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羅北道(茂朱郡)

位在全羅北道茂朱郡的跆拳道園是世界182國6千萬跆拳道人口的聖地,亦是韓國的引以為傲的文化觀光遺產。我們的世代由我們來創造,以將此地推廣為世界文化遺產“大韓民國跆拳道公園”為目標,這裡將成為世界跆拳道人文化交流的場所,跆拳道文化藝術產業的集中地,具傳統與現代樣式建築的跆拳道公園是世界所有跆拳道人的精神故鄉。設立時間2005年 ~ 2013年(2009年動工、2013年完工)2007年6月起跆拳道公園展望臺開放參觀。* 規模總面積 2,314,060m²(70萬坪)園區建築面積1011574.8m²(30萬6千坪)建築延面積261158.2m²(7萬9千坪)


全羅北道(高敞郡)

為了紀念板索里理論家兼改編家、後援家的桐里申在孝與陳彩仙、金素姬等名唱,以及傳承板索里傳統與發展,而於桐里申在孝先生的古宅建立了高敞板索里博物館。板索里博物館分成桐里申在孝先生古宅、亭子、蓮花池、常設展示廳,與無初檜香美術館。桐里申在孝先生的古宅推測建於1850年代,現在只剩下早期茅草屋頂的舍廊齋。常設展示廳分為風味廣場、名譽殿堂、聲音廣場、Aniri廣場、Palrim廣場、魂廣場與多功能廳。常設展示廳展示著與板索里相關的多種有、無形資料,提供給一般民眾高素質的板索里藝術再教育及欣賞的機會。


全羅北道(淳昌郡)

淳昌邑白山里傳統辣椒醬民俗村前建立的醬類博物館是地上2層樓的建築物,總面積有1,513㎡。博物館以辣椒醬與大醬等的常設展覽廳為主,另外還有鄉土文化遺產企劃展覽廳、戶外廣場等所組成。常設展覽廳內還有醬類的歷史、醬料醃製法、發酵過程觀察室、醬類容器、動畫室等各種體驗遊戲空間,特別是戶外廣場上還有醬缸臺、石碾與百濟時代古墓等。 


全羅北道(任實郡)

任實起司可追溯回1958年,當時的任實沒有特產物也沒有特色。比利時的池丁喚(音譯)神父為了傳教來到此地,當時的郡守拜託池丁喚神父不只是為了神的子民,也為了任實郡的全部做些事情。費盡心思後,終於決定開始製作起司。最初的起司製造是以山羊乳為原料,從兩隻山羊開始到現在開滿華麗花朵的任實起司主題公園。任實起司主題公園是引領任實起司觀光產業的“大本營”,並再次開創新的產業局面。 任實起司主題公園內有起司體驗場、宣傳館、乳加工工廠、特產販賣部等各樣設施,透過這些設施可以看到任實起司的過去、現在與未來,而起司科學研究所也不斷為了高級起司生產深入研究。在寬廣的草地與歐風景觀的背景下體驗起司活動,這裡不只會成為著名的兒童體驗學習場,也會成為家族或戀人們一定要去看看的農村觀光名勝。


全羅北道(全州市)

「大私習」原指板索里(韓國傳統清唱)聚會表演,約於朝鮮英祖大王時代在全州形成,逐漸流傳至今。古時的全州大私習遊藝,都會在冬至當天邀請國內優秀的街頭藝人們,通宵達旦地表演板索里狂歡,後演變成相互間的表演競爭。現今的全州大私習藝術節,都會邀請來自全國各地著名的板索里演唱家,一同參與盛會並展現個人的優秀的歌藝。


全羅北道(茂朱郡)

與世界跆拳道的夢想、生命、友情、未來共存的EXPO 跆拳道宗祖國韓國,在全羅北道茂朱和全州展開的世界跆拳道文化博覽會為跆拳道的代表性慶典。主要活動內容有跆拳道比賽與跆拳道慶祝表演、傳統文化體驗、茂朱/扶安/全州觀光旅遊等。不只是跆拳道,還要透過這些活動讓全世界跆拳道人認識韓國與全羅北道的文化。如欲申請參加,請於申請期間內以信件、傳真、電子郵件或網站(www.wtcexpo.net)報名。


5.0/2
全羅北道(南原市)

勝利汽車旅館(Win Motel)位於古典小說春香傳發源地、文化與傳統相融的幸福城市——南原。黃土外牆和大堂讓疲憊的遊客備感舒適溫馨。旅館緊鄰南原高速大巴終點站,方便來此入住。因春香傳的背景而聞名的廣寒樓苑是來到南原的遊客必去的名勝。


全羅北道(完州郡)

屹立於千年古都-全州南邊的母岳山,位於完州郡九耳面元基里一帶,是形成與金堤市金山面自然界線的名山。位於萬頃江與東津江之間遼闊的津萬平原東邊,高793.5m的母岳山是蘆嶺山脈的中央部分。1972年12月被指定為道立國家公園,包含著藏有11處國寶級文化財與許多地方文化財的金山寺,隨著季節變化而有各種不同的美麗景色。就像在母親溫暖懷抱裡一樣的溫和山林,讓前來此處的登山客絡繹不絕。金山寺的櫻花、邊山半島的綠蔭、內臟寺的楓葉再加上白羊寺的雪景,並稱湖南四景。包含金山寺在內,母岳山還有大院、水王寺等寺廟。新羅末期甄萱以此處為根據地建立了後百濟;朝鮮朝末期姜甑山在大院寺悟道,創立了甑山教;這裡也是數十種新興宗教的發源地。  


全羅北道(茂朱郡)

* 歷史的通道-新羅和百濟的國界 * 茂朱雪川面的羅濟通門是三國時代新羅和百濟的國界,是位於雪川面斗吉里新斗村和所川里伊南村之間的石絹山石窟,規模高3m、長10m。 三國時代以石絹山的岩層稜線分為東邊的新羅-茂豐地帶,與西邊所屬百濟的雪川‧赤裳面、茂朱邑等。因此羅濟通門的東西兩側,自古以來有個相當不同的風俗、文化等差別。且至今根據當地居民所使用的方言仍可分辨誰是茂豐人,誰是茂朱人。 * 新羅金庾信將軍經過此地,命名「統一門」 * 小小的岩石山-石絹山原有茂豐和茂朱之間往來的山路,但在日據時代開闢了茂朱來往金泉、居昌的道路,為了讓牛車及馬車能更順利通過,因而鑿通了石窟。就這樣,原為新羅及百濟邊界的「羅濟洞門」,變成了今日的「羅濟通門」。另外因三國統一戰爭時期,新羅的金庾信將軍將此處命名為「統一門」,所以也稱做統一門。現被列為九千洞33景中的第1景。


全羅北道(群山市)

 候鳥們的故鄉,錦江堤壩(候鳥棲息地) 錦江遊園地是指堤壩所在地的群山市聖山面與舒川郡馬山面一帶的觀光地區,從河口堰稍微往上游方向走就能看到江邊的蘆葦林,以及後方的石山(海拔100m與五聖山(230m)等不高的丘陵地,自然景觀秀麗。錦江堤壩於1990年完工後,候鳥們開始聚集到附近的蘆葦林,這裡因而成為家喻戶曉的韓國最大候鳥棲息地。巴鴨、綠頭鴨、花鳧、野雁、銀鷗、黑嘴鷗、蠣鴴等聚集於此,因而形成數萬隻各類候稀有鳥飛翔的壯觀場景。特別是巴鴨的群舞,許多愛鳥人士為了欣賞這壯觀的場面來到此地。附近有候鳥眺望臺,可以仔細觀察錦江附近的候鳥,也能利用周圍的鳥類公園、候鳥身體探險館、孵化體驗館等候鳥生態教育場所。候鳥主要以秋天時將盡50萬隻的巴鴨為主,2009年秋天時曾有將盡40萬隻飛來此地。錦江與堤壩發源於全羅北道長水郡的錦江貫穿全羅北道北部地方與忠清道東西,從群山流進西海。總長400多公里的錦江,包含許多歷史悲歡,因下游地區蓋起堤壩而躍升成為新的觀光名勝。幾年前往來群山與獐項時還需要經過泥灘,但興建堤壩之後,在群山與獐項間來回時間縮短,繼而帶動原本慘淡的週邊觀光,變身成為遊客絡繹不絕的觀光勝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