寺,因1916年修補時發現了墨書銘,而於高麗初期重建了無量壽殿等寺內建築。恭愍王7年(1358年)遭遇敵人攻擊,禑王2年(1376年)再次重建無量壽殿,禑王3年(1377年)重建了祖師堂。寺廟範圍內有新羅時期的遺物,無量壽殿前的石燈(國寶第17號)、石造如來坐像(寶物第220號)、三層石塔(寶物第249號)、幢竿支柱(寶物第255號)、石造基壇等。另外還有高麗時代的遺物,無量壽殿(國寶第18號)、祖師堂(國寶第19號)、塑造如來坐像(國寶第45號)、祖師堂壁畫(國寶第46號)、高麗刻板(寶物第735號)、圓融國師碑等。無量壽殿是韓國最悠久的木造建築物之一,而祖師堂壁畫則是畫在木造建築物的壁畫中最古老的,現在保存在遺物館內。無量壽殿內供奉的如來坐像是韓國從以前到現在最好的塑像,位於無量壽殿西邊的遺物則有曾屬於義湘大師的護法龍。* 文化財 - 無量壽殿(國寶第18號)、無量壽殿前石燈(國寶第17號)、祖師堂(國寶第19號)、塑造如來坐像(國寶第45號)、祖師堂壁畫(國寶第46號)、石造如來坐像(寶物第220號)、三層石塔(寶物第249號)、幢竿支柱(寶物第255號)、高麗刻板(寶物第735號)


慶尙北道(安東市)

安東民俗村是安東民俗博物館的露天館,聚集著因安東大壩而遷移的傳統草房、韓屋等文化遺産。安東民俗村的入口處豎立有兩根長丞(分石長丞和木長丞兩種,用作地區間的界標、里程標和村落的守護神。長丞一般由男女頭像構成,男性長丞頭戴冠正面寫有「天下大將軍」、「上元大將軍」的字樣;而女性長丞不著冠正面寫有「地下大將軍」或「地下女將軍」、「下元大將軍」的字樣。長丞一般立於寺廟、村落入口或路邊。)和刻有安東出身的著名詩人兼獨立運動家李陸史(1904.4.4~1944.1.16)代表作「曠野(wild plain)」的詩碑(記錄著名詩人生平的石碑)。越過詩碑後的小山坡便是電視劇《太祖王建》的外景拍攝地。史載當年王建建立高麗國[AD918∼1392]時,安東的豪族(地方上握有實權的勢力)都支援他,因此電視劇選擇在安東取景是有其歷史背景的。現在攝影場地內還保存有高麗時代的衙門、監獄、民宅等200多棟建築物。


慶尙北道(慶州市)

鮑石亭(面積7,432㎡)位於溪邊的岩石上,1963年1月21日被指定為史跡第1號。這裡原是新羅(BC57-AD935)時期行宮的遺址,現在當時的建築已不復存在,只留了下形如鮑魚的石水渠。石槽呈彎曲形,如同鮑魚殼一般,故取名鮑石亭。鮑石亭由約63塊石材組成,寬35CM,平均長26CM,全長約10米。據說以前曾將南山溪谷流出的水導入鮑石亭後再通過石龜噴出。但現在石龜已不復存在了。新羅的國王們經常帶領著君臣、貴族們來此遊玩。據說他們把酒杯放在沿石槽而流淌的水中,在酒杯移到自己身邊之前吟詩,享受曲水流觴之風流韻致。鮑石亭旁邊是南山的鮑石溪谷,這裡溪水清澈,景色宜人,自新羅時期起就深受人們的青睞。因此新羅王室選擇這裡建造了行宮。現在仍有數百年櫸樹、松樹、竹林,氛圍十分幽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