釜山廣域市(海雲台區) , 海云台

 冬柏島的新景點-Nurimaru APEC HouseNurimaru APEC House蓋在海雲台中區冬柏島上,是2005年11月18~19日第13屆APEC高峰會的會場。Nurimaru APEC House的名稱是由韓文的Nuri(世界)、Maru(頂峰),以及象徵APEC會場的APEC House所節合而成,指的是“聚世界各國高層於一堂的APEC會議之家”。美麗的冬栢島擁有茂盛的冬柏樹林及松樹林環繞的自然景觀,APEC過後則被活用為紀念館和高級國際會議會場。Nurimaru是一座三層的建築,整棟建築外觀是將韓國傳統建築“亭子”以現代式呈現,屋頂則是將冬栢島的稜線具體化而成,內部裝飾是以韓國傳統文化為主,展現出視覺上的效果。在以韓屋大廳為概念的陽台上,還能一眼望盡五六島、廣安大橋、望月之丘等地。Nurimaru APEC House就坐落在海雲台海水浴場旁,不僅可以看到海雲台的壯觀美景,也是一座融合自然美和現代美的高級國際會議場地。深具趣味的Nurimaru APEC House設計Nurimaru APEC House的整體建築物構造是將韓國傳統建築的亭子以現代方式表現,屋頂則是將冬栢島的稜線具體化而成。12個外部的柱子代表釜山的活力、內部裝飾則代表韓國的傳統文化,透過設計以視覺化的方式呈現。除此之外,掛著大樑與畫有傳統丹青的大廳天花板,以及帶有韓國傳統韓屋大廳Maru感覺的大廳地板、石窟庵天頂為主題設計的高峰會議室、將雲的模樣具體化的餐廳等,建築物裡的每個角落都深藏著韓國傳統建築樣式。  


釜山廣域市(海雲台區) , 海云台

釜山海雲臺是全世界知名的韓國代表海灘,不僅是韓國最大的夏季渡假聖地,在春、秋、冬季也分別舉行釜山國際電影節、國際遊艇大賽、海雲臺迎日節等多彩多姿的活動,一年四季都是大受遊客歡迎的熱門觀光景點。 以海雲臺海水浴場為中心,能享受各種海上休閒運動與品嚐豐富海產的海雲臺觀光特區,並非只是遊客旅途中稍事停留的一站,已發展為可盡情享受休閒與文化活動,能長期渡假的滯留型觀光區,使得全世界的遊客絡繹不絕。 包含海雲臺海水浴場在內,特區中不僅有冬柏島、迎月嶺、海水溫泉等自然資源,還有會議中心與IT資訊園區,各種電影外景拍攝地與美術館、水族館等文化設施也平均分布其中,作為「MICE旅遊」(國際會議、展覽及獎勵旅遊,又稱會展旅遊,是Meeting、Incentive tour、Convention、Exhibition等單字之縮寫)的旅遊地也毫不遜色。 開車沿海岸兜風則是飽覽海雲臺海邊風光的另一個好方法。沿著具夢幻夜景的迎月路與海岸,還設置了海鷗路等各式各樣的散步路線。 而由高級公寓、百貨公司、購物中心所組成的大型購物商圈Centum City,則使海雲臺的天際線起了徹頭徹尾的變化。高樓層的住商混合大樓叢林點起萬家燈火,絢爛無比的夜景,吸引了無數讚歎目光投注。 * 海雲臺觀光特區現況 1) 範圍 : 海雲臺區佑洞、中洞、松亭洞、栽松洞Centum City地區 2) 面積 : 6,225,000㎡ 3) 觀光特區指定日 : 1994年8月31日 * 海雲臺觀光特區設施現況 海雲臺海水浴場、松亭海水浴場、冬柏島、五六島、Centum City、水族館、海雲臺溫泉等


首爾(中區) , 市廳・光化門 

沿著德壽宮石牆路走到後方就能看到貞洞劇場,重明殿就位於那邊的巷內。重明殿是由俄羅斯建築師Seredin Sabatin設計,1897年至1901年建造的皇室圖書館,地上2層、地下1層樓的西洋式建築,起先被稱為漱玉軒。1904年德壽宮火災後,重明殿成為高宗處理政務的便殿與接見外國使節的謁見室,也是日後訂立乙巳條約的悲劇歷史現場。重明殿原來是德壽宮城內的建築,因建造了德壽宮與重明殿間的石牆路而被排除在宮殿外。重明殿保存了韓國近代建築最早草創時期的風貌,但因1925年的火災大部分都燒毀而失去原貌僅剩外牆。解放後經歷過好幾次的建築用途與所有人更換,直至2006年9月才將所有權轉移到文化財廳,2007年2月被劃分在史蹟第124號的德壽宮內。


釜山廣域市(東莱區)

1994年6月10日開館的釜山海洋自然史博物館,為韓國第一間也是最大的海洋自然史專業博物館。館內典藏來自世界100多個國家的珍稀種、大型種、韓國特有種等海洋生物,共蒐集並展出25,000多件自然史資料,大多數藏品極其珍貴且具展覽價值,達到國際級水準。博物館也持續擴大規模,第2展示館於2003年4月開館,而分館釜山漁村民俗館也在2007年2月23日正式開幕。 * 博物館展出的海洋生物 * 釜山海洋自然史博物館有各種珍貴展品,如現存貝類中最大的大硨磲貝、現存淡水魚類中最大的象魚、傳說中一個月有一半住在山裡一半住在海裡的皇帶魚、現存魚類中最大的鯨鯊、韓國現有化石中保存最完好的中生代恐龍肩骨化石、南美亞馬遜河的食人魚、硬骨魚類中魚卵被用來製作魚子醬的鱘魚、世界第2大蜥蜴圓鼻巨蜥、擁有粗糙外殼且咬合力強的大鱷龜、世界第3大陸龜蘇卡達象龜等。


濟州道(西歸浦市) , 旧济州

Ripley的<信不信由你博物館>是以探險家Robert Ripley為中心設立的世界最大連鎖博物館,位於濟州西歸浦市中文旅遊園區入口處。博物館由12個藝廊與戶外公園、紀念品店、咖啡廳等設施組成,於美國、英國、加拿大、墨西哥、泰國等全世界31個國家皆有據點,位於濟州島的博物館是全世界第11個國家暨第32個據點。 這個博物館展示探險家Robert Ripley在35年內遊歷198個國家所蒐集到的700多個奇妙物品,1989年德國統一時傾倒的柏林圍牆、從火星上飛來的隕石碎片、擁有獨角的男子等,展示著不知道到底該不該相信的世界上最珍貴及不可思議的物品,觀覽遊客們驚喜之餘還可發現其他不同的趣味。 所有展示物品都有許多故事與歷史背景,可讓兒童與青少年們體驗各種世界歷史。


江原道(三陟市)

海神堂公園內有韓國最大的影像水族館、可推之東海岸漁民生活面貌的民俗資料展示館、植物公園、性雕刻物等。特別的是公園內有重現村落流傳下來的傳說的銅像,吸引旅客的注意。* 愛岩與海神堂傳說 - 許下結婚諾言的少女為了採海草,搭著由少年掌舵的船在離海邊不遠處的岩石上下船,少年承諾晚點再過來接她,便搭著船回到岸上做自己的事,結果突來的巨浪與強風使得少年無法前往接回少女,最後少女跌入海中淹死了。之後非常奇怪,村落再也捕不到魚了,於是漁民之間開始流傳死去少女的傳說。村民為了弔慰死去的少女,於是用木頭做出好幾個男性性器官,舉行祭祀後,漁獲才開始豐收。把少女過世的地方稱為“愛岩”,每年2次為少女舉行祭祀的建築物稱為“海神堂”,至今成為村莊傳統民俗活動流傳下來。※ 旅遊諮詢專線:033-572-4429(韓)、033-1330(中英日)


首爾(永登浦區)

楊花漢江公園位於汝矣島三江河口至江西區加陽大橋的漢江南端。岸邊為寬闊的草地,在此可欣賞到開闊的漢江景色,而越過附近的仙遊橋,即可抵達漢江江中的小島,被規劃為環境生態公園的仙遊島公園,還有城山大橋附近,以世界最高噴泉自豪,高達202m的世界盃噴泉。也因這些設施,使得公園的景色顯得更加美麗。汝矣島三江河口至加陽大橋有連接的自行車道,而仙遊橋下方還有生長茂密,長約500m左右的水畔蘆葦道。除此之外,自行車道邊的草地,每年5月總被盛開的玫瑰染上美麗色彩,適合朋友、情侶、家庭遊客前來,在此拍照留下美好回憶。


大邱廣域市(中區)

在1993年正式開館的大邱藥令市韓醫藥博物館,可以透過體驗展示文化空間一次看遍有350多年歷史的傳統藥令市及藥田巷的由來。在文化館3樓則透過圖畫與動畫,並以四國語言來介紹藥令市的由來及發展過程等。同時,這裡也展出包括各種珍稀的藥材、東醫寶鑑等韓醫書、切藥用斫刀等的韓方相關物品約300多種。此外,1910年代藥田巷與藥局的樣貌、100多年前客棧和路邊攤買賣等模樣、整理藥草/煎藥/把脈的情況、能製成藥材的動物和礦物、藥草相關故事與採集/保存過程、使用葉/根/果實的藥材種類、挖採後藥草盛放、測重用的藥秤、煎藥的工具等,都以最淺顯易懂的方式來展示。在2樓有很多提供給兒童來體驗的韓方文化遊戲及活動,體驗活動部份有提供換上醫師/醫女服拍照、韓藥材切鋤、藥貼(芳香劑)包裝、韓方足浴體驗、韓方茶免費試飲專區等。大邱藥令市韓醫藥博物館入口處有引入注目的大型藥湯器,1樓設有全國唯一的韓藥材批發市場。市場為每5天舉辦一次的5日市場,全韓國的韓藥材皆在此販售。在佔地300多坪的文化館廣場上植有各種藥草,並設有健康步道等健康休憩設施及藥令公園(休息區),還可體驗傳統遊戲。


首爾(中區) , 東大門

光熙門為朝鮮太祖5年(西元1396年)創建漢城都城時,於東南側建成的小門,被列為四小門之一的南小門,並常被稱為水口門。雖然以距離來看,與清溪川流經之地建成的水口實際上與東大門較接近,離光熙門還有一段距離,但在獎忠壇公園至漢南洞的山坡上,另有過去修築的南小門,故為了便於區分,將之稱為水口門。此外,水口門實際上又與西側的西小門被當做屍軀門使用,都城內的葬禮行列在向東行進時,往往由此通過。壬辰倭亂時,都城與宮殿皆遭到破壞,光熙門亦然。依肅宗時的記錄所載,南小門與光熙門的位置被混為一談,城門地基與軍營位置亦難以確認,可見都城遭嚴重破壞後,並未重新修築。於肅宗37年(西元1711年),都城重新修築完成後的次年,光熙門終於開始重建,水口門被重新堆砌,門樓也一併修築。由於水口門被嚴重破壞,石造建築被重新改修,而因耗時甚久,將管轄西大門地區的衙門之木材搬至敦義門(西大門)建成門樓,在城門修築完成後,究竟門樓於何時重建完成不得而知。但在肅宗45年(西元1719年),據史冊所載,當時代理政事的世子同意為光熙門題匾額並將之懸掛於門樓,而英祖時重建都城門樓,光熙門並未在重建名單之列。被判定約在西元1759年左右繪成的《都城圖》,依當時有無門樓的實際情形描繪,水口門的門樓亦被繪出。由此可以推定,光熙門的門樓於肅宗時即已重建完成。在日帝強佔期,因鋪設電車軌道而將首爾城郭拆除,光熙門僅留下城門與城樓。在南北韓戰爭時,門樓再次遭到破壞,直到1975年,因城門位於道路正中央,被遷至原址南側15m處,且開始復原工程。光熙門曾經歷許多歷史事件,仁祖2年(西元1624年)李适之亂發生後,李适即藉由此門逃出都城,而丙子胡亂(西元1636年)時,君王仁祖亦自此門退往南漢山城。朝鮮時代日本的使臣自玉水洞豆毛浦渡口渡過漢江,亦是經由光熙門前往位於仁峴洞的日本使臣專用驛館東平館。光熙門的城門與首爾城郭的其他小門相同,皆採用長方形的武沙石做為城樓基石層層構築,再於城門的中間設置前後拱門與通道,最後再於其上建築門樓。整體石造建築高6m,寬7.98m,外側拱門高4.18m,寬4.58m,內側拱門高4.68m,寬5.18m,而拱門內部通道寬5.16m,拱門臺石高2m。門樓屋宇為正面3間、側面2間的初翼工系單層廡殿頂,在四角礎石上立起柱子,於屋脊上設置神像,並僅於地板中間鋪設長板廊。門樓外側四方為未設槍眼,高1.02m、長達62km的石造女牆,左右內側則設有登城階梯與小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