慶尙北道(浦項市)

於虎尾岬迎日廣場舉辦的浦項虎尾岬真章魚節,是為了宣傳捕撈自東海浦項虎尾岬清淨海域的真章魚,並將其品牌化後打造成地區代表特產,同時趕上現代人養生風潮,除了宣傳虎尾岬真章魚的優秀性之外,還可提升當地居民的收入。


慶尙北道(慶州市)

世界韓商大會是世界各地的在外同胞與韓國國內企業家自發參與,為構築全球韓商通訊網,提高民族國際競爭力所舉辦的國際商務會議。包含海外持續進行活躍商務交流活動的同胞企業家在內,連同各界專家、青年世代等,眾多經營者皆共襄盛舉。主要活動項目有各產業的商務研討會、一對一商務會議、企業展、在外同胞諮詢等。


慶尙北道(榮州市)

毘盧寺是座落於小白山毘盧峰南端山麓的山寺,為680年(文武王20年)義湘大師所興建的新羅古剎,至今仍保有佛像、幢竿支柱等遺物,述說著此寺廟悠久的歷史。毘盧寺入口左側佇立著榮州三街洞幢竿支柱,為新羅時代興建而成,高4.8m,兩根支柱互相對望,兩支柱內側平坦,而前、後面的柱角與中心部位刻有條紋。此外還有支撐用的竿臺石與插竿用的洞口,整體結構非常縝密。 走進毘盧寺內,烏龜石雕上佇立著石碑,十分引人矚目,此即為眞空大師普法塔碑。真空大師為新羅王孫,進入伽倻山出家為僧。937年(太祖20年)晉見高麗太祖祝賀後三國的統一後圓寂辭世,因此太祖追封真空師號,並於毘盧寺興建普法塔碑。 此外,榮豊毘盧寺石阿彌陀與石毘盧舍那佛坐像為新羅末期9世紀後半所興建的佛像,石毘盧舍那佛坐像從其端正的身軀、圓潤的臉龐、生氣勃勃的肩膀線條等可看出其描繪著實際人間的面貌。石阿彌陀佛特徵亦與石毘盧舍那佛坐像類似,可知出自同一匠人之手。 毘盧寺珍藏著這般珍貴的文化遺產,除了小白山毘盧峰的壯麗景觀外,也增添旅客到訪的樂趣。 *主要文化財 - 榮豊毘盧寺石阿彌陀與石毘盧舍那佛坐像(寶物第996號)、三街洞石造幢竿支柱(地方有形文化財第7號)


慶尙北道(安東市)

可品嚐到多種韓式小菜的店家。招牌菜是KIMCHI鍋。位於慶尚北道安東市的韓國料理專賣店。


慶尙北道(漆谷郡)

韓國國內唯一的3重城-架山山城及架山岩 位於架山上的架山山城是利用山谷建造而成的石城,建於朝鮮仁祖18年(1640)。架山因擁有七個山峰而別名七峰山,海拔901m的架山位在新羅時代五岳信仰中心的八公山山頂西邊約10km處。山頂有著被七座峰包圍的低矮平地,從這裡向四方延伸出7個山谷。經歷壬辰倭亂與丙子胡亂後, 朝鮮中期為戰略性防禦而花費100多年建造了山城。可以很清楚看到利用自然地形建造的山城早、後期建築技法,分為內、外、中城,為韓國國內唯一的3重城。城內過去有著漆谷都護府,以及客舍、人和館等官衙與軍官廳、軍器庫、堡壘、砲樓、將臺等。山頂的架山岩可容納百餘人,是非常適合吹著風欣賞大邱市全景的休憩好地方。 道詵掌握地脈的架山岩傳說 架山岩又被稱為架巖,四面都很陡峭聳立的岩石。上面約有80坪左右的寬廣平地,平地東邊有一個很大的洞窟。四方視野開闊的岩石上,往西南方看去就能將大邱廣域市全景盡收眼底。傳說統一新羅時代的高僧道詵為了掌握這裡的地脈,在岩石上的洞窟內埋藏了鐵製的牛與馬,但在朝鮮時代觀察使李命雄建造城時將其清除掉了。 [文化財資訊] -架山山城 指定編號 : 史蹟第216號 指定年度 : 1974年3月26日 建築時代 : 朝鮮 規模 : 面積19萬4,436㎡、外城3,754步(數量單位,約合韓尺6尺)、中城602步、內城4,710步


慶尙北道(盈德郡)

太白山脈的末端與盈德郡的西邊相接連,地勢西高東低,東邊最終與海岸相接連。傳說七寶山以前曾有七樣寶貝,因而命名為七寶山。七寶山山水秀麗,在山上可以眺望東海青藍的海水。山的中間地帶有新羅時期留下來的「有金寺」,至今仍有僧侶在寺院理念誦佛經,給人一種脫離俗世之感。在山腳入口處,有許多基本設施,亦有國立七寶山自然休養林,這裡可是每年夏天避暑的熱門選擇呢。


慶尙北道(安東市)

可品嚐到各式韓式料理的店家。 位於慶尚北道安東市的韓國料理專賣店。 招牌菜是清麴醬。


慶尙北道(慶州市)

羅井沙灘海邊擁有寬闊沙灘與東海岸的清淨海域,想要放鬆消暑並享受設有便利設施的海水浴場的話,不妨來此一遊。此外,停車場、松林、水上休閒娛樂設施也都一應俱全。 * 沙灘 - 長0.5㎞、寬40∼90m


慶尙北道(慶州市)

“普門大湖韓定食”餐廳於2007年2月在慶州普門湖沿岸開業至今, 本店為一傳統韓屋建築, 分為以包廂為主的主館以及就餐時可欣賞傳統國樂表演之別館,充滿古典氣氛。


慶尙北道(浦項市)

通過浦項兄山圓環兄山橋之後,往東海前進約8公里,就是九龍浦觀光旅遊諮詢處,和九龍浦邑的入口處了。每月 3、8、13、23、28號,共五天為營業日,只要是營業日,不用說市場內,連Changju川一帶都會變成廣大的市場用地。 九龍浦市場是在九龍浦形成小村落時開始出現的,隸屬於迎日郡的5、60年代,九龍浦市場便是迎日郡整體居民主要利用的市場,可是說是代表地方的繁盛市場。 九龍浦市場在1940年代左右形成定期市場後,居民便以豐富的海產(鱈魚、青魚, 秋刀魚、魷魚、海帶)和農產品等,用以物易物的方式做交換。進入1960年代後才開始正式成為商業營利的5日定期市場,現在九龍浦的名產(魷魚乾、秋刀魚、比目魚、海帶、鮑魚),以及種植在塑膠屋裡新鮮可口的蔬菜等,都成為生活必需品的交易大宗。 市場內生魚片店家比比皆是,喜歡海鮮的美食客可以一邊逛市場,一邊享用美食,具備這樣優良的條件讓九龍浦市場大受歡迎,也是許多美食客愛來的地方。另外這裡也像其他的市場一樣有各種的鄉土飲食,零、批售各種野菜、五穀雜糧,其中當然也少不了剛從附近海域直接收穫的新鮮海產。櫛次鱗比的海鮮讓這裡成為名副其實的海產市場,特別是附近的九龍浦港擁有慶上道70%以上的魚貨量,九龍浦港捕獲的魷魚成為九龍浦市場的名產,不論風味或品質都是被饕客們所認證的,有了饕客們的認證逛市場的人也跟著絡繹不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