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羅南道(康津郡)

位於萬德山山麓上的茶山草堂,可以俯瞰整個康津面。茶山草堂為朝鮮時代集實學為一身的大學者─ 丁若鏞,流配生涯中所居住過的地方。茶山其號取自於康津橘洞後山的名字,並在此居住。為朝鮮後期最具有代表性的實學者─ 茶山先生,於1801年流配至康津,18年餘間的謫居生活撰寫《牧民心書》、《經世遺表》等500餘卷的龐大書集,不僅在朝鮮時代為具有公論性的性理學公理,理性的學風以實用性科學思想帶出實事求是的實學集大成之地。 茶山丁若鏞先生為晉州牧使丁載遠的第四個兒子,28歲時考上文科及第,曾任於藝文館檢閱、兵曹參知、刑曹參議等官職。1801年受到辛酉迫害而流配至慶尚道,而後又因黃嗣永帛書事件,流配至康津。剛開始在康津內各地停留了8年,1808年春天正式移至茶山草堂,至1818年9月為止,10餘年歲月皆在茶山草堂裡度過,教導弟子們的同時,著述寫作。在丁若鏞的著名著作中,大部分都是在這裡完成的。 茶山草堂在因為陳舊崩壞後,於1957年經過茶山遺跡保存會的努力之下復原,此後又將茶山先生居住過的東庵及弟子們留宿過的西庵皆復原完成。除了茶山草堂之外,還有其留下的茶山4景。茶山先生親自在石頭上刻寫的「丁石」兩字、親自尋找水源拿來泡茶的藥泉、泡茶用的盤石茶几、蓮花池中間堆疊如小山的假山等。另外,在懷念故鄉之時,深懷之地所建立的天一閣亭子。茶山先生於1818年以57歲的年紀再次回到故鄉馬才,於1836年離開世間,享年75歲。


首爾(中區)

  貞洞劇場是文化體育觀光部旗下的公共劇場,也是韓國最初近代式劇場“圓覺寺”的複原劇場,因此具有深刻的歷史性意義,並傳承著韓國的文化。不僅如此,貞洞劇場還通過優秀的韓國傳統劇《MISO》與《YOULL》向全世界傳播了韓國傳統演出藝術的優越性。 貞洞劇場隆重推出的新一代韓國傳統演出!   被選為世界文化遺產的韓國傳統音樂板索裡,以及韓國首個板索裡合唱演出展現在大眾面前。九人組傳統音樂樂團演奏出的美妙的旋律以及一個扇子打造出的神奇的場面切換技術吸引著無數遊客。三國英雄劇烈又美麗的戰鬥《赤壁》正式拉開帷幕。


仁川()

備受期待的國際K-POP盛會,2023 KAF(K-Asian Festival)即將於8月19日至20日在仁川亞洲主體育場盛大舉行。這場璀璨的活動將慶祝韓流文化的全球影響力,預計將吸引來自世界各地的數千名粉絲。 8月19日,KAF將舉辦一場激動人心的嘻哈與EMM音樂節;而到了20日,將有一繫列令人矚目的韓流K-POP明星亮相,為觀眾帶來難忘的音樂與娛樂盛宴。 2023 KAF將成為體驗亞洲流行文化的絕佳機會,屆時將匯聚來自亞洲各地及其他地區的年輕人,共同歡慶這場盛大的韓流盛事。這對國際遊客和K-POP愛好者來說是一個完美的機會,讓他們共同沈浸在充滿活力的韓流世界中。 立即前往 'Trippose.com' 購票,加入這場難以忘懷、獨一無二的盛會。千萬不要錯過觀賞2023 KAF魅力的機會 —— 這裡是世界與K-POP相遇的地方! 參加K-Asian Festival,共同度過一個前所未有的激動人心、娛樂至極的週末,感受K-POP與亞洲文化的精華在仁川閃耀的舞台上展示。現在就預訂您的位置,開始倒計時吧!


濟州道(濟州市)

牛島珊瑚海邊(西濱白沙海水浴場)是散發翠綠光澤的白色海灘,當陽光照在深淺不一的海面上時,所產生的藍綠色澤相當耀眼青翠,與南太平洋或地中海相比也毫不遜色。


仁川(中區)

塞維利亞觀光酒店是仁川國際機場新都市內唯一一個西班牙風格的酒店,簡單優雅,舒適寂靜,服務週到。


江原道(江陵市) , 春川

座落於五臺山國立公園東邊地區的青鶴洞小金剛,它的奇岩怪石模樣,彷彿是金剛山的縮小版,所以被取名為小金剛。又由於狀似鶴展翅的模樣,所以別稱青鶴山。以海拔1,470M的黃柄山為主峰的老人峰,和左側的梅峰形成似鶴展翅的山勢。小金剛茂盛蔥鬱樹林之間,展露了奇岩怪石的壯觀秀麗,讓來此的遊客都被此深深吸引。武陵溪流經40餘里,沿途有武陵溪、十字沼、明鏡臺、食堂岩、九龍瀑布、君子瀑布、萬物相等景點,還有新羅麻衣太子背負著國家復興,訓練軍隊的金剛山城(又稱峨嵋山城)等名勝。


江原道(春川市) , 原州


江原道(東海市)

江原道東海市松亭洞的「東海站」,是位於桃京里站與墨湖站之間的火車站,也是三陟線與北坪線的分歧站。


首爾(永登浦區) , 汝矣島・永登浦・麻浦

JINJINBARA是提供高品質韓定食套餐的專營企業,在首爾地區開設了5家連鎖店。 JINJINBARA汝矣島店位於國會,金融,廣播電視中心的汝矣。為滿足現代人的口味,JINJINBARA以傳統宮中韓定食為基礎,提供15~20種不同的韓定食套餐。300席的規模可承辦各種企業聚會,研討會,滿月酒,生日宴,相見禮等各種規模的筵席和聚會。


首爾(鍾路區)

首爾話劇節是有著40年歷史與傳統的首爾代表慶典。為了促進話劇發展,以開發新劇目為目標,於1977年以「韓國話劇節」之名首度舉辦。自2017年起,更擴大劇目範圍,從創作劇目到翻譯劇目,不再限於首演作品,也有重新上演的作品,帶給觀眾更多完成度更高的優秀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