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爾(江西區) , 首爾西部

金狐狸為專門銷售高爾夫球服飾與用品的正統高爾夫球品牌。金狐狸金浦店位於金浦機場國際線航廈內的免稅商店,因此比起其他賣場,擁有許多外國顧客 該賣場的主要特徵為全年提供30~70%的優惠折購,可以實惠價格購買商品。主要客層為30~60歲,以高爾夫球上衣與褲子最受歡迎。同時設有售後服務機制,外國遊客可在購買商品後,於本國進行退換貨,相當便利。


江原道(春川市) , 原州

位於江原道春川市孝子洞的Momzit慶典劇場,建築分為地下1層樓至地上3層樓,整體面積規模為1,522.72平方公尺。擁有可容納150名觀眾的表演場、練習室、梳妝室等設施,這裡除了進行默劇表演之外,同時也是國樂、舞蹈、戲劇等多樣化領域小型公演的專用表演空間。以"一個人的姿態就能改變世界"為理念,Momzit慶典劇場提供給春川市所有希望展現身體、律動、形象等各方面表演藝術家及喜愛藝術的觀眾,能夠共同盡情表現或欣賞的文化空間。


仁川(江華郡)

支石墓是史前時代石墓的一種,英文稱之為都爾門(Dolmen)。支石墓是以石頭製成的紀念文物,與埃及金字塔、英國巨石陣等類似。全世界支石墓分布最多的東北亞地區,又以韓國擁有約30,000餘個間距最近的支石墓而聞名。 江華支石墓群遺跡以仁川廣域市江華郡富近里地區為中心,四周分佈了大大小小120多個支石墓。這個地區所發現使用長7.1m、高2.6m巨大石頭的北方式支石墓,是研究史前時代非常重要的資料。這裡的支石墓分布在海拔100-200m的地方,比起其他支石墓的平均高度要來得高,為此處特徵。 江華支石墓與高敞、和順支石墓遺跡於2000年11月29日一同登記為UNESCO指定的世界文化遺產,建議於太陽西下時前往最為恰當。


忠淸北道(忠州市)

忠州湖是是將山谷封堵而形成的多功能湖,是韓國最大、最清潔的湖。在忠州大壩渡口有快艇和大型遊輪沿忠州湖水路每天航行約5200米。航線爲玉笋峰、龜潭峰、萬鶴天峰、草屋岩、鯨魚岩、玄鶴峰、五奴峰、神仙峰、降仙臺、楊柳峰、五星岩、雪馬峰、燕子峰、鬥武山等,直至新丹陽(長懷)渡口。在清風渡口附近還可乘船觀賞亞洲地區第二高的高射噴泉。附近的忠州湖勝地是國內第一號湖畔觀光勝地,建有各種運動設施和娛樂設施。與忠州湖相邊的水上運動場設施完備,是全天候的旅遊勝地,倍受青睞。忠州湖周邊有月岳山國立公園、清風文化遺蹟園、丹陽八景、古藪洞、水安堡溫泉等有名的旅遊勝地,吸引著衆多遊客。


慶尙北道(慶州市)

新羅文化館是位於大陵苑和瞻星臺之間約佔300坪的空間,提供具有慶州特色的文化體驗,像是製作文化財模型巧克力、製作金冠、製作風箏以及國樂體驗等各種傳統體驗。


首爾(永登浦區) , 汝矣島・永登浦・麻浦

首爾夜貓子夜市是由首爾特別市所主辦的活動,主要有手創市集、美食餐車、文化表演等豐富活動。


全羅北道(全州市)

全州拌飯節是以韓國的代表飲食全州拌飯為主題的飲食文化節。在以拌飯聞名的全州所展開的盛大慶典能讓國內外觀光客們嚐到拌飯的真正美味。活動方面有可以品嚐拌飯,以及拌飯文化公演、飲食cosplay遊行等多樣的表演可欣賞。另外也舉辦各式各樣的韓屋村文化設施之特別活動,邀請大家一同前來共襄盛舉。


仁川(江華郡) , 江華島

龍興宮原為朝鮮第25代大王哲宗(1849∼1863年在位)在正式登碁前曾居住過的房子,甫登碁之際,江華留守鄭基世就在其上建造了新的建築,並將其命名為龍興宮。龍興宮的側面為八字形模樣的八字屋頂房,採用可兼具支撐屋頂和裝飾用途的栱包來作為支柱重心,因此為柱心包型的建築樣式。龍興宮與昌德宮演慶堂、樂善齋皆依據住宅式建築類型建造而成,有著簡樸純實感,龍興宮內部還有標示著過去哲宗生活所在屋子的碑石和碑閣等。


首爾(鍾路區) , 市廳・光化門 

朝鮮時代的守門將,為負責駐守興仁之門、崇禮門等都城門與景福宮等國王所生活之宮闕的宮門者。守門將會依既定的程序開關光化門並交接換崗,護衛著當時國家的中心-國王與王室,對國家的安定有一定貢獻。韓國最早確立守門將制度的時期為朝鮮睿宗1年(西元1469年),在此之前則由中央軍五衛的護軍擔當把守宮闕的重任。 在朝鮮的法宮(國王起居與處理政務之宮闕)景福宮重現的朝鮮時代守門將換崗儀式,以守門將制度完備的15世紀朝鮮時代為背景,致力於將當時護衛宮殿的軍人服飾、武器與各種裝飾品完整重現。本活動將歷史時代最高水準的王室文化再次呈現在眾人眼前,對於傳統文化的教育、觀光旅遊的發展、文化水準的提升皆有所幫助,為持續維持並發展的主要文化事業。


慶尙北道(慶州市)

與皇龍寺一樣有著堆砌石牆的芬皇寺是新羅第27代善德女王3年(634年)建立的,高僧元曉大師與慈藏法師曾經住過的寺廟。歷史悠久的芬皇寺原本保有很多歷史文物,但因蒙古入侵和壬辰倭亂(1592年)等戰亂全都遺失了。現在芬皇寺還保有的有模塼石塔、和諍國師碑趺(讚揚新羅的代表法師‘元曉’的碑石基座)、三龍變漁井(守護新羅的三條龍所居住的井)、幢竿支柱等。被指定為國寶第30號的模塼石塔(高9.3m)是以安山岩石磚堆砌而成,是新羅時代最早的石塔,雖然現在只剩下三層,但學者推論本來規模應該有7層或9層。芬皇寺入口的幢竿支柱是高3.6m的兩根石柱。寺前高掛旗幟的樹木、鐵條或石頭等稱為幢竿。這裡的幢竿基石被雕成烏龜的模樣,是其他幢竿支柱很少見的,除此之外從芬皇寺後牆北側30多公尺處水井出土的佛像現都移至國立慶州博物館的庭院裡陳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