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原道(東海市)

三和寺位在江原道東海市的頭陀山、武陵溪谷入口附近,是由具有悠久歷史的千年古剎月精寺管理的小寺院。新羅善德女王11年(642年)時慈藏律師在此處建寺,當時稱做黑蓮臺,864年時梵日國師改建,稱之三公庵,高麗太祖時又改稱三和寺。 寺院境內有大雄殿、藥師殿、寂光殿、梵鐘閣、極樂殿、毘盧殿、七星堂、無香閣等建築,除此之外還有被指定為國家指定寶物第1277號的3層石塔與第1292號鐵造盧舍那佛坐像。 另外,三和寺還設有教導佛法的佛教學院以及可以體驗美麗寺煞文化的寺院寄宿活動。


江原道(華川郡)

今年8月於華川郡史內面將以「番茄烏托邦」為主題舉辦「華川番茄節」。將華川打造為番茄的天國,讓旅客可以盡情體驗番茄節,活動期間除了豐富體驗活動還有當地土產販賣,以及番茄歌唱大賽等,歡迎旅客一同共襄盛舉。


江原道(春川市) , 原州

春川這個都市給人的印象大部分都是湖水與霧,還有鐵板雞與蕎麥麵等。春川代表性的蕎麥麵店之一就是鄉村蕎麥麵,遠離春川市區再往北一點就會看到狐狸嶺,鄉村蕎麥麵店就位於過了山嶺的新北邑。以30年傳統為傲的鄉村蕎麥麵店,可以吃到蕎麥麵的原味與白切牛肉、農家豆腐等料理。


江原道(襄陽郡) , 江陵

洛山道立公園是指以洛山寺和洛山海水浴場爲中心,延伸至鰲山先史遺蹟地, 銅湖海水浴場,河趙臺海水浴場等24公里長的海岸線周邊整個地區。除了洛山道立公園內紅蓮庵、義湘臺、蓮花池、奇巖怪石及飽經風霜的松樹和奇岩絕壁等景點外,海水浴場附近還有自雪嶽山流下的南大川形成的湖。而印有朝鮮(1392~1910)開國功臣河崙(1347~1416)、趙浚(1346~1405)足迹的河趙台則位於奇異的岩壁上,是一座十分有名的燈塔。洛山海水浴場周圍還分佈有遊樂園和各種設施,是著名的休養地。沙灘被長4公里的松林環抱,海水不深,附近還有關東八景中的洛山寺和義湘台。


江原道(三陟市)

位於三陟市近德面的孟芳海水浴場由於水淺及擁有多項附屬設施因此吸引了許多攜家帶眷的觀光客前來。水深只有1-1.5公尺深以及綿延4公里長的白沙灘不管是大人或者是小孩都可以盡情的玩樂。在附近還有蔥鬱的林木,在盡情享受海水浴的同時,還可來一場森林浴。孟芳海水浴場並於開放期間舉辦各樣的慶典活動,例如: 賽跑大會、抓鱒魚、抓比目魚、抓蛤蜊大賽…等。此地也是電影《春去春又來》的拍攝景點。


江原道(襄陽郡)

Golden Bay度假民宿位於鬆茸和三文魚之鄉、四季美景如畫的江原道最頂級休養地——河趙台海水浴場,呈現歐洲羅馬風格的樣式,可同時感受到雄壯與溫馨之感,是最頂級的豪華酒店式度假民宿。在裝修美麗的客房可直接俯瞰大海,在專門為住宿客人準備的1層露台上可一起享受燒烤派對。週邊旅遊景點還包括著名的雪嶽山、五色泉、洛山寺等。


江原道(太白市)

太白山被稱作為民族的靈山,擁有男性雄壯氣慨與樸厚穩重感,主峰是由高1,567公尺的將軍峰及高1,517公尺的文秀峰所組成,山勢高聳坡度陡峭,但不危險適合宜登山客攀爬。山頂有高山植物生長,春季可見遍地山躑躅和杜鵑花綻放,夏季有鬱蒼樹木與乾淨清涼溪水流過,秋季則有滿山盛開的五色丹楓,到了冬季可以看見靄靄白雪厚實覆蓋在樹木上的美麗雪景。太白山是韓國三神山之一,山頂有從太古時期就用來祭祀上天的天祭壇,此處的日出景色更是壯觀。另外堂谷溪谷還有每年一到開天節都會舉行祭典的檀君聖殿。望鏡寺、白潭寺、柳一寺、萬德寺、淸源寺等寺廟都在太白山內,山頂海拔1,500公尺處還有供奉端宗大王的端宗碑刻,以及被列為韓國百大名水之最的龍井。另外太白山道立公園週邊還有漢江發源地儉龍沼與洛東江發源地黃池蓮池,太白石炭博物館及求門沼自然學習場等旅遊景點。當天氣狀況良好時,太白山山頂(天祭壇)上即可見東海日出,在雲霧和山崖間浮起的日出最為常見。若是專程爲欣賞新年日出而來到太白山的遊客,要記得準備好冬季禦寒衣物及登山裝備。冬季(12月~1月)日出時間約為上午7時30分左右,由於太白山距離市區不遠,可選擇前夜投宿市區旅館,再於清晨搭車至堂谷登山口,車程約需15分鐘。* 主要文化財產太白山天祭壇/國家重要民俗資料第228號長省前期古生代化石産地/天然紀念物第416號求門沼前期古生代地層河蝕地形/天然紀念物第417號龍淵洞窟/江原道紀念物第39號月屯洞窟/江原道紀念物第58號太白山石長承/江原道民俗資料第4號本寂寺址三層石塔材/江原道文化財資料第126號


江原道(三陟市) , 束草・雪岳山

* 陟州東海碑 陟州東海碑的碑文由三陟府使許穆所題寫,其石碑高170cm、寬76cm、厚度23cm。於顯宗3年(1662)建立的陟州東海碑亦稱退潮碑,石碑的用途就如其名,為了阻擋潮流而建立。之後在肅宗34年(1708)因風浪的關係,石碑遭到毀損。並於35年由另一位府使重新豎立。36年由三陟府使在別處立碑後,於1969年12月6日正式移建至目前的位置。目前此石碑被指定為江原道有形文化財第38號,石碑的正面刻有「陟州東海碑」;後方則為「東海石碑」字樣。 * 平水土讚碑 平水土讚碑的碑文則為當時任職三陟府使的許穆所題寫。此碑文為許穆取中國衡山碑的大禹手篆77字中的48字而來。內容以君王的恩惠和授領,描寫自身的治績之文。顯宗元年(1661)刻於木板上,並將其保管至邑司內。在240餘年後,光武8年(1904)勅使康洪大和三陟郡守鄭雲晳等人奉王令,石刻後建立。其石碑高145cm、寬72cm、厚22cm,石碑的正面刻有「禹篆閣」之字。 * 名稱 - 三陟陟州東海碑和平水土讚碑 * 分類 - 石碑 * 數量 - 1具 * 時代 - 朝鮮時代 * 所有者 - 國有


江原道(平昌郡) , 三陟

韓國傳統飲食文化體驗館旨在宣揚和普及韓國傳統文化飲食的價值和優越性而成立。體驗館建在江原道平昌龍坪面白玉浦裡方圓10,000多平方米的土地上,包括展覽館、烹調體驗室、教育研修院、發酵室、自然栽培園區等傳統飲食文化體驗所需的設施。這裡尤其適合外國遊客體驗韓國豐富的傳統飲食文化。


江原道(江陵市)

江陵高速巴士客運站於1976年建立於江陵市校洞,1995年11月遷移至現在弘濟洞的位置繼續營運。為地下1層、地上4層樓的建築物,售票處位於2樓,乘車與候車區位於1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