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畿道(南楊州市) , 議政府

位於京畿道南楊州市榛接邑富坪里的光陵是朝鮮第7代世祖(1417-1468,在位期間1455-68)和貞熹王后(1418-1483)尹氏的陵墓。被指定爲第197號史蹟的光陵為王和王妃分葬陵,左側為世祖陵寢,右側則為貞熹王后陵墓。兩個陵墓中間蓋了一個丁字閣。世祖為世宗與昭憲王后次子,其兄文宗過世後,由年紀尚小的端宗即位。1453年,當時為首陽大君的世祖發動癸酉靖難(爲了奪取政權,肅清反對派的事件),篡取侄子端宗政權一躍成為朝鮮第7代王。其妻貞熹王后為坡平府院君尹璠之女,在其登基後被冊封為王妃,是朝鮮歷史上首位垂簾聽政的大王大妃。光陵周圍有著蒼鬱茂密的森林,眾多生物皆棲息於此,在山林廳研究機關堅持不懈地管理下,建為樹木園,並被指定為第11號天然紀念物啄木鳥的棲息地。另外,陵的周邊古樹參天,有紅松、杉松及赤松樹等林立環繞,相當適於作為休憩之地。


京畿道(南楊州市) , 議政府

思陵為朝鮮王朝時代命運最悲慘的女人-端宗的妃子定順王后宋氏的陵墓。定順王后於1453年被揀擇,隔年被封為王妃,1457年端宗被首陽大君(世祖)降為魯山君流配寧越後,定順王后亦降貶為夫人。端宗過世後,於東大門外築草屋,思念著丈夫度過一生。陵墓的名稱就取名為「思陵」。思陵雖為王后陵墓,卻比其他王陵簡樸。陵的規模很小,沒有屏風石(為了保護王陵而在外圍設立像屏風般長四角的石頭),只樹立了文人石(陵前面設置文官造型雕刻的石頭)與石馬(陵前面以石頭雕成的馬匹)。


京畿道(金浦市)

位於金浦的章陵為追尊為元宗(1580-1619)的仁祖父親與其妃仁獻王后具氏(1578-1626)的王陵。元宗為宣祖的第5個兒子,對於父母的孝道與兄弟間的友愛與眾不同。1615年元宗的第3個兒子綾昌君遭到誣告,流配至江華島,而後自己結束了生命。元宗因此深受打擊,於1619年辭世。章陵周圍像公園般,較為舒適幽靜。章陵附近建有名為金井寺(章陵山)的寺廟。


全羅南道(和順郡)

和順的支石墓群,主要分布在道谷面孝山里和春陽面大薪里相連的主要道路,陽溪谷一帶附近。在道谷面孝山里一帶,所含有的石材共計有980個,調查後推定為史前石墓的有135個。支石墓石桌下的基盤石,大多已被埋沒或損毀,狀態良好或能看出外貌的石桌約100多個。孝山里的石墓群,如果將考察過的石墓和石桌加起來的話,預估至少有250個以上。反觀春陽面大薪里一帶,所含有的石材共計有3309個,調查後推定為史前石墓的有124個。而狀態良好或能看出外貌的石桌約200多個,所以石墓加上建築用的石桌,也有300個以上。在這些史前石墓中,擁有基盤石的支石墓有23個。 和順支石墓最大的特色,就是在狹小的地域中,卻密集地擁有596個石墓,而國內最大的石桌也在這裡。春陽面大薪里的支石墓,長7.3公尺、寬4公尺,重達283噸。道谷面孝山里最大的支石墓,長5.3公尺、寬3.6公尺、厚度有3公尺,推測至少有100噸以上。而且考古學家們也在附近發現了工作用的石室,並也在石室周圍找到許多支石墓。藉由石室,學者們也發現了支石墓的建造過程和方法。 2002年12月2日聯合國教育科學暨文化組織,將和順、高敞、江華支石墓遺跡,正式列為第977號世界遺產,以後這裡也將成為國際性的觀光景點。


忠清南道(扶餘郡)

* 百濟首都防禦的軍事要地,扶餘羅城 * 全長84㎞的扶餘羅城,是為了保護百濟首都泗沘而建成的城郭。以扶蘇山城為中心,利用東西兩側的自然地形,將扶餘市區以外郭圍繞。與位於平壤的羅城並列韓國最古老的羅城之一,約於百濟自熊津(今 公州)遷都至泗沘(今 扶餘)的西元538年築成,城牆至扶蘇山城東側開始,一直延伸至錦江邊,由於以泥土堆築而成,城郭幾已不存,如今只剩青山城東側的20m、石木里至東門橋、筆書峰至鹽倉里留下少許痕跡。 城的外牆呈強烈傾斜,內牆較為平緩,城牆上舖設的道路更寬可讓馬在此奔馳,哨站處處可見,足以想見當年盛景與城牆防守之嚴。在最高的筆書峰山頂,更留有作為傳訊用的烽火臺遺跡。城內包含百濟王宮,還有官廳、民家、寺院、商家與防禦設施的遺址。錦江流經羅城南側與西側,羅城更曾開鑿水路作為護城河之用,成為守護都城的雙重屏障。 * 扶餘羅城的意義 * 羅城是為了守護百濟首都而建造的外郭城。據推測,建築時間約在百濟聖王(西元523∼554年)時期。而羅城也與同為外郭防禦設施的扶餘青山城、青馬山城,共同被視為保護首都的重要外城。 [文化財現況] * 史蹟第58號(1963年1月21日) * 面積 - 697,033㎡


京畿道(楊州市)

溫陵出於文化保存的目的,目前尚未對公眾開放。其為朝鮮時代中宗(1488-1544年,在位1506-1544年)的元妃·端敬王后愼氏(1487-1557年)的陵墓。端敬王后13歲時與中宗舉行婚禮,1506年中宗繼承王位後成為王后,但是僅過7天即遭廢除。後因端敬王后被廢的身份,其去世後建築的溫陵並沒能達到王陵的標準,而是於1739年,英祖在位時期才按照王陵的標準重修了溫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