忠淸北道(槐山郡)

1975年包含在俗離山國立公園內,位於清州東邊32km的支點上。朝鮮中期宋時烈先生隱居於此,模仿中國的武夷九曲,命名華陽洞的九曲(擎天壁、雲影潭、泣弓岩、金沙潭、瞻星臺、凌雲臺、臥龍臺、鵲巢臺、巴串)。華陽洞溪谷與槐山仙遊溪谷相距7公里,為可享受青山綠水的旅遊景點。* 華陽九曲<第1曲> 擎天壁 為華陽第1曲,奇岩陡峭地聳立著,其形勢堪稱自然的神秘,山勢高聳延伸至天際,好像支撐著天空般,因此稱為擎天壁。<第2曲> 雲影潭 位於擎天壁400m北邊的溪谷,匯聚清澈的溪谷成潭。清楚倒映著白雲的影子,因此取名為雲影潭。<第3 曲> 泣弓岩雲影潭南邊有著又白又圓扁的岩石,宋時烈非常傷心孝宗大王的辭世,每天清晨在此岩石上痛哭,因此後人命名為泣弓岩。<第4 曲> 金沙潭 清澈乾淨的水質,加上黃金般的沙子,因此稱為金沙潭。經過泣弓岩東南方的山谷,即抵達金沙潭。淡靄有巖棲齋,據說時烈先生搭乘小船經過草堂與庵齋,目前已被土壤覆蓋,舊面貌已不復見。<第 5 曲> 瞻星臺 道明山山腰岩層環繞,形成臺,即為第5曲。不僅風景秀麗,高高地聳立,高達數十公尺,臺下有毅宗親自提筆寫的‘非禮不動’,命名為瞻星臺。另外,圓扁的大岩石層層交疊,據說其上可觀測星陣,因此命名為瞻星臺。<第 6 曲> 凌雲臺 大岩石聳立在溪邊,其高度好像可刺到雲朵,因此稱為凌雲臺。<第7 曲> 臥龍岩 從瞻星臺往東南邊走1km即可看到此岩石。石頭整體好像龍蜷曲擺動,長度極長,稱為臥龍岩。<第 8 曲> 鵲巢臺 臥龍臺往東走,即為鵲巢臺。巍巍長松好似保存著長久歲月的古時舊事,到處聳立著。以前白鶴在此築巢生子,因此取名為鵲巢臺。<第 9 曲> 巴串 有塊白色的岩石在小溪中央展開,好似沒有瑕疵的玉盤般,尋訪山水景色的觀光客一定會停留在這寬廣的盤石上。往鵲巢臺北邊走一點,即可看到這歷經風霜雪月的盤石。


京畿道(坡州市) , 坡州(heyri村)

紫雲書院為供奉栗谷李珥先生(1536~1584)的書院,創建於光海君7年(1615),於孝宗元年(1650)獲賜匾額。肅宗39年(1713),追加供奉先生的後學沙溪金長生(1548~1631)與玄石朴世采(1632~1695)兩位學者。可惜之後在高宗5年(1868)因興宣大院君的書院撤廢令而被拆除。 栗谷李珥的父親李元秀本家在坡州栗谷,母親申師任堂本家位於江陵,李珥於朝鮮中宗31年(1536)在江陵出生,至6歲左右才回到坡州,13歲進士初試合格,自23歲至29歲9次科舉應試皆狀元及第。除了母喪期間與金剛山修禪的4年之外,李珥皆在此鑽研學問,離開官場結束仕途後,晚年也回到此處居住,直到49歲離世。 現在的書院建築為1970年修復,在高的臺地上建祠堂,周圍被四塊石(四方石)的石牆圍繞,三門前設有階梯,需拾級而上方能進入。祠堂的建築為歇山頂,拱包(斗拱)採翼工式。三門則是呈兩側門較低且屋脊尾端設有博風板,中間門高突的高柱大門形態。以儒學大家留名青史的栗谷李珥先生,其墓前設有床石,右側有廟碑,左右兩旁立有望柱石,墓壇下方則有文人石。此外,在栗谷先生遺址內,還設有展出栗谷先生與申師任堂遺物的紀念館,可免費參觀。而這裡不僅具有歷史價值,優美的景色,也使此地成為附近居民遊客週末野餐郊遊之處。 栗谷先生墓位於書院西邊,座落在其他親族的墳墓之間,與申師任堂墓呈上下位置。墓的位置較父母的墓來得高,是十分罕見的形態。栗谷紀念館位於供奉栗谷先生牌位的紫雲書院,在栗谷教育研修院第1研修館之內,共計展出栗谷先生與申師任堂約112件遺物。栗谷先生遺址包含紫雲書院建築在內,共有墓地、廟庭碑、三門、文成門、栗谷教育研修院、草坪廣場、蓮池、泉水、齋室等。每年10月初,這裡還會以栗谷先生秋享祭禮為主要活動,定期舉辦坡州的重要慶典「栗谷文化節」。


慶尙北道(慶州市)

慶州骨窟庵磨崖如來坐像,位於祇林寺山脊的骨窟庵高處岩壁,是利用天然洞窟打造出的12個石窟中最上方的磨崖佛像。朝鮮時代謙齋鄭敾繪製的「骨窟石窟」曾描繪的木造前室,目前僅剩下岩石上的痕跡。 從高聳而立的頭頂髮髻、輪廓深邃的臉龐、細長的眼睛、小嘴、窄長的鼻子等外觀可一窺比過去更加具體化的形象。相較於立體的臉龐,身軀較為扁平,肩膀呈水平且寬敞,但脖子與胸口上方已損壞。衣服皺摺呈現規則平行狀,腋下有表示手臂與身體曲線的V字型線條。岩壁上刻畫的光背可透過刻畫蓮花紋的頭光背與佛像周圍火焰紋路見其痕跡。 扁平的身軀與狀似階梯式的衣服皺摺、腋下V字型的曲線等,因與867年打造的鷲棲寺毘盧遮那佛坐像(寶物第995號)外型相似,因此被推算為統一新羅後期所建造的。


京畿道(安城市) , 南楊州

太平舞傳授館建於1998年,是由畢生奉獻於傳統舞蹈事業的姜善泳大師,為了正確地傳承和保存韓國傳統文化,同時挖掘與培養有才能的舞者於安城市自費興建的一處文化空間。 * 太平舞 (國家無形文化財第92號) 太平舞是一種祈禱國家平安、太平盛世的宮廷舞蹈,是1900年代著名舞蹈家-韓成俊將京畿道巫堂中使用的巫術音樂和巫術舞蹈進行改編而成的,華麗的服飾和充滿靈動的腳步動作是其最大的特點。 太平舞傳授館為促進舞蹈藝術的多元發展,並實現傳統藝術的正確教育,每年按照季別對全國各地的舞者展開太平舞講座。並透過每週六的傳統舞蹈常設舞臺,向旅客及首都地區市民展現韓國傳統舞蹈的魅力。此外,每年還會舉行傳統舞蹈大賽,藉此繼承傳統舞蹈的精髓,同時發掘優秀的舞蹈人才。


慶尙南道(金海市)

 * 進永烽下村與故 盧武鉉總統生家 * 進永烽下村位於進永邑內東方4.5km處的烽火山(海拔140m)下,是主要栽培進永甜柿與稻米的典型農村。因為是烽火山烽火臺下的村莊,因此被稱做"烽下村"。烽火山上有叫做烽火寺的廟,以及過去有許多盜賊出沒而被叫做盜賊石的石頭(烽火山東邊),還有像是狐狸趴著回頭看尾巴的伏狐雇尾形山谷(烽火山西邊)等兩個著名的山谷。* 故 盧武鉉總統生家 *故 盧武鉉總統的生家為擁有2間小房與廚房,成一列式的石板瓦屋頂石牆屋。雖然是間非常簡陋的房子,但對於訪客來說,這裡的一景一物都非常珍貴。泥土、石頭與水等都是訪客最愛的物品,部分的訪客會將院子裡的小石頭與泥裝進塑膠袋內,而也有人認為曾有總統出自於這裡的水非常特別,因而把水裝回家的人也不在少數。 


濟州道(濟州市) , 中文旅游区

文珠蘭原生地位在濟州市舊佐邑下道里外海50公尺處的兔島上。文珠蘭適合生長在年均溫15℃,最低溫-3.5℃以上的環境,花色為白色,於7~9月開花,通常於夜晚開花,香味濃郁好聞。


全羅南道(潭陽郡)

起源於潭陽郡龍面的龍湫峰(560 m),流經潭陽、光州、羅州、靈巖等地的榮山江,經過河口堰,為一西南方流向的河川。其最後與光州川(11.8 km)、黃龍江(45 km)、砥石川(34.5 km)、古幕院川(21.4 km)、咸平川(15 km)等支流會後,最後流入黃海。而因潮汐的影響,羅州附近的農耕地常因河川氾濫、農地侵蝕而蒙受不少損失,直至1981年12月河口堰建造完成後,感潮區域才大幅減少。 榮山江長115.5 km 流域面積 3,371 平方公里


忠淸北道(忠州市)

* 以忠州塔坪里七層石塔為中心的市民公園—中央塔史跡公園 * 被列為國寶第6號的忠州塔坪里七層石塔是一座統一新羅時代的石塔,坐落於美麗的南漢江邊,是當時所有石塔中規模最大的。因座落於韓國中央,被稱為中央塔。中央塔的四周建有雕塑公園,園內擁有廣闊的草坪,該公園是忠清北道首家以「文化與湖畔藝術」為主題,展示國內雕刻大師26件作品的戶外雕塑公園。 * 忠州市民休閒娛樂的好去處—中央塔史跡公園 * 中央塔公園為便利市民準備有遮陽傘、造型雕像、兒童噴泉及散步道路。此外,園內有忠州博物館1館、忠州博物館2館、戶外博物館、戶外音樂堂、音樂噴泉、中央塔、競賽營運所等。不僅是忠州市民平日休閑的好去處,更是孩子們學習體驗的絕佳場所。另外在中央塔公園北部的忠州調整池大壩亦是當地人閒暇時常拜訪的地方。


()

蔚山文化藝術會館是蔚山廣域市最具代表性的表演場,可舉行多種題材演出。設施有大表演廳、小表演場、戶外表演場與4個展廳。此外會館內還有休憩區餐廳、兒童遊戲房等便利設施。 * 開幕日: 1995年10月5日


忠清南道()

* 黃喜的後代所創建的黃龍寺 * 黃龍寺是屬於韓國佛教太古宗的寺廟,雖對於其創立的起源並無正確的考究,但有一說為朝鮮中期黃喜(1363~1462年)為避免黨爭下鄉,而他的子孫們為了祈福太平盛世和家族的繁榮而創建願剎(祈願用的寺院),後來修成寺院。即使在《新增東過與地勝覽》、《與地圖書》等資料中也找不到關於黃龍寺的相關記載。黃喜的子孫們世世代代管理此願剎,直至後來家族逐漸衰落,願堂遂成為了廢墟。而現存的寺廟是近代才重建,據說是1935年黃喜的子孫震虛賢明和尚重創觀音殿和山神閣、尞舍,從而開始繁榮起來。但現今這些建築物也已消失。在震虛和尚以後,是由現存的法印和尚於1985年重創寺廟並延續直今。現今的寺院裡有大雄殿、觀音殿、三聖閣和梵鐘樓等殿閣,大雄殿前新建了三層石塔和三世佛,而在寺院裡最久的遺物則是三世佛旁邊的大約100年以前建成的觀音菩薩立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