濟州道(濟州市)

本店是在濟州擁有50年歷史的中華料理餐廳, 現在的店主已經是第二代。 來濟州島遊玩的臺灣、中國大陸遊客絡繹不絕。


京畿道(加平郡)

魚飛溪谷位於加平郡雪岳面可逸里與楊平郡玉川面龍門里交界的飛魚山中。「魚飛」二字的由來是因溪谷的溪水清澈,故有相當多的魚棲居在此。而魚群在溪水中跳躍的樣子,就像是沿著溪谷飛躍一般,所以此地才被稱為魚飛溪谷。 另外,這裡的溪水流速和緩,水深亦不深,水底的碎石也很圓滑平整,是相當適合家長與小朋友一同戲水的好地方。


全羅北道(益山市)

益山薯童節 在保存著百濟歷史的千年古都益山,舉行包含著千年歷史與愛情故事的特別慶典。益山薯童節不僅僅是為了展示千年遺跡,更是守住歷史並創造未來的特殊慶典。將薯童的愛情歌曲薯童謠以pop與舞蹈的型態呈現,薯童神話改編成漫畫,薯童與善花的愛情故事則改編成音樂劇與UCC,傳統的薯童謠以各種型態各自發展。將過去的文化包裝成未來的文化,這就是益山薯童節的特別之處。 * 益山薯童節由來 薯童(百濟第30代武王/600-641)是第29代法王的兒子、第31代義慈王的父親,懷抱著復興過去燦爛百濟的雄壯夢想。薯童誕生於益山,小時候的名字為璋,以挖山藥(薯)維生,所以又叫做薯童。益山薯童節敘述著1400年前益山出生的百濟薯童(武王)與敵國新羅的善花公主之間超越國境的愛情故事,以1969年的馬韓民俗祭典為基礎,2004年時轉變成為現在的益山薯童節。


全羅南道(麗水市)

麗水燈節自以「麗水,越夜越美麗」為主題,自2014年12月19日至2015年5月10日為止,於突山公園與龜船公園一帶展開盛大慶典。 自2012年麗水世界博覽會後,麗水遊客造訪人次突破千萬大關。為使冬季眾多造訪遊客有更精彩且樂在其中的活動,並促進地區經濟發展,麗水市特別舉辦燈節,以環保LED燈將龜船公園的湖與樹木、設施等,妝點得美輪美奐。活動於日落後~23:00點燈,讓市民與遊客能盡情享受五彩繽紛的夜晚,以及麗水美不勝收的夜晚海景。 ​


大田廣域市(儒城區)

展示與開放試喝外國紅酒(進口/未進口)、韓國國內生產紅酒、韓國傳統酒等,屆時將會有1萬餘種的紅酒齊聚一堂,滿足訪客的視覺與味覺。在全亞洲最大規模的紅酒博覽會裡,將會舉辦亞洲紅酒大賞(10.24~10.27)、亞洲紅酒買家會議(10.25~10.30)。除此之外還有多種音樂會與演出,多樣美食可以品嘗。


忠清南道(牙山市)

貢稅里聖堂位於仁州面的貢稅里山丘上,仁州面是連結牙山灣和插橋川的主要城市。貢稅里聖堂隸屬天主教大田教區的本堂,是早期從浦口上岸的天主教徒們,開始傳教的地方,教會於1894年創立。初期是利用民家充當教堂,1897年設立了司祭館,本堂於1922年正式完工。這是忠清南道最早的本堂,之後又分割出公州、安城、溫陽、屯浦本堂等。境內不但立有在丙寅迫害時,3名殉教徒的墓碑。尚有130坪的本堂、司祭館、靜思園、聚會廳等。數百年的老櫸木和各種林木所形成的綠色森林,讓天主教聖地顯得更為迷人。貢稅里和牙山、瑞山、韓山一樣,都是朝鮮時代的貢稅庫址。也就是將清州、沃川等39個地區的稅金收集後,以船運的方式,將稅金送到京城的轉運站。


江原道(楊口郡)

楊口戰爭紀念館是為回顧在韓戰時於楊口地區曾進行的兜率山、大愚山、血的稜線(山脊)、白石山、Punch Bowl、加七峰、斷腸稜線、949高地、聖誕節高地共9場激烈戰役,緬懷先烈們的犧牲精神與豐功偉業,並喚醒各世代的保國精神與愛國心的愛國殿堂,建於2000年6月20日。 規模包括腹地面積3,491m²(1,056坪)、建築413m²(125坪)、展示面積334m²(101坪),裡面分為無念、歡迎、相見、理解、體驗、確定、追思、思考等不同主題空間與頂樓。展示設施有戰爭場面的佈景、影片及擁有3面多媒體室。


全羅南道(寶城郡)

主辦茶香節的寶城為韓國長久以來規模最大的茶葉產地,也是著名的專業產茶發祥地。活動場地主要以綠茶園為中心,可直接體驗採茶、製茶、茶葉料理試吃等深受遊客們喜愛的各項活動。此外還有茶葉展覽、販售攤位及表演等,活動期間吸引眾多遊客前來。 而本次的第42屆寶城茶香節將於5月4日至8日,為期5天,於韓國茶文化公園盛大舉行。活動內容有國民心連心宴、茶文化活動、展示活動、體驗活動、附帶活動等豐富內容。並透過多樣精采的活動內容,使訪客將和寶城綠茶產生共鳴,除了能體驗到茶的美好以外,更能成為最佳的寶城綠茶宣傳大使。


全羅南道(順天市)

位於樂安邑城附近的順天市立博物館內,展示著韓彰琪老師生前所蒐集的文物。博物館內部展示著從青銅器時代起直至光復之後的眾多文物,可以了解韓國的在地文化。 韓彰琪老師生前從這些破舊與粗糙的東西中尋找創作的靈感,而過去那些微不足道與受到輕視的物品,現在也重新成為窺探祖先生活的資料。


忠淸北道(報恩郡)

1919∼1921年間所建,建築技巧脫離傳統,可以看到建築物內部格局及高度都有所加寬、加高的傾向,是建築變化時期的代表建築。家屋共分內棟、舍廊棟、祠堂等3空間,被內牆所環繞,而最外層還有一層圍牆。設於外牆南側的家屋入口前是一片松林,松林裡立有家屋主人爺爺的宣氏孝子旌閣。家屋位於從俗離山上流下的三街川中段所形成的三角洲之上,傳言這建築是根據蓮花浮在水上之形態所建,最後由其子孫所完成,為祈求長壽,才在周圍種了松樹林。* 觀覽注意事項宣炳國家屋為其子孫居住並直接管理,舍廊棟為茶坊,內棟與行廊棟作為考試院。因此內棟有許多人長期居住,參訪時請勿過於吵鬧或任意開啟房門,會給居住者帶來不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