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結果 6,649 個
天摩山海拔812公尺,是南楊州市中最突出的山峰,從南側向天摩山看去,山勢如達磨大師鼎立正坐的模樣,其雄壯給人深刻的印象。天摩山地勢高聳,冬天被白雪覆蓋成雪山,春天時換上新綠之美,夏天再轉為青綠色彩,到了秋天又染上一片楓紅,四季之美如詩如畫。 據說這裡因為鄰近首爾,加上山勢險峻,從前朝鮮學家-林巨正將此做為主要居住地。還有傳說,高麗末李成桂來到這裡打獵,看到山形高聳險峻,便向路過的村民詢問這座山的名字,但村民回答「小人無識,不清楚。」李成桂便自言自語說: 「人所到之處雖都有無數的青山,但此山實在高聳,好比插入藍天的笏,手長三尺可摩天。」從此得名天摩山(可觸及天空的山)。 天摩山山頂西南側有座高聳的峭壁岩石,人們將此岩石稱為「山泉岩」,岩石不斷湧出泉水形成「山泉岩泉」,因此天摩山能夠擁有如此翠綠的樹林,還有水質甘甜的泉水可飲用。相當適合登山客週末假日造訪。
安東站為韓國鐵路中央線的火車站,自1930年10月15日正式通車後,成為中央線與嶺東線所有行駛列車的停靠站。1940年落成的安東站水塔整體建築呈罕見的12邊形柱狀,因而被列為登錄文化財第49號。 此外,由於安東站與安東巴士客運站僅相距100多公尺,欲轉搭火車或客運皆十分方便,於火車站前搭乘1、2、11號等公車即可抵達。
釜山蓮堤區的釜山Central飯店位於釜山的中心,無論昰在哪個季節或什麼目的,皆昰遊客的最佳選擇。飯店距蓮山洞地鐵站約50公尺,距釜山站、金海機場、可搭乘國際線等客船的釜山旅客客運站等地,車程約30分鐘,不管用哪一種交通工具,都能輕鬆前往。建築物的1樓設有銀行,便於提領現金或匯兌,此外還有咖啡廳與餐廳。飯店提供付費式早餐服務,並有英日等的外語諮詢服務。
自2006年起舉辦的「首爾電視劇頒獎典禮」,是以電視劇為素材,增進全世界影劇界人士交流的慶典。首爾電視劇頒獎典禮目前持續朝推動韓流發展、形塑健康的國民慶典文化、促進首爾觀光、加強影劇界人士交流的目標邁進,期許能有更進一步的成長。
神佛山海拔高1209米,與北邊1083米高的肝月山一起於1983年11月3日被指定為蔚州郡的國立公園。神佛山的東邊山勢險峻,由絕壁和奇岩怪石組成,山頂則有廣闊的山頂平原。看似伸手可及天空的高山頂上坐落著彷佛漂浮在雲端之上的寺廟,其風景之壯觀也被人稱之為嶺南的阿爾卑斯山。
南楊州綜合影視城位於南楊州市鳥安面,佔地面積達1,323,113平方米,設有露天攝影場和6個不同規模的攝影棚、錄音棚以及制片設備。 為拍攝電影《醉畫仙》和《共同警備區JSA》而制作的與實體同等的外景地,完好保存三維動漫《Wonderful Days》的道具和制作過程的微縮體驗展覽館,介紹電影的誕生、技術發展歷程以及電影制片過程的電影文化館,可以親身體驗影像和音響效果的影像體驗館,可以參與體驗電影基礎原理的影像原理體驗館,陳列著影視服裝的服飾室,以及每月免費播放一部電影的電影劇場都值得一看。
東萊邑城址包含自東將臺所在的忠烈祠後山,經馬鞍山再到西將臺所在的東萊鄉校後山的丘陵地,以及如今東萊區市街中心平地的部分地區,是典型的平山城建築,兼具山城與平地城優點的代表邑城。整個邑城據估最早約建於高麗末期至朝鮮初期。西元1592年(朝鮮宣祖25年)壬辰倭亂當時,在東萊府使宋象賢公的率領下,軍民上下一心在此對抗倭軍,使東萊邑城成為壬辰倭亂初期最大的激戰地。而後邑城被荒置多年,直到1731年(英祖7年)東萊府使鄭彥燮考量東萊作為國家門戶的重要性,才擴建了邑城,使邑城比壬辰倭亂時的城更具規模,成為如今留存的東萊邑城之前身。 東萊邑城原本有東門、西門、南門、北門、人生門與暗門,各個城門上設有門樓,東門為志喜樓,西門為心成樓,南門為無憂樓,暗門為隱一樓。其中最重要的南門還設有翼城,前方有洗兵門,後方有朱鳥門,形成雙層的構造。西門、暗門、北門為了保護城門,特別設了半月型的甕城。此外,還有設於城內高處以觀察敵情或指揮戰鬥用的東西將臺,以及望樓與15個堡樓。但在日據時代,以市區規劃之名,硬是拆除了從西門到南門位於平地上的城牆,連南門到東門的城牆也被拆掉變成民宅。如今只剩下以馬鞍山為中心一帶的山地還留有舊時的城牆。 2000年以後,透過考古調查確認了壬辰倭亂當時的城郭痕跡(朝鮮前期邑城)、壬辰倭亂後砌成的平地城郭痕跡、朝鮮末期修築的城郭,為東萊邑城整體的確切範圍、規模等相關研究提供了寶貴的線索。而釜山市也針對毁損、荒廢或留存的城址,持續進行考古發掘調查與修復工程。
可以吃到獨特炸醬麵的中餐館。 位於首爾特別市中區的中餐專賣店。 招牌菜是炸醬麵。
* 陟州東海碑 陟州東海碑的碑文由三陟府使許穆所題寫,其石碑高170cm、寬76cm、厚度23cm。於顯宗3年(1662)建立的陟州東海碑亦稱退潮碑,石碑的用途就如其名,為了阻擋潮流而建立。之後在肅宗34年(1708)因風浪的關係,石碑遭到毀損。並於35年由另一位府使重新豎立。36年由三陟府使在別處立碑後,於1969年12月6日正式移建至目前的位置。目前此石碑被指定為江原道有形文化財第38號,石碑的正面刻有「陟州東海碑」;後方則為「東海石碑」字樣。 * 平水土讚碑 平水土讚碑的碑文則為當時任職三陟府使的許穆所題寫。此碑文為許穆取中國衡山碑的大禹手篆77字中的48字而來。內容以君王的恩惠和授領,描寫自身的治績之文。顯宗元年(1661)刻於木板上,並將其保管至邑司內。在240餘年後,光武8年(1904)勅使康洪大和三陟郡守鄭雲晳等人奉王令,石刻後建立。其石碑高145cm、寬72cm、厚22cm,石碑的正面刻有「禹篆閣」之字。 * 名稱 - 三陟陟州東海碑和平水土讚碑 * 分類 - 石碑 * 數量 - 1具 * 時代 - 朝鮮時代 * 所有者 - 國有
木浦港口節是以海洋文化歷史為基礎,保存眾人逐漸遺忘的木浦固有的海洋文化,並進一步向全國宣傳,慢慢發展成為市民與遊客同樂的夏季盛宴。近幾年的慶典更加具有鮮明的色彩,其以古老的龍王傳說為主題,準備了在南道路線上的豐漁遊行表演──「龍王請現身」,以及木浦流傳已久的海洋文化之一的海上市集──波市等極具代表性的活動。此外,現場還有夏夜的光之饗宴、海上極限運動大會等各式各樣的體驗活動以及世界各國的文化表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