慶尙南道(昌原市)

倉洞藝術村是為使急遽衰退的舊馬山市中心商圈機能重新活化,推動工程在市中心利用空店舖打造出的市區密集型藝術村。以「將馬山保有的藝術能量與都市再生相結合」、「透過藝術完成都市再生」為主要概念, 設計了「文信藝術街」、「馬山藝術懷舊街」、「倉洞學校藝術街」3條主題藝術街,提供各式各樣的藝術作品與活動,讓造訪此地者能感受到50~60年代馬山作為文化、藝術中心的過往風華。


江原道(春川市) , 原州

集文化、休憩、美景於一處的KT&G想像庭院(春川) 於衣巖湖畔,可欣賞秀麗景致的春川市兒童會館與江原體育會館,經整修後以複合文化空間KT&G想像庭院(春川)重新出發。KT&G想像庭院(春川)擁有表演場、Live Studio、畫廊、教室、咖啡廳等文化藝術活動空間與住宿設施,讓春川市民與遊客可能在此休養生息或以藝文展演為自己充電。 以及具備客房、演奏練習室、公演藝術練習室等能體驗文化藝術的特別住宿空間。


首爾(龍山區) , 梨泰院・龍山

挑戰韓國料理世界化的“哈南豬家”烤肉,精選自親環境方式飼育的豬肉。送上餐桌前,先使用來自印尼海岸樹木制成的木炭將肉進行初步燒烤,提升豬肉的美味與口感。除了烤肉外,在Dining Bar同時可品嘗到來自世界各地的紅酒、威士忌、雞尾酒等酒類,讓顧客享受最頂級的韓式烤肉。  


首爾(龍山區) , 梨泰院・龍山

韓國文化與外國文化共存的梨泰院地區,自2008年開始,於每年的9月~10月間開辦梨泰院地球村節,成為秋季首爾地區慶典中具有代表性的慶典之一。開幕慶祝遊行、國內外傳統公演、聯合公演、品嚐各國的飲食的世界飲食節等充滿眾多文化元素、互相分享的華麗節慶,使前來梨泰院的觀光客們可以一同感受這歡樂的氣氛。


首爾(江南區)

「C-Festival2015」是2015年4月30日(四)到5月10日(日),於首爾三成洞貿易中心盛大舉行的文化、藝術、技術國際創意文化慶典。此慶典的主辦方為三成洞貿易中心中的13間企業組織的MICE Cluster委員會,目的是希望讓三成洞貿易中心能夠成為文化傳遞的勝地,同時也提升為亞洲MICE的商務中心。即將於首爾市中心隆重登場的「C-Festival2015」,將舉辦各式各樣的新概念展示會議與特別贈獎活動,且備有各種文化藝術表演、展示、演唱會、音樂劇、話劇等,以迎接遊客的到來。


慶尙北道(安東市)

  * 韓國最大的家屋-臨清閣 *臨清閣是韓國現存家屋中規模為大的,擁有500年的悠久歷史,為安東固城李氏的大宗宅。朝鮮世宗時期擔任領議政李原的第六個兒子靈山縣監李增被此處的美景迷住,因而在此地居住成為入鄉祖。之後李增的第三個兒子,中宗時期擔任刑曹佐郎的李洺蓋了別堂型的亭子。 「臨清閣」的堂號取自於陶淵明 <歸去來辭>句中「登東坳以舒嘯,臨清流而賦詩」的「臨」字與「清」字。根據李重煥的《擇里志》,紀錄道“臨清閣與歸來亭、映湖樓同為鄉內的名勝”。 臨清閣建築由朝鮮中期的宗宅建築與別堂型的亭子君子亭所組成。宗宅建築以99間瓦屋分為裡屋、中屋、舍廊房、祠堂、廂房等,另外包含庭院在內,為朝鮮時代典型的上流住宅。日治時代為鋪設鐵道,拆除了50多間的廂房與附屬建築,但仍然保有現在這種99間的規模。 * 臨清閣的別堂-君子亭 * 君子亭以木造建築物來說很少見,是經歷了壬辰倭亂的悠久建築物。君子亭大廳懸掛有李賢輔等的詩板,安東臨清閣的牌匾則是退溪李滉親筆題寫。君子亭為丁字型樓閣的別堂建築,由正面2間、側面2間所組成,坐北朝南。其左邊接有溫炕房4間,比較像‘ㅏ’字型。溫炕房的一部分立有方柱,並架上圓木衍架,以簡單購造與單椽屋檐所組成。    


忠淸北道(堤川市)

* 清風文化財園區、卓越的自然環境與文化財*清風擁有秀麗的自然景觀及豐盛的文化遺產,但建造忠州壩時,清風面後山里、黃石里,水上面池谷里的村落與文化財曾陷入被水埋沒的危機。不過忠清北道廳從1983年開始,費時3年將淹沒的文化財,依原貌重新修復,建立了現今的文化財園區。 並在園區建有鄉校、官衙、民宅、石雕等43件的文化財,在4棟民宅中展示了1600餘件的生活用品。這裡有高麗時代所建的官衙宴會場所--寒碧樓(寶物第528號)與清風石造如來立像(寶物第546號)等兩件國家級寶物,另有進出清風府的關門八詠樓(忠北有型文化財第35號),朝鮮時代清風府衙門的錦南樓(忠北有形文化財第20號)、凝清閣(忠北有形文化財第90號)、清風鄉校古屋(忠北有形文化財第64號)等建築物與都護府時代府使與將帥的頌德碑、善政碑、烈女碑、功德碑等。在寒碧樓可以一眼盡收忠州湖美景,週邊還有飛鳳山、龜潭峰、玉筍峰、陵江九曲、錦繡山、丹陽八景、月岳山國立公園、山安堡溫泉等觀光景點。* 清風文化財園區的多個文化財與景點 ** 寒碧樓 (寶物第528號)高麗忠肅王 4年(1317),為紀念清風縣升格為郡而建的官衙附屬建築。1972年因洪水而倒塌,1975年才依原貌重新修建。本樓底部為石建土牆,在天然的基石上搭建圓柱,採收分取線方式(Entasis)的建築方式建成下方支柱與地板,上方樓房使用傳統柱心包系(使用栱包減輕支柱重量的建築方式)法呈正面隔為4間、側面3間的歇山頂(韓文稱八作)建築。樓閣的右方為正面隔為3間、側面一間的懸山頂階梯式翼廊(又稱耳堂,指緊貼大門的房舍)。* 凝清閣本建築用途不明,原建於寒碧樓左側,建造時間不詳,在明宗初期李滉(1501~1570)擔任丹陽郡守時始稱"凝清閣"。仁祖15年(1637),忠清監事鄭世規日記中有在此留宿的紀錄。高宗37年(1900),府使玄仁福曾重修此閣。原址位於清風面邑里203-1號,因興建忠州壩,於1983年在現址重建。2樓建築中,下層是以石頭糊土石所建,上層為正面3間、側面2間房的歇山樓房。建築物左側有木製樓梯,做為上下樓之用。* 錦屏軒 (忠清北道有形文化財第34號)這裡舊為清風府廳社的東軒(地方官員辦公之處)建築。清風在三國時代是沙熱伊縣,於新羅景德王時改為清風縣。高麗忠肅王時改為知郡事,朝鮮世祖時升為郡。顯宗初期改為都護府,高宗32年升為郡,1914年行政區域改制後訂為清風面。肅宗7年(1681)時府使吳道一所建,之後肅宗31年(1705)年由李喜朝重建,英祖2年(1726)時朴弼文重修,掛上了權敦仁親筆所寫的匾額。高宗37年(1900)府使玄仁福又進行全面整建。本位於清風面邑里203-1號,因建造忠州壩,1983年移至現址修復。是正面分為3間,側面3間的歇山頂房屋。又叫作明月亭,內懸掛了"清風館"的匾額。* 錦南樓 (忠清北道有形文化財第20號)原為清風府衙門,內掛有"都護府節制衙門"之匾。純祖25年(1825),清風府使趙吉源建造並懸匾。高宗7年(1870)府使李直鉉及37年(1900)年府使玄仁福都進行過重修,在1958年也有整修。原位於清風面邑里203-1號,因建造忠州壩,1983年移至現址修復。是正面分為3間,側面2間的八角形房屋,二樓的閣樓建在架高的石柱上。* 自然學習院花田 - 朝鮮菊、漢拏朝鮮菊、紫苑、馬蘭、鑽形紫菀花道 - 稻柳樹道、白躑躅花道、山躑躅花道、皋月杜鵑道、杜鵑花道* 清風後山里古宅本屋原為位於清風面後山面105號的民宅,因建造忠州壩,而在1985年遷址於此,是建於朝鮮末期的ㄱ字形歇山頂瓦房。以大廳地板為準,面向東南。大廳右側有2間房大小的對房(主臥房對面的房間),檐廊架高,下面放了炕灶以取暖。大廳的左側有起居室,在大廳的左後方設有專門祭拜的房間。房屋內部架構很特別,是韓國中部地區普遍可見的民宅類型。* 清風道化里古宅本屋原為位於道化里的民宿,因建造忠州壩於1985年遷於此地,是建於朝鮮末期的ㄷ字型廡殿瓦屋。中間有三間房大小的大廳,左側邊間有兩間房與兩間房大小的廚房,內有圓竹製的煙囪及在窗邊燒松明子的照明設施,是在太白山脈一帶山地民宅可以見到的特徵。從移動前的痕跡可以推斷出前方另有一間倒座房,原房舍的配置應該是口字型(類似四合院)。* 清風黃石里古宅本宅原為在清風面黃石里164號的民宅,因建造忠州壩於1985移至此地重建。房室的構造分為內房(正房)與外房,內房為正面4間、側面2間的歇山頂瓦房,為朝鮮末期的建築,從左到右分別是廚房、主臥房、起居室與客廳。主臥房與起居室前有一長檐廊,廚房與廚房分開在兩旁。檐廊、與客廳到廚房間方柱的名字都很特別。外房為正面3間、側面1間的草房。位於清風文化財團地勿台里到堤川約10km的路段,因為忠州壩的建設,打造了清風湖畔新都市,蜿蜒於5座美麗的錦繡山峰的山間道路,沿著此路一邊可以看到錦繡山的奇岩怪石,一邊可以盡享忠州湖的湖光景色,是非常適合乘車兜風的路線。另外在清風湖造填後所種植的樹木開始開花後,也成為受歡迎的賞櫻名勝。在櫻花盛開的4月中旬,會在清風湖畔舉行櫻花慶典活動。於清風湖畔櫻花慶典開始的前一晚,會有燃燈遊行和龍神祭,主要活動分為上下午,會舉辦各邑、面的民俗競技與體育比賽,是市民交流的園地,而其他活動還有櫻花寫真大賽,以及在地飲食試吃空間,讓大家可以嘗嘗地方美味。* 連理枝與連理木很靠近的兩棵樹,經過漫長歲月漸漸結合成一顆樹的現象稱為連理。因為兩者合而為一,常被用來比喻男女間堅定的愛情,也被簡稱為"愛情樹"。如果是樹枝長在一起叫連理枝,根長在一起即為連理木。連理木偶可見到,但是連理枝就很稀少了。不只是樹枝不易有機會與其他樹碰到,就算相遇也常因風的吹搖而無法相連。在中國傳說中常說比翼鳥與連理枝,雌雄比翼鳥的眼睛與翅膀各只有一隻,所以必須比翼齊飛。連理枝雖是兩根樹,但樹枝相連紋理相通,意指男女之間情深意重。唐朝詩人白居易於描寫唐玄宗與楊貴妃悲戀的長恨歌中就寫到"在天願做比翼鳥、在地願為連理枝"。* 石造如來立像(寶物第546號)此佛像高341公分,就石刻方式來看應是統一新羅(約西元10世紀)的作品。佛像面容飽滿慈悲,厚實的雙頰上人中清晰,雙耳及肩。脖子刻有三道紋路(意指佛家三道),左手扶地。身披通肩衣(蓋於兩肩的法衣),內著內衣打結於腹部,法衣呈V字形層層落在法座上。1093年從興建忠州壩埋沒的清風面邑里,移至此地修復。在堤川遺物展示館附近6km遠處,是KBS大河戲"太祖王健"的水上拍攝場地,佔地約3,967m²(1,200餘坪)的腹地上,重現了水軍官衙4座、民宿4座、望樓(觀景樓)、船舶等古時高麗開城、禮成江、碧瀾渡港口等場景。而2km遠處的清風湖畔則有噴水秀(最高可達162m),在財團地裡也可以觀賞到幻想般的噴水表演。


慶尙北道(安東市)

  * 拯救並重整安東文化的安東民俗博物館 * 安東市立博物館位於安東市城谷洞安東大壩民俗風景區內,是為了保存祖先們獨特的生活模式而構築的博物館,轉移了因安東大壩險遭大水淹沒的傳統古家屋等。透過民俗、佛教、儒教文化共存所產生的有機效應,可以看出傳統與多樣化的安東文化,以此為中心的博物館更顯其重要性。 * 博物館內可見到的文化財 * 博物館總佔地面積為171,630㎡,分為室內與戶外博物館。室內博物館以安東地方文化特徵的儒教文化,特別是冠婚喪祭為重點展示,並同時透過模型展出地方特有的民俗遊戲戲曲。為了播映影片,備有視聽室與影像室。 戶外博物館包含寶物石冰庫在內,還展示有安東大壩建設時,散佈在被水淹沒區域的傳統古家屋等20多件重要生活文化資料。以調查、研究、保存、展示安東文化圈的民俗文化為主,並提供社會教育場所與休憩空間,是有助於正確理解地方文化的公共設施。


首爾(麻浦區) , 弘大

Take a street店內風格並不是固定的,而是依照每季節的商品來搭配,是一個有生命,有活力的服飾店。鞋子, 帽子, 包包, 手錶, T恤等各種流行服飾與飾品的調和,每件單品都有其特色,店內也提供教您如何搭配穿衣的親切服務。


忠清南道(扶餘郡)

位在像是落花岩的屏風,亦在白馬岩山麓的皐蘭寺,據推斷約是在百濟未期時所建築的。至於皐蘭寺是基於什麼樣的原因下所建築的,說法不一,沒有詳細的記錄遺留下來,有人說是為了讓百濟的國王有休息的亭子而築; 也有人說是為了紀念三千多名宮女投身於落花岩的貞節精神而建,實不可考。在寺廟的後面有一口皐蘭井,井口的石頭上還長有皐蘭草。相傳百濟的國王每天都喝 皐蘭井的井水,因為從取水的臣子把皐蘭草放在水面上可得知。在皐蘭寺也是欣賞白馬岩最好的地方,當然乘船遊白馬江,也別有一番情趣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