慶尙北道(聞慶市)

越過白頭大幹的鳥嶺山山脊的鳥嶺,自古為連接漢江與洛東江流域,嶺南大路上最高最險峻的山嶺。連鳥也很難飛越過去的山嶺、紫芒草茂盛的山嶺、寒喧嶺與伊火峴嶺間,新成型的山嶺等涵意,而取名為鳥嶺。 壬辰倭亂以後,此處設立了主屹關、鳥谷關、鳥嶺關等3個關門(史蹟第147號),成為國防的要塞。從文慶邑往西北邊幽深的峽谷走3.5km,可抵達朝鮮肅宗34年(1708年)所建造的嶺南第1關門-主屹關門,再走即可抵達3km鳥谷關,而第3關門鳥嶺關距離這裡3.5km處。這一帶於1981年被指定為道立公園。坐擁文慶3關門的主屹山到關門的險峻溪谷所形成的景色非常迷人,沿途有女宮瀑布、惠國寺、龍湫、交龜亭等景點。最近KBS攝影棚的搭建,逐漸成為旅遊景點。可遊覽從景福宮、光化門、思政殿、童宮殿、宮闕內閣寺、兩班家、草家等,到世宗大王的外景地。目前在《善德女王》結束拍攝後,SBS《濟眾院》、KBS《推奴》也在此取景拍攝,可隨時看到電視錄影的景像。可來場歷史時間之旅,亦可漫步於文慶鳥嶺道立公園,欣賞美麗的風光景色。為史劇與現代建築拍攝的地點,在流動的舞台留下珍貴難忘的回憶。從第1關門主屹關到第3關門鳥嶺關為止約6.5km,雖往返約需4小時左右的路程,但道路平緩,樹木茂盛,為輕鬆的健行路線,極受歡迎。可在鳥谷關後方的藥水池休憩片刻,另有設置洗腳的地方,可赤腳舒適地享受散步。


慶尙北道(浦項市)

在以農業為重心的60年代,第一批為發展重化工業而建立的浦項製鐵所,自1970年起共耗費11年時間在迎日灣建構完成這個在歷史上深具意義的創舉。透過POSCO歷史館可了解浦項製鐵是如何在短短30年間,躍身成為世界鋼鐵業中最具競爭力的龍頭位置,並且也能在此學習到鋼鐵相關的生產知識及技術。在參觀完歷史館之後,可以搭乘園區內的觀光列車進入佔地寬廣的製鐵所內進行見學遊覽,深受前來參觀旅客的喜愛。


慶尙北道(安東市)

歷史悠久的河回別神祭假面舞,被指定爲重要無形文化財第69號。主要借助各種假面,透過和尚的破戒行爲等,諷刺和揭露統治階級的虛僞性、當時社會的不公平以及人民生活的哀苦。自1997年開始定期演出的河回別神祭假面舞常設公演,不僅在國內創下紀錄,也廣受外國人喜愛,是韓國最棒的傳統文化公演。而河回別神祭假面舞為安東國際假面舞節打下良好的基礎,儘管慶典歷史較短,卻連續6年榮獲全國最優秀慶典,更於2008、2009年連續被選為韓國代表慶典,使安東國際假面舞節得以與其他世界優秀慶典並駕齊驅。河回別神祭假面舞全部共有10個段落,常設公演去除以秘儀進行的降神、堂祭、婚禮、新房等4段,讓觀眾能免費欣賞到另外6段(舞童、狙擊、白丁、老媼、破戒僧、兩班、儒生)的精彩演出。公演結束後,還將進行與觀眾互動的同樂活動,以及與表演者合照的紀念攝影時間等。


慶尙北道(慶州市)

皇龍寺址位於慶州市九黃洞芬皇寺的前院處,為新羅最大的護國大寺院,也是座集古新羅佛教文化精髓於一身,擁有悠久歷史的寺院。新羅真興王14年(西元553年)興建皇龍寺,歷時17年,於西元569年落成。但在1238年時,由於蒙古的入侵,寺院被毀於戰亂中。1969年7月在勘查講經場地時,發現了金堂、講堂、塔址的礎石。從1976年開始進行考古、挖掘的工作,歷經17個月後,終於發現了韓國最大的寺院-皇龍寺址。面積足足比佛國寺大上8倍,約8800坪左右,目前這座古寺被列為韓國第6號史跡。


慶尙北道(慶州市)

石冰庫的意思就是用石頭做的冰庫,是古代的冰箱。這個在世界其他地方很難見到的古代冰庫在新羅(BC 57-AD 935)的首都慶州的半月山上。這個優秀的古代遺蹟的外觀非常簡陋,但是不要因此而失望。走到石冰庫的入口附近,就會有陣陣冷氣襲來。石冰庫的一半在地上,一半在地下,這種神奇的結構體現了韓國古代先進的科學技術。石冰庫建在地氣寒冷的地方,地面和墻壁是花崗岩的,頂部是拱形,有通風口。建石冰庫的時候,最後用了很多很多的石灰,起到了防止外部的濕氣和雨水進入的作用。另外,冰庫地面是傾斜的,可以使冰融化後的水流走,花崗岩的頂部最後又抹了一層泥土,只留出了通風口。在這樣的冰庫裏儲藏冰的時候,使用了稻草來隔熱。現代的科學家在這裏做過試驗,用稻草隔熱保存冰時,6個月後冰只减少了0.4%。在古代,這裏保存的冰在夏天是上層社會最高級的零食。因此,韓國的很多歷史書上都有君王下令儲藏冰塊的記載。由此可推算,韓國至少在1500年前就開始建築並使用石冰庫。現在慶州的石冰庫建于朝鮮英祖14年(AD1733年),內部長12.27米,寬5.76米,是原貌保存較好的石冰庫之一。慶州的石冰庫是國家管理的遺迹,被指定爲寶物第66號。


慶尙北道(慶州市)

因新羅時期的金冠在此出土而得名金冠塚。於1921年9月一處民宅整地時發現,但墓塚當時已經遭到破壞且未經正式的挖掘程序,至今整個墓穴的正確構造和陪葬品都仍不詳或不全。出土的陪葬品中有金冠、裝飾品、武器等,其中僅珠子類就多達3萬多個。 金冠塚的圓形土堆直徑50米,高13米,是新羅時期僅有的積石塚。裡頭被推測曾有木槨和放置在木槨裡的漆木棺。從這樣的構造與佛教的影響下推測,這是統一新羅以前,智證王時期左右(6世紀),建造的王陵。


慶尙北道(安東市)

  * 韓國最大的家屋-臨清閣 *臨清閣是韓國現存家屋中規模為大的,擁有500年的悠久歷史,為安東固城李氏的大宗宅。朝鮮世宗時期擔任領議政李原的第六個兒子靈山縣監李增被此處的美景迷住,因而在此地居住成為入鄉祖。之後李增的第三個兒子,中宗時期擔任刑曹佐郎的李洺蓋了別堂型的亭子。 「臨清閣」的堂號取自於陶淵明 <歸去來辭>句中「登東坳以舒嘯,臨清流而賦詩」的「臨」字與「清」字。根據李重煥的《擇里志》,紀錄道“臨清閣與歸來亭、映湖樓同為鄉內的名勝”。 臨清閣建築由朝鮮中期的宗宅建築與別堂型的亭子君子亭所組成。宗宅建築以99間瓦屋分為裡屋、中屋、舍廊房、祠堂、廂房等,另外包含庭院在內,為朝鮮時代典型的上流住宅。日治時代為鋪設鐵道,拆除了50多間的廂房與附屬建築,但仍然保有現在這種99間的規模。 * 臨清閣的別堂-君子亭 * 君子亭以木造建築物來說很少見,是經歷了壬辰倭亂的悠久建築物。君子亭大廳懸掛有李賢輔等的詩板,安東臨清閣的牌匾則是退溪李滉親筆題寫。君子亭為丁字型樓閣的別堂建築,由正面2間、側面2間所組成,坐北朝南。其左邊接有溫炕房4間,比較像‘ㅏ’字型。溫炕房的一部分立有方柱,並架上圓木衍架,以簡單購造與單椽屋檐所組成。    


慶尙北道(慶州市)

位於慶州市區的兩角韓牛,為結合西式現代建築與古色古香的韓式裝潢,樓高3層的烤韓牛專賣店。1樓擁有足夠的停車空間,方便顧客隨時前來用餐。而店內有一般西式桌椅與傳統韓式矮桌座位,適合團體聚餐或家庭聚會。所有餐點皆為韓國最高品質的嚴選韓牛,如於午餐時段選擇特選午餐,還能以35%的優惠折扣享用肉質鮮嫩的美味韓牛料理。


慶尙北道(安東市)

月映橋橋身相當長,在橋的正中央有著月映亭。月映橋這個名稱有許多緣由,一是因水壩工程而被搬移至此的月映臺,二是參考月谷面、陰月谷的地名所致。 環繞洛東江的山勢與水壩,像是籬笆一樣的角色。而被江水映照著的夜月,深植人心。月映橋雖是突顯自然美景的人工造景,但卻給人相當崇高奧妙的感受。


慶尙北道(慶州市)

聖德大王神鐘是現今韓國流傳下來最大的鐘,高3.75公尺,底寬2.27公尺,厚11~25公分,重量於1997年經國立慶州博物館精密測算過後確定為18.9噸。這個鐘是新羅景德王為了讓世人稱頌其父聖德王的功績而製造,但沒能如期完成,最後是在其子惠恭王任內的西元771年完工,並被稱為聖德大王神鐘。又因一開始鐘被懸掛在奉德寺,也被稱為奉德寺鐘。另外,傳說當時為了造鐘將小孩投入熔爐鍛造,所以此鐘敲擊時常發出類似小孩哭聲的「emilre」聲,因此也被稱為emilre鐘。(後被證實只是謠傳) 在鐘的最上方有個協助發聲的音筒,這是韓國銅鐘才有的特殊構造。鐘的吊環──龍鈕是由龍頭的模樣刻製而成。在鐘的主體上,上下各有兩個環狀帶,帶上刻有花的紋路。而鐘的上部有四個方型區,裡頭各浮刻有九朵蓮花。在鐘的中部,共有兩個飛天仙女像,敲擊的部位-撞座設計為蓮花的模樣,另外還有兩處刻著此鐘的來歷。鐘的下延有幾處菱角,這種特別的設計成為聖德大王神鐘的特色。這個鐘是統一新羅經過各種淬煉,藝術達到全盛期時所製的鐘,其華麗的紋路及雕刻法足以代表整個時代。此外,保留在鐘體上1000多字的銘文,不論書寫的句子或雕刻手法都相當出色,經過一千三百餘年至今都未損壞,相信這個歷經千百年流傳下來的文化財,今後也一定會被妥善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