慶尙北道(奉化郡)

往返於韓國中部內陸最美地區的白頭大幹峽谷列車(V-train),整個列車的外部是以縱橫在白頭大幹山 間的白虎為主題所設計的,V-train的首個字母「V」取自英文單詞vally,即峽谷之意。 列車的行駛區間包括汾川、陽院 、承富、鐵巖(27.7km)等地,最美麗的路段-汾川到承富之間,火車特別以30km的時速緩慢前進,以便讓乘客盡情地觀賞太白山的高山峻嶺。 如杜鵑花粉紅的開放型車廂裡可以感受到森林和峽谷俐落清新的大自然風情,除列車的天花板外,車體的其他部分均由玻璃建造,可擴大視野範圍,旅客還可以透過開放型窗戶直接呼吸列車外部的新鮮空氣。另外,列車的後半部觀景車廂和外觀,處處散發著美麗的異國風韻,有機會一定要來搭乘體驗。


京畿道(加平郡)

小王子星光節是在小法國園內設置景觀照明,於夜間開放的燈光慶典,以眾多燈飾妝點小法國美麗的建築與夜晚的街道,呈現如童話般的夢幻氛圍。包含聖誕樹在內,還有眾多如同將小王子故事中的場景原封不動搬至此處的燈飾造型,帶給遊客彷彿進行童話國度之旅的樂趣。


慶尙南道(金海市)

* 泥土與建築渾然一體的美術館 - ClayArch金海美術館 * 以土的Clay與建築的Arch所組成的單字,表達裝載著追求貫通科學、藝術、教育、產業的建築陶瓷領域未來發展的ClayArch基本精神。泥土所擁有的無限可能性透過陶瓷的方式,貢獻在人類社會的進化與發展,未來也渴望能夠在藝術面與材料面持續相關的研究與開發。而建築既是幫助人類生命發展的美麗、方便科學技術,亦是人類創造出來的生活環境。現今的建築是以各種材料的開發與科學技術的發展,成為反映時代與文化的重要藝術角色。ClayArch是嘗試以各種方式,將擁有如此重要意義的陶瓷與建築達到相互結合發展的層面。陶瓷透過建築擴展其活用的可能性,建築則透過陶瓷確保其藝術性及材料的多樣性,藉此成為兩者相互合作的契機。 ClayArch金海美術館是以未來陶瓷藝術領域的新方向,重新審視過去曾忽視的陶瓷與建築間的關係,擔任著主導最近風靡全世界的建築陶瓷領域發展的重要角色。將彼此不同的體裁相互融合,與其說是碰撞過去固有的領域並克服,還不如說是反映於時代性多元主義上的追求與創造。美術館方面積極進行這種藝術性嘗試,透過學術、演講、研究調查等理論作為基礎,試圖做到這個領域的美學與科學性的成就。 * ClayArch美術館的意義 * ClayArch金海美術館以確保建築陶瓷與產業結合並創造各種可能性為目標。這段期間導入新的陶瓷技術,填補原本不可能達到的界線,作家們可透過這樣的幫助創造出更具豐富藝術想像力的作品。而建築與陶瓷的結合能使這些想像力更加擴張,新型態的建築陶瓷跳脫這段時間被視為建築一部分的認知,讓陶瓷能夠成為建築設計裡的重要角色。另外,透過藝術與產業的結合,讓美術館所在地區吸引更多外部投資,創造活化地區發展的綜合效應。


忠清南道(泰安郡)

泰安郡南面的磨劍浦海水浴場,就位於與安眠島連接大橋入口旁,為至今尚未廣為人知的非常安靜的海水浴場。海水浴場周邊有大片鬱鬱蔥蔥的松樹林,非常適合露營。乾淨潔白且平緩的沙灘,讓小孩也可以安全地戲水。春天這裡盛產魩仔魚生魚片,附近的海域還出產鯷魚、玉筋魚、小章魚等海鮮,也使此處更加為人所知。而每到傍晚時的日落景觀也相當壯觀,錯過可惜。


首爾(瑞草區) , 江南・三成(COEX)

《別別演戲》為年輕的傳統戲劇演員與國樂演奏者組成的劇團「You-喜」所推出的作品,是立基於傳統戲劇,加入新編的音樂與表演,呈現出符合如今時代潮流的新式韓國公演。 由團名有著「讓您(觀眾)開心」之意,目前已成為國樂界備受肯定的明星團體「You-喜」所推出的《別別演戲》,結合了團員們熱情洋溢的打擊樂演出與舞蹈,為名副其實可使觀眾捧腹大笑、興致盎然的韓國傳統公演,表演型態相當多元,有傳統人偶劇、假面劇、打擊樂演奏、四物農樂與走繩等。


慶尙北道(星州郡)

韓國的8大名勝之一── 伽倻山國立公園(白雲洞地區) 距離星州邑27公里處的伽倻山,從以前享有韓國8大名勝之一的盛名,其更在1972年被指定為國立公園。 伽倻山國立公園的主峰七佛峰,海拔高度達1,433公尺,並位於跨越星洲郡、陜川郡、居昌郡等地的交界處,位於星州郡修倫面的伽倻山的走勢,更是讓人感到變化無雙。而走在修倫面往伽倻山延伸的循環道路上,更可以看到聳天暗紅色的奇岩絕璧的壯觀景象。另外,在主峰的山頂則有乾旱時也不會乾涸的牛鼻井,還有位於山腰的磨崖如來立像(寶物222號),以及位於海印寺西邊約2公里處的知名的龍門瀑布等壯麗的景觀。 在伽倻山國立公園中最美之處──海印寺與紅流洞溪谷 在伽倻山國立公園中最出名的,莫過於海印寺以及形成海印寺入口的紅流洞溪谷兩處名勝。保存著大藏經板庫(國寶52號)的海印寺,就位在沿著紅流洞溪谷而上的4 公里處的山麓,在入口處有座武陵橋,一路上還可以依序看到籠山亭、題詩石、噴玉瀑、霽月潭、會仙岩、落花潭、疊石臺等不同的景點。 籠山亭與題詩石是新羅崔致遠晚年在此隱居而留下的遺跡,籠山亭是其下棋的祠閣、題詩石則是題有崔致遠所寫的籠山詩的磐石。 而在此除了海印寺外,尚有12座尼庵。 這一帶不僅盛產松子、松茸、山菜等物產,在溪谷中,峭壁、岩石、清澈的水流以及茂密的老松,更是形成了一片神仙美景。


首爾(麻浦區)


京畿道(安城市) , 南楊州

太平舞傳授館建於1998年,是由畢生奉獻於傳統舞蹈事業的姜善泳大師,為了正確地傳承和保存韓國傳統文化,同時挖掘與培養有才能的舞者於安城市自費興建的一處文化空間。 * 太平舞 (國家無形文化財第92號) 太平舞是一種祈禱國家平安、太平盛世的宮廷舞蹈,是1900年代著名舞蹈家-韓成俊將京畿道巫堂中使用的巫術音樂和巫術舞蹈進行改編而成的,華麗的服飾和充滿靈動的腳步動作是其最大的特點。 太平舞傳授館為促進舞蹈藝術的多元發展,並實現傳統藝術的正確教育,每年按照季別對全國各地的舞者展開太平舞講座。並透過每週六的傳統舞蹈常設舞臺,向旅客及首都地區市民展現韓國傳統舞蹈的魅力。此外,每年還會舉行傳統舞蹈大賽,藉此繼承傳統舞蹈的精髓,同時發掘優秀的舞蹈人才。


全羅北道(高敞郡)

這是集板索里為大成、留下卓越國文學識足跡的桐里申在孝(1812~1884)古宅,古宅正後方是板索里博物館,後院緊鄰著桐里國樂堂(桐里為申在孝之號)與牟陽城(1453年為抵抗倭寇所建的自然石城郭,別名高敞邑城)。被指定為重要民俗資料第39號的申在孝古宅建於1850年,現在留下正面5間、側面2間規模的舍廊齋與梧桐樹、水井等。 擁有板索里理論家暨演奏家與廣大(古時板索里等藝人統稱)指揮家稱號的申在孝,誕生於1812年的邑內里,為申光洽1男3女中的獨子。桐里申在孝最初並非說唱藝人,而是出身富裕之家。他以從父親手中繼承的財富為基礎,讓家財興旺的同時,並傾注所有與他人不同的熱情於板索里上,而他就如同桐里歌詞所吟唱的“城裡建造亭子 / 亭子旁有葡萄藤架 / 葡萄旁是蓮池...”一樣風流好客。桐里晚年居住在這座宅邸裡,以嗓音教導眾多弟子並培養出數位名唱,還編著了兔子打令、朴打令、沈清歌、赤壁歌、春香記、Garoojigi打令(打令是韓國傳統小調的一種)六大板索里辭說。六大板索里戲曲中的Garoojigi打令(卞鋼鐵打令)因內容太過於淫穢,說唱藝人大都不願意吟唱而造成曲調失傳,至今只剩五大戲曲流傳下來。 申在孝古宅於1979年完成補修、清理,為緬懷申在孝而於古宅後方設立由高敞郡管理經營的桐里國樂堂。參觀古宅的時候,從國樂堂飄出的板索里旋律不斷在耳邊回蕩。古宅庭院一角的水井後方牆邊豎立了他的歌曲碑,碑上刻著與桐里息息相關的逸話之一<桃李花歌>的歌詞。這是申在孝的弟子兼情人的陳彩仙在獲得大院君認可進入雲峴宮擔任妓生而不能回來之後,其於思念佳人時所刻。板索里研究學者認為桐里是‘耳名唱(可以解釋為知音,非常享受聽板索里,對於板索里有正確的理解與知識,並能徹底欣賞的人)’,雖然無法實際吟唱,但以他對聲音的理解進而編撰辭說與調整聲音的和諧,可以說是非常具有音樂素養的人物。若想繼續探究申在孝的足跡,可前往桐里國樂堂。位在古宅正後方的國樂堂是為了紀念申在孝與發展國樂而設立,目前教授伽倻琴、板索里、民謠、農樂等。


京畿道(楊平郡) , 九裏

為楊平最早開業的中國餐廳, 已擁有70年歷史。與現代改良菜餚相比, 本店更注重傳統飲食。停車場寬敞, 價格低廉,菜色豐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