慶尙北道(浦項市)

浦項海濱Komodo飯店為可盡情感受東海岸風光之處,重新裝修後的飯店裝潢精緻、氛圍高雅,共有50間乾淨又舒適的客房,且能看到開闊的迎日灣美景。位於浦項市松島的浦項海濱Komodo飯店,提供顧客高品質的設施與服務,高級的客房使商務旅客或一般旅客都能賓至如歸,完全消除旅途的勞頓。此外,還有充分滿足顧客需求的宴會廳與餐廳。在能欣賞到海邊綠色松林的餐廳裡,顧客可以品嚐東西合璧的自助早餐,盡情享用韓式料理、西式料理與季節特選飲料等多樣化的餐點,以及飯店的貼心服務。


慶尙北道(慶州市)

慶州拜洞三陵是新羅第8代阿達羅王、第53代神德王、第54代景明王的陵墓,因三個陵墓集中在同一處,而被合稱三陵。 第一座王陵為新羅第8代阿達羅王(在位期間154~184)之墓,阿達羅王曾在百濟入侵抓走百姓時,出動軍隊並御駕親征,令百濟大為懼怕決定議和,並釋放俘虜們。古代的日本(倭國)也曾在阿達羅王任內派使臣前往新羅。陵墓規模為底圍58公尺,高5.4公尺,直徑18公尺。 第二座王陵為第53代君主神德王(在位期間 912~917,本名朴景暉)之墓,因前任君主孝恭王在沒有子嗣的狀態下辭世,百姓們便擁戴身為第49代憲康王女婿的神德王繼位。其在位期間曾受到甄萱(後百濟君主)和弓裔(泰封國君主)的入侵,並奮力抵抗敵軍。王陵的底圍為61公尺,高5.8公尺,直徑18公尺。神德王的陵墓曾兩次遭盜,1953年和1963年進行內部調查後,發現其陵墓為以碎石堆疊起來的橫穴式石室,與一般普遍認為是新羅墓葬形式代表的積石塚不同,可見經過統一新羅時期後,新羅的墓葬形式曾受北方高句麗古墳的影響。 第三座王陵為第54代君主景明王(在位期間917~927,朴昇英)之墓,景明王是神德王的兒子,曾與高麗太祖王建並肩作戰擊退了攻擊大耶城的甄萱。在位期間曾試圖與中國後唐建立外交關係卻功敗垂成。王陵的底圍為50公尺,高4.5公尺,直徑16公尺。


慶尙北道(淸道郡)

龍岩溫泉觀光飯店提供各種附屬設施服務房客


慶尙北道(慶州市)

奈勿王陵位於慶州鄉校的北方矮丘上,為一座巨大的圓形土墳。墳墓的底部周圍露出天然石塊的稜角,這點與武烈王陵的情況類同,因此可以推測出王陵裡另外設置了護石在其中。在《三國史記》中並無有關奈勿王埋葬之處的記錄,但在《三國遺事》中曾記載其埋葬於瞻星臺的西南方,與現址十分吻合,其和同期的早期王陵相較之下較具備規模。 保護區域 1萬2818平方公尺、底部直徑2.2公尺、高度5.3公尺


慶尙北道(慶州市)

擁有超過100年歷史的慶州中央市場原本為臨時市場,後於1983年正式開始營業。位於城乾洞的中央市場又被慶州人稱為下市場,佔地面積達11,053㎡,共有11棟建築。現在約有700多間常設店面,以及100多名攤商在此營業,為規模較大的傳統市場。


慶尙北道(慶州市)

新羅第29代王太宗武烈王(金春秋,在位654∼661)的陵墓,坐落於慶州西北仙桃山之南方丘陵末端。金春秋是新羅中代第一個以眞骨(新羅時代的血統等級,指父母其中一系有王族血統)身份登基的王,與中國(唐)聯合併吞了百濟,為統一大業打下基盤 ,但未能完成統一就不幸去世。 陵墓的周長114m,高8.7m,是比較大規模的陵墓,陵墓下方堆有天然的石塊,但現在都被土所覆蓋。在陵墓東邊有座石碑及石龜底座,石碑上刻有"太宗武烈大王之碑"的字樣,是武烈王的次子金仁問所題,讓後世知道這是武烈王之陵墓。


慶尙北道(星州郡)

位在海拔560m高處的伽倻飯店,屬伽倻山國立公園範圍內,擁有清新的好空氣且遠離汙染與塵囂,是旅客放鬆身心的好選擇。另外,飯店鄰近海印寺與伽倻文化遺址,再加上美麗的岩層等自然景觀,讓想要接觸大自然的旅客一點也不無聊。


慶尙北道(慶州市)

慶州骨窟庵磨崖如來坐像,位於祇林寺山脊的骨窟庵高處岩壁,是利用天然洞窟打造出的12個石窟中最上方的磨崖佛像。朝鮮時代謙齋鄭敾繪製的「骨窟石窟」曾描繪的木造前室,目前僅剩下岩石上的痕跡。 從高聳而立的頭頂髮髻、輪廓深邃的臉龐、細長的眼睛、小嘴、窄長的鼻子等外觀可一窺比過去更加具體化的形象。相較於立體的臉龐,身軀較為扁平,肩膀呈水平且寬敞,但脖子與胸口上方已損壞。衣服皺摺呈現規則平行狀,腋下有表示手臂與身體曲線的V字型線條。岩壁上刻畫的光背可透過刻畫蓮花紋的頭光背與佛像周圍火焰紋路見其痕跡。 扁平的身軀與狀似階梯式的衣服皺摺、腋下V字型的曲線等,因與867年打造的鷲棲寺毘盧遮那佛坐像(寶物第995號)外型相似,因此被推算為統一新羅後期所建造的。


慶尙北道(慶州市)

位於慶尚北道慶州市城東洞的城東市場於1971年開設,內有300多家店鋪與30多個攤販,東側對面即是慶州站。


慶尙北道(淸道郡)

雲門寺位在慶尚北道淸道郡雲門面的虎踞山上,屬大韓佛教曹溪宗第9教區-桐華寺管轄寺,往來大邱交通相當便利。雲門寺由神僧創建於西元560年(新羅眞興王21年),其後歷經多代國師與比丘尼,最後才有了今天的面貌。 寺內保存有天然紀念物第180號─垂松,金堂前石燈等7件寶物。擁有悠長歷史的邪離庵、內院庵、北臺庵、清神庵、文殊禪院與寺院周邊的松樹林形成一幅美麗又祥和的畫。 雲門寺所在的虎踞山(雲門山)海拔1,188m,是太白山脈最南邊的山嶽。亦被稱作領南地區的阿爾卑斯山。因山勢嵯峨,樹木都長得相當茂盛高壯,是登山客們喜愛攀爬的山,景觀秀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