仁川(延寿區)

維尤酒店(Hotel View)位於仁川延壽區。一進酒店就有一種回家的感受,幽雅甯靜。酒店鄰近仁川登陸作戰紀念館、仁川廣域市市立博物館,鬆島花蟹街上的花蟹菜可謂一絕。此外還有鬆島國際會展中心、月尾島、沿岸碼頭等看點,定會讓您不虛此行。


仁川(中區)

K汽車旅館坐落在洋溢著清新海香的仁川沿岸碼頭前,因地處運營有定期開往西海岸島嶼地區及濟州島等地的客輪碼頭——沿岸客輪客運站附近,所以可輕鬆搭乘國內外客輪。臨近仁川綜合魚市場,可盡享逛魚市的樂趣,而被稱為“活教科書”的江華島則是與子女共享親子之旅的好去處。


仁川(富平區) , 富平

Eos飯店緊鄰東北亞的交通樞紐-仁川的購物勝地地鐵1號線富平站,交通十分便利。這家飯店屬於新型建築,相當乾淨,建築外觀、地板、家具都以大理石裝飾,給顧客乾淨俐落的感覺。富平站一帶是繁華的商業地段,可以品嚐美味佳餚、享受購物的樂趣。還有諸多景點。仁川作為海濱城市,有很多可以享受海水浴的海水浴場,還可以登陸大大小小的島嶼欣賞日出和日落。您還可以到月尾島、中國城和蘇來浦口享用美味佳餚、觀賞優美景色。


仁川(江華郡) , 江華島

朝鮮光海君10年(1618年)時進行修繕高麗時代外牆的工程,並於1656年設置廣城堡,此堡壘的墩臺則是在1679年才完成,鰲頭、花島、廣城墩臺及鰲頭亭皆屬於廣城堡。1745年改建為完整的石城,當時還設有城門。廣城堡曾在辛未洋擾時受到猛烈的攻擊,1871年4月24日美國的威爾‧羅傑斯為要求通商,率領艦隊與1,230人的兵力進攻,登陸部隊在成功佔領草芝嶺與德津鎮後,又於廣城堡遇上朝鮮軍。當時朝鮮軍指揮官魚在淵帶領著所有勇士們,在位居劣勢的情況下仍然勇猛奮戰,沒有砲彈就以刀槍代替,沒有刀槍就用石頭或赤手空拳與敵人決鬥、無人卻步,但最後依舊不幸壯烈殉國。此戰役後,城池及門樓皆被嚴重破壞成為廢墟。直到1977年才將按海樓、廣城墩、孫乭項墩臺、龍頭墩臺與壯烈戰死沙場的無名勇士們之墓,以及魚在淵將軍的雙忠碑閣等眾多文物修補完成,當時建造的「江華戰跡地淨化紀念碑」就豎立於龍頭墩臺上。1998年在海岸邊建構了寬廣的休憩空間,提供給前來參觀的遊客方便使用。廣城堡已被指定為史蹟第227號,每年農曆4月24日固定於上午11時起舉行廣城祭儀式,紀念包括魚在淵將軍在內所有壯烈犧牲的無名勇士們。廣城堡完整保存了曾在戰爭當時使用的大砲、砲臺及城牆,非常適合大人帶著小孩前來古蹟巡禮實地考察,在城牆上俯瞰海景與墩臺的曲線也讓人印象深刻。* 左/紅夷砲 - 砲口填裝式火砲,射程距離為700m,自朝鮮英祖起鑄造使用。以爆炸的力道將砲彈發射出去,但本身並不會爆炸,威力較弱。* 中間/小砲 - 填裝砲彈後在後頭小孔點火射擊的砲口填裝式火砲,射程距離為300m,擁有韓國傳統火砲中最為發達的型態。* 右/佛朗機 - 佛朗機原為法軍使用大砲,因壬辰倭亂而成為朝鮮軍廣為使用的火繩砲。一門砲內有5~9個砲彈,為可連續射擊的武器。* 廣城墩臺是廣城堡內的3個墩臺之一,肅宗5年(1679)由咸鏡道、黃海道、江原道的8,000位僧軍與4,300位御營軍合力在40天內完成,1977年復原4個砲座與3門砲。* 孫乭項墩臺 - 此墩臺建於朝鮮肅宗時期,原來墩臺的中央有3間武器庫與3個砲座。城郭長108m,為高宗8年(1871)辛未洋擾時與美國海軍激烈對抗的戰場。


仁川(西區)

本店從1988年開店以來作為仁川的名物特產而佔據一席之地,在豬肉各種部位中數量稀少且珍貴的護心肉為本店的主要菜品


仁川(江華郡) , 江華島

江華泥灘總面積約105平方公里,尤其是如此里、東幕里、東檢里等地相連的西南地區的泥灘共達90平方公里,佔據了約86%的面積。江華島是由漢江、禮成江、臨津江沖積而成,水將將泥沙帶到下游後慢慢堆積後,形成了小島。江華地區不僅有非常多的島嶼,海岸亦有許多深入陸地的峽灣。而因為水流和緩,故周圍的泥灘相當發達,泥灘現在亦以非常快的速度面積在擴大。特別是摩尼山南邊、席毛島、注文島、乶音島的西南邊,在退潮時所形成的泥灘更有長達10km。江華泥灘中心不僅有建築物,周邊還有可以觀察候鳥的地方,以及宣傳泥灘相關資訊並提供體驗泥灘的機會。


仁川(江華郡)

支石墓是史前時代石墓的一種,英文稱之為都爾門(Dolmen)。支石墓是以石頭製成的紀念文物,與埃及金字塔、英國巨石陣等類似。全世界支石墓分布最多的東北亞地區,又以韓國擁有約30,000餘個間距最近的支石墓而聞名。 江華支石墓群遺跡以仁川廣域市江華郡富近里地區為中心,四周分佈了大大小小120多個支石墓。這個地區所發現使用長7.1m、高2.6m巨大石頭的北方式支石墓,是研究史前時代非常重要的資料。這裡的支石墓分布在海拔100-200m的地方,比起其他支石墓的平均高度要來得高,為此處特徵。 江華支石墓與高敞、和順支石墓遺跡於2000年11月29日一同登記為UNESCO指定的世界文化遺產,建議於太陽西下時前往最為恰當。


仁川(中區) , 仁川市區

仁川港客輪站由位於仁川港的國際客輪站與沿岸客輪站所組成,其中國際客輪站分為第1國際客輪站與第2國際客輪站兩處,而沿岸客輪站則主要前往各島嶼地區與濟州島。


仁川(西區) , 仁川市區

綠青瓷博物館的前身為舊景西洞事務所,將舊事務所整修後,於2002年10月25日以綠青瓷陶窯址史料館之名開館。館內收藏並提供被列為國家史蹟第211號的景西洞綠青瓷陶窯址的相關學術資料,並經營陶瓷器體驗教室。而後因大量遊客來訪且史料館空間不足,於2010年11月19日移至現址開館。 博物館所典藏的綠青瓷,為韓國國立中央博物館與仁川市立博物館聯合研究小組從1965年12月至1966年5月在仁川發掘的成果,於此地生產出的綠青瓷,釉色呈暗綠或褐綠,且表面不平。綠青瓷窯址因其特色,於1970年5月被列為史蹟211號,為仁川最早被指定為國家文化財之處。 - 博物館增建日 : 2002年9月27日 * 綠青瓷陶窯址 綠青瓷陶窯址於1965年至1966年歷經4次發掘調查,此處的出土瓷器相較青瓷界作品而言,胎土較薄,使用高品質的綠褐色釉藥燒製而成。綠青瓷誕生的具體年代眾說紛紜,推測約在新羅末期至高麗時代初期(9~10世紀),當時品質優異的玉璧底青瓷十分發達,其後在由王公貴族普及至地方豪族等富裕階層的過程中,從高麗時代前期至朝鮮時代後期,才漸漸轉變為庶民可使用的生活器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