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畿道(加平郡)

位於京畿道加平郡加平邑鏡盤里的「刀鋒山自然休養林」是於2008年6月4日開始對外開放,內有森林之家與山林文化休養館等住宿設施,以及營火場、散步道路、山淋浴場、多功能運動場、停車場、淋浴間等便利設施。 刀鋒山自然休養林內,還有在奇岩怪石與松樹林間流淌的鏡盤溪谷、鏡盤湖、栗子樹林、松樹林間小道等自然景點,也鄰近加平的淸平水壩,是前往露營的好去處。


慶尙北道(高靈郡)

大伽倻(AD42~562)是四世紀時存在於韓半島的國家,有著製作伽倻琴與重新整理音樂的崇高文化水準。從出土的文物可推測出當時的伽倻在這個地區(現在的慶尚南道一帶),是發展極具規模的國家。 透過高靈大伽倻體驗節可親身體驗古代歷史中曾存在於韓半島的國家「大伽倻」文化,提供包括古代文物展、學習當時國際社會交流時所乘坐的木船製作過程、親手製作風帆等各種活動。此外,也會聯合附近農村,提供遊客們採草莓或其他農村體驗活動等。


慶尙南道(梁山市)

嶺南的阿爾卑斯山脈-迦智山道立公園(梁山) 與慶尚南道密陽市、蔚山市蔚州郡、慶尚北道清道郡邊界相連的迦智山海拔高達1,240公尺,迦智山道立公園主要是由靈鷲山、元曉山、千聖山等高聳山岳,以及通度寺、內院寺、石南寺等重要文化財產所組成的。 1979年11月5日由原先的國民休養林被指定為迦智山道立公園,公園內的靈鷲山更被稱作是’’嶺南的阿爾卑斯山脈’’,可見其自然環境是多麼秀麗宜人,也深受登山客的歡迎,靈鷲山下的溪谷涼爽舒適也是夏天遊客經常聚集之處。 迦智山道立公園的三大重點地區 迦智山道立公園以通度寺、內院寺、石南寺等寺廟為基準,劃分為通度寺地區、內院寺地區和石南寺地區各自形成獨立的區域。 通度寺地區指的就是以通度寺為基礎到靈鷲山一帶地區,通度寺是在新羅時代所創建的古廟,也被列為韓國三大巨剎之一。道立公園內具備完善的住宿及娛樂設施,也開發成為複合型國民休養地。 內院寺地區是以千聖山和元曉山為基礎所形成的,其山川靈秀的景色更是有名。內院寺是通度寺的末寺也就是女僧的寺廟。從元曉山的頂峰展望東海的美景最為迷人,山中有著值得讓人深深懷念的虹瀧寺等歷史悠久的古蹟。尤其是西南部溪谷上的虹瀧瀑布光是聽名字就能感受到其雄偉壯觀,在溪谷入口處的駕紅亭內也可以欣賞得到週邊秀麗的景緻。 石南寺地區迦智山則是以慶尚北道清道郡、蔚山市蔚州郡及慶尚南道密陽市邊界所形成的險峰,同時亦是密陽江的發源地。比鄰迦智山南部的天皇山海拔高達1,189公尺,此山南端的密陽江所形成的上游就是山內川,其河谷的部分在盛夏時節也是會結冰,因此被稱之為冰谷。另外在山林裡的紅流瀑布更是著名的觀光景點,而石南寺是位於迦智山東側山麓上的寺廟,內有寶物第369號石南寺服屠、地方有形文化財產第22號三層石塔等遺跡可供參觀,到了秋天楓葉及古松盛開也是欣賞大自然美景的一大好去處。


首爾(鍾路區)

1991年開業至今, 多樂亭以香濃的湯汁、爽口的餃子受到顧客的喜愛。 每個餃子都有孩子巴掌大小, 裏面填滿多種蔬菜、豬肉和豆腐等材料。一個人用餐時,點份水餃最合適。厚實的水餃在熱氣騰騰的湯汁裏,用黃銅碗盛了端上來,看著就是種誘惑。要是好幾人一起用餐,就可以品嘗一下加入豐富蔬菜的餃子火鍋。火鍋分爲“泡菜”和“土醬”兩種,味道各不相同。泡菜鍋突出辛辣味,土醬鍋則是將韓式味噌醬稀釋後調製而成,更鮮美。土醬就是特調的韓式味噌醬之意。 水餃配份綠豆煎餅也不錯。綠豆香氣漫溢的煎餅,蘸著蛤蜊醬吃,再來一口鮮味餃子湯,在享受不過了!


大邱廣域市(東區)

本店位於八公山山麓, 在此可品嚐到傳統牛排與改良料理, 還可享受清新空氣, 並於公園小路悠遊漫步,並可一邊欣賞鄰近噴水池之噴水美景一邊享用美食。為四樓建築,每一樓的裝潢與氣氛各異奇趣,適合舉辦各種活動。


江原道(襄陽郡)

襄陽的鮭魚出生於被稱為母親江流的南大川,成長於大海,在經過5年的成長後,鮭魚們會回到家鄉孕育下一代生命。看著一隻隻的鮭魚奮力逆流而上,讓人想到人的一生也要像鮭魚一樣經過許多奮鬥,為了將這種精神發揚光大,並讓訪客能夠更直接地了解鮭魚,因此每年10月-楓紅的南大川舉辦 「襄陽鮭魚節」。 


慶尙北道(尙州市)

 能見到各種文化財的寺廟-龍華寺(尚州)龍華寺是位於咸昌邑曾村里的寺廟,有關是誰在何時建造了龍華寺,至今尚無法得知正確資訊。如果根據傳說,此處為新羅文武王時期,義湘祖師初次創建詳安寺的遺跡地。朝鮮後期編輯的『咸昌邑誌』紀錄著此寺, ‘司倉後方賢塔洞有著為新羅古剎的大寺廟,內有石造彌勒像兩座’。 內容所說的兩個石造彌勒像正是供奉在藥師殿內的佛像、石造如來坐像,亦或是另外的石佛立像,都是被指定為寶物的佛像。除此之外,雖然沒有傳下來的紀錄,但寺內有石塔、石燈、柱礎石等好幾種歷史悠久的石材,可以知道這裡是有著久遠歷史的寺廟。位於龍華寺的各種文物龍華寺法堂內供奉著石佛立像寶物第118號與石佛坐像第120號各一具,寺內還有石塔及石塔材、光背片、長臺石等眾多原本散落於附近村莊的石造建築部材,現在都已經聚集在寺內。石塔在法堂重建時移至東側偏房,而法堂內的兩尊石佛原本位在北邊台地。現在的寶物第118號石佛立像原本有刻著好幾個立像的石板,石板上一定有光背,但表面因磨損嚴重,雕刻的火焰紋已看不清楚﹔整體磨損嚴重,細膩的雕刻部分雖然已無從得知,但仍然可看出其造型之精緻、手法之優秀﹔依據其圓滿美麗的面向、端正的兩測肩膀與胸線,還有柔和雙臂與表情都在在顯露出與新羅時代石像相同的印象,因次判定為8世紀後期的作品。寺廟將寶物第120號的石佛坐像作為主尊供奉,雖無光背但擁有底座,底座由上、中、下臺的石與長石組成;雕刻著八個角的下臺石上有著覆瓣蓮花文、中臺石上沒有什麼裝飾、上臺石由圓型組成,側面央緣雕刻以單瓣的八角花瓣,各面又再配置一個花瓣,共有十六個花瓣,各花瓣內又再裝飾著花瓣。佛像是由許多雲母石混合的花崗石組成的如來像,正面磨損嚴重,擁有豐富印象與圓滿、兩測肩膀端正,可推測為新羅時期作品。另外以著重於兩側手與腳的雕刻、衣紋不鮮明的點來看,可推斷為新羅後半9世紀的作品。 


仁川(江華郡) , 江華島

江華島,沉浸在融融夜色裡。 江華夜行是利用江華島上的各種文化古蹟進行的夜間特別活動。不僅有特邀表演、高麗劍舞表演、多媒體投影秀、江華歷史遊行等主要活動,還有各種體驗活動與美食。到江華來享受美好的夜晚吧!


慶尙南道(山淸郡)

仇衡王陵市為伽倻第10代君王的石墓,為金庾信的祖父──仇衡王的陵墓。而又被稱做仇亥或是讓王的仇衡王,是於西元521年成為伽倻的君王,直至西元532年,伽倻領土被新羅法興王佔領時,只維持了11年的政權。仇衡王陵是由石頭所建,而因為與仇衡王陵相似的石塔分布在安東與義城地區,故其亦被稱為石塔。另外,根據在『東國輿地勝覽』、『山陰縣山川條』裡,出現了「在郡縣40里的山中的石造陵墓,據說有4個面的陵墓皆是位高權重的亡者的陵墓」,以及其在王山寺所流傳下的『王山寺記』中的的紀錄,這座石塔才被認定為仇衡王陵。與一般陵墓不同,仇衡王陵位於斜坡的中央,並由高7.15公尺的階梯式石塔所組成。從正面看去,其共有7層石階;背面則是利用斜坡本身建造而成,與在平地所建的金字塔仍有差異。石墓的最頂端建造成橢圓形,中央則有寫著「駕洛國王陵」的石碑以及近期所設立的石雕此外,於朝鮮正祖17年(西元1793年)時,在王山寺中發現了裝有仇衡王與王妃的肖像畫、衣服 、弓箭的木盒。為了將其完好保存,還建造了「德讓殿」的殿閣。直至今日,仍會在春秋兩季進行祭祀。


全羅北道(茂朱郡)

有湖南第一樓美譽的寒風樓,與全州的寒碧堂、南原的廣寒樓並稱「三寒」。寒風樓確切的建築年代已不可考,但於壬辰倭亂(1592)時遭日軍焚毁。宣祖32年(1599),時任茂朱縣監的林懽因喜愛寒風樓的兄長林悌入夢相求而重建此樓。1783年,由當時的茂朱縣監林重遠重新修繕。寒風樓為歇山頂的雙層樓閣,規模下層正面3間、側面4間,上層正面三間,側面2間。目前僅開放於附近參觀,禁止登樓,周邊另設有近鄰公園與運動設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