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結果 3,061 個
* 為了保存野生植物所設立的森林-E-An森林 * E-An森林是韓國是為了保存野生植物種而設立,並以自然學習與教育為主要目的。總面積達1,118ha,植物種共3,344種。1999年建設至2006年完工,分有熱帶植物館等各式主題展示館。E-An森林不但是促成兒童與青少年體驗學習自然的一大助手,更是一家大小遠離都市喧擾的好去處。此外,E-An森林還備有渡假民宿及汽車露營場等住宿設施,想要來場親近大自然的露營體驗歡迎來E-An森林。
* 充滿舊時酒幕風貌的三江酒幕 * 三江酒幕為往來三江渡口的遊客們解飢,更是貨郎們的落腳處,偶爾也作為文人墨客的遊玩處。建於1900年間的此座酒幕規模雖小,但特徵卻在於徹底發揮了其作用的平面構造,不僅是建築歷史上的稀有資料,更具有能了解該時代生活風貌的地區歷史及文化上的價值。然而可惜的是,當長久以來經營酒幕的老奶奶在2006年過世後便無人照管,直到2007年才投入1億5千萬預算將其復原成原貌後,再由新的女主人迎接往來遊客。 * 立足成為全新名所的三江酒幕 * 在三江村被指定為綠色農業體驗村、革新村之後,可望成為讓都市民眾能品嚐美食,欣賞地區風光,進行各項體驗的全新旅遊景點。酒幕建築後方有顆樹齡約500年的槐樹,更增添了往日風情。 [文化財資訊] 種類:慶尚北道民俗資料第134號 指定日期:2005年11月20日 所在地:慶尚北道醴泉郡 規模:獨棟建築 28.67㎡ 分類:遺蹟建造物、居住生活
位在大成里的大成水上休閒是個可以體驗滑水運動、快艇、寬板滑水、香蕉船、遊覽船、遊戲船等多樣性水上設施的地方。設施部分有餐廳、販賣部、運動場、露營場、寬闊的山櫻花樹林等,適合一家大小出遊或是團體活動,另外值得一提的是,這裡位在北漢江的上游,因此溪水相當乾淨。
泰鶴山(海拔450m)位在豐歲三台里與廣德面梅堂里、牙山市排芳邑水鐵里界限下方,景色優美並且擁有高麗時代之典型佛像-三台磨崖佛(寶物第407號),因形似隻舞鶴而命名為泰鶴山。野生植物種類與分佈相當廣,還有松樹特別植育等,適合家庭一同出遊。 * 區域面積 - 102ha
旌善為民謠旌善阿里郎的故鄉,在20世紀早期因開採煤礦而發展,但自從推動煤礦合理化,縮小開採規模後,旌善站的周邊人口與流動人口遽減,旌善線各站隨之減編為無人車站,僅餘旌善站為配置1人值班的火車站,以維持旌善線的命脈。 近年來因實行週休二日制,使旅遊業生氣蓬勃,前來旌善站的遊客也大幅增加,夏季更有許多來自全韓國各地的遊客造訪旌善市場(5日市場)。而不論是一般火車乘客還是學生前來旌善旅行,旌善站都被包含在旅遊路線之內,成為必訪景點之一。
春川湖是在1965年2月春川大壩竣工後形成的人工湖。攔截北漢江而建成的高40米,長453米的大壩上面有連接春川和華川的5號國道,大壩上遊和下遊一帶附近建成旅遊地域,週邊有餐廳,散步路,野營場,釣魚區,以及為家庭出遊提供的休閒空間。另外湖水週邊還有大片的林區,自然景觀非常秀麗。
[飛行傘滑翔場] 所謂飛行傘是透過人力調整進行飛行的活動項目。整體裝備重量為50KG以下的有飛行傘與滑翔翼,兩者皆為知名飛行運動,其中飛行傘的歷史最短,也最熱門。 * 特色 - 不論男女老少皆可輕鬆接觸,透過3~4小時的課程就可以飛行於50m左右的山坡上了。總重量為10kg左右,可以輕便的背在身上,飛行者謹記並遵守注意事項便無太大危險。 長巖山滑翔場鄰近平昌邑內,山陵線呈現U字型南北相連,西北~西南風皆為固定風向。在距離稍遠的山陵線為乾淨利落又和緩的陵線,因此做長距離飛行也相當合適。家庭旅客可以在平昌體驗露營、飛行傘、溪谷戲水等,可說是親子同樂的最佳場所。
位於全羅南道靈光郡落月面的松耳島,面積4.44平方公里,海岸線長達15公里,是落月面最中央也是規模第二大的島嶼。松耳島的周邊包括各離島在內的大老人島、小老人島等面積狹小的島皆緊附著七山海岸。島上松樹高聳林立,而且地形形態如同人類的耳朵而被稱之為松耳島。 來到松耳島釣魚可以抓到許多石斑魚,附近的水域也有眾多新鮮的小黃魚、大蝦、青花魚等漁獲,以及島上的特產海帶及花蟹。 松耳島不僅是世界稀有珍貴的黃嘴白鷺(第361號天然紀念物)及水獺(第330號天然紀念物)的聚集棲息地,也是全韓國最大規模著名的松樹群落,另外海岸線4公里處有黑鵝卵海水浴場,海邊景色秀麗宜人也舖滿陶瓷器的製作原料硅石。
Pinehills位於僧譜寺廟鬆廣寺所在的曹溪山山腳下。高爾夫球場被鬆樹林包圍,視野開闊沁人心脾。
忠清南道瑞山市邑內洞的瑞光寺位在複雜的都心地裡,但卻有著安靜的清悠氣氛,與市區接近,民眾前來十分方便。 瑞光寺據說是新羅末928年(敬順王2年)時大鏡大師所創建,但也有說是893年(眞聖女王7年)崔致遠先生任富城郡(現瑞山市)太守時用來讀書的舊殿。本來富春山內建有上中下3個庵子,但到朝鮮末葉,上部及中部的庵子廢掉了,只剩最下面的這個還在,從前被稱為三仙庵的最後一個庵子在1987年改名為瑞光寺。 1926年的瑞山郡誌內,有著瑞山八景之一的'第5景仙唵暮鍾"三仙庵傍晚隱隱鐘聲的情趣是首屈一指的說明與記載。當時三仙庵的高知名度也許正是現在瑞光寺之所以有名的原因之一。 瑞光寺所倚靠的富春山不算是高山,但松樹林與野花所散發的松葉香氣與花香讓這裡成了瑞山市民喜愛的登山路線,尤其是下雪的雪景更讓人讚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