慶尙北道(慶州市)

新羅第21代炤知王於西元488年元宵節出巡時,烏鴉與老鼠來到他的身邊,突然老鼠張口說:「請跟著這隻烏鴉走吧」,因此炤知王便命將帥隨烏鴉而去,然而卻在東南山羊皮村的蓮池旁追丟了。這時,蓮池正中央突然出現了一名穿著草衣、拿著信封的老人,他對將帥說:「請把這封信轉交給君王」後便再次消失了。炤知王接過信封,上頭寫著「若打開信封,將有兩人死,若不開,將有一人死」,看到這幾個字的大臣認為兩個人指的是平民,一個人指的卻是君王,便建議炤知王打開來看看。炤知王聽從大臣的建議,將信封打開來看後,裡頭寫著「射琴匣(即向玄琴匣射箭之意)」。回到宮殿的炤知王便朝豎立在王妃寢室中的琴匣射出了箭,後來查看,才發現裡頭竟然躲著在王宮裡負責供佛的僧侶,這才揭開僧侶與王妃共謀陷害炤知王的詭計。之後,王妃被處了死刑,炤知王則因老人所給的信而得救。 由於這座蓮池因是出現了書信的地方,因而被稱為書出池,炤知王10年為新羅正式承認佛教的40年前,新羅納祇王時代,墨湖子傳教失敗,炤知王時代,阿道僧人亦面臨失敗,直到法興王15年異次頓的殉教才讓新羅正式承認佛教。當時的新羅貴族以信仰民俗為主,尤其是信奉祖先的信念強大,使得佛教無法輕易打進。書出池的傳說則讓人看見在傳統民俗信仰中,當全新的佛教文化傳入時所遭遇的糾葛。 * 水量 7,021㎡


全羅北道(扶安郡)

彩石江與邊山海水浴場同時被選為外邊山的代表名勝。彩石江並非江,而是退潮時露出的邊山半島最西邊的格浦港與其右邊雞峰(200m)一代岩層絕壁的合稱。奇岩怪石與像數千萬卷書整齊疊放的堆積岩層斷崖,雖然放上“江”字會很容易讓人誤會,因與中國的彩石江模樣相似而取其名叫彩石江。雞峰一角因經年累月受到海浪沖擊形成堆積岩層,是很特別的景色。此處的地質是由先寒武紀花崗岩、片麻岩為基底層,中世代白堊紀(約7千萬年前)堆積的堆積岩為成層面,再經過海水侵蝕,而形成像數萬卷書本堆積的最外層,可以感受到自然的神秘感。彩石江一天內有兩次退潮時可以進入其中,退潮期可以看到附著在堆積岩層上的各種海洋生物和海蝕洞窟的神秘面貌。特別是退潮後在海蝕洞窟內觀看夕陽與晚霞,那美麗景色是無法用言語形容的。 [悠久歲月與海水的傑作-堆積岩絕壁]全羅北道扶安郡山內面格浦里海岸。韓國擁有堆積岩美景的還有釜山太宗臺和海南牛項里等地,但是就像這片海岸的名字“彩石江”一樣,這裡不僅有著壯觀的景色,還有數千萬年歲月經由海水沖刷層層堆積的岩石絕壁、沙灘等層理,以水平展開連綿不絕,一望無際、美不勝收。彩石江的絕壁與海平面附近是由黑色泥岩和粉砂岩所形成,讓人聯想到薄薄的書。而上頭是由層理顯得較厚實的砂岩所形成,可以觀察到薄薄的礫岩層。另一方面,彩石江的下層是由堆積岩所構成,可以看到烽火峰南邊的大石頭緊緊相接所形成的厚重礫岩層。整體看來,越往下顆粒越大,越往上顆粒越小。全承洙教授(全南大學地質學系)分析:當看到這種由大又不規則的礫岩層所堆積出來的環境,通常水很深、傾斜角度大,以岩層厚度判斷,其年代較久遠;顆粒漂亮的泥岩與粉砂岩堆積時,通常會形成較平穩的三角洲平原,這種年代相對較近。另外可以看到到,格浦港防波堤附近則是由彩石江絕壁砂岩間有稜角的石頭所形成的礫岩層,這是其他堆積岩絕壁中很難看到的地形。以立體方式呈現的話,可以看出湖水中急陡坡上堆著不安全的小石子或石塊,容易引發事故。建議往沙子堆積並較深的湖水方向移動,或是跟著傾斜角度較大的湖水中小水道移動。 


全羅北道(群山市)

1912年3月12日,群山站在群山市大明洞138作為一般車站開始營業。此處也是日據時期遭日本人佔領的活歷史現場,過去曾於夜晚舉辦市集,白天則是人們的會面地點,在當時起了連結人與人之間的橋樑作用。2008年1月1日,火車站新站落成並隨之遷移,也宣告了群山站已為進入21世紀西海岸時代做好準備,將以主要火車站之姿,成為促進韓國西海岸發展的原動力。


慶尙南道(南海郡)

神佛山海拔高1209米,與北邊1083米高的肝月山一起於1983年11月3日被指定為蔚州郡的國立公園。神佛山的東邊山勢險峻,由絕壁和奇岩怪石組成,山頂則有廣闊的山頂平原。看似伸手可及天空的高山頂上坐落著彷佛漂浮在雲端之上的寺廟,其風景之壯觀也被人稱之為嶺南的阿爾卑斯山。  


慶尙北道(安東市)

安東站為韓國鐵路中央線的火車站,自1930年10月15日正式通車後,成為中央線與嶺東線所有行駛列車的停靠站。1940年落成的安東站水塔整體建築呈罕見的12邊形柱狀,因而被列為登錄文化財第49號。 此外,由於安東站與安東巴士客運站僅相距100多公尺,欲轉搭火車或客運皆十分方便,於火車站前搭乘1、2、11號等公車即可抵達。


慶尙南道(河東郡)

作為知名作家朴景利所撰寫之大河小說《土地》故事背景的崔參判府,位於智異山下流水潺潺的蟾津江旁,寧靜安適的岳陽面平沙里一帶的民俗文學村內。崔參判府共由14棟傳統韓屋所組成,重現朝鮮後期韓國民間生活面貌的電視劇《土地》也以這裡為主要外景拍攝地。近年來多部電影及電視劇也相中崔參判府並在此取景,也使此地作為河東郡的文化商品受到大眾矚目。只要坐在舍廊房(與裡屋分開,男主人生活起居與招待客人之處)的大廳地板上,就能將寬闊的平沙里田野景色盡收眼底,彷彿可以感受到古時儒生們聚集在亭子中凝神思考的莊嚴感。崔參判府周邊還有平沙里文化館、花開市場、雙溪寺等,坐落於智異山及蟾津江間自然環境優美的旅遊景點。尤其是每到秋天,全國的文人們都會聚集在崔參判府參與文學慶典「土地文學季」,更使這裡成為真正名副其實的文學村落。


京畿道(南楊州市) , 議政府

天摩山海拔812公尺,是南楊州市中最突出的山峰,從南側向天摩山看去,山勢如達磨大師鼎立正坐的模樣,其雄壯給人深刻的印象。天摩山地勢高聳,冬天被白雪覆蓋成雪山,春天時換上新綠之美,夏天再轉為青綠色彩,到了秋天又染上一片楓紅,四季之美如詩如畫。 據說這裡因為鄰近首爾,加上山勢險峻,從前朝鮮學家-林巨正將此做為主要居住地。還有傳說,高麗末李成桂來到這裡打獵,看到山形高聳險峻,便向路過的村民詢問這座山的名字,但村民回答「小人無識,不清楚。」李成桂便自言自語說: 「人所到之處雖都有無數的青山,但此山實在高聳,好比插入藍天的笏,手長三尺可摩天。」從此得名天摩山(可觸及天空的山)。 天摩山山頂西南側有座高聳的峭壁岩石,人們將此岩石稱為「山泉岩」,岩石不斷湧出泉水形成「山泉岩泉」,因此天摩山能夠擁有如此翠綠的樹林,還有水質甘甜的泉水可飲用。相當適合登山客週末假日造訪。


京畿道(安城市)

安城市立男寺黨巴吾德兒風物團傳承著朝鮮時代最棒的藝術技藝者「巴吾德兒」的精神,並決心向全世界發展民族大眾文化-男寺黨遊藝。 安城男寺黨公演場第一次將男寺黨遊藝設為固定演出,將韓國美好的民俗文化傳播給大眾,同時還開發了多種體驗項目,欲使其普及化。此外營運有體制化的教育項目,旨在養成表演人才一同參與世界巡迴公演。每年搭配安城男寺黨巴吾德兒節,讓安城也能擁有世界級數一數二的專業表演與慶典。


江原道(三陟市) , 束草・雪岳山

* 陟州東海碑 陟州東海碑的碑文由三陟府使許穆所題寫,其石碑高170cm、寬76cm、厚度23cm。於顯宗3年(1662)建立的陟州東海碑亦稱退潮碑,石碑的用途就如其名,為了阻擋潮流而建立。之後在肅宗34年(1708)因風浪的關係,石碑遭到毀損。並於35年由另一位府使重新豎立。36年由三陟府使在別處立碑後,於1969年12月6日正式移建至目前的位置。目前此石碑被指定為江原道有形文化財第38號,石碑的正面刻有「陟州東海碑」;後方則為「東海石碑」字樣。 * 平水土讚碑 平水土讚碑的碑文則為當時任職三陟府使的許穆所題寫。此碑文為許穆取中國衡山碑的大禹手篆77字中的48字而來。內容以君王的恩惠和授領,描寫自身的治績之文。顯宗元年(1661)刻於木板上,並將其保管至邑司內。在240餘年後,光武8年(1904)勅使康洪大和三陟郡守鄭雲晳等人奉王令,石刻後建立。其石碑高145cm、寬72cm、厚22cm,石碑的正面刻有「禹篆閣」之字。 * 名稱 - 三陟陟州東海碑和平水土讚碑 * 分類 - 石碑 * 數量 - 1具 * 時代 - 朝鮮時代 * 所有者 - 國有


京畿道(利川市)

利川一帶最大的地標-米蘭達飯店由地下1樓、地上10樓的本館,和地上3樓的別館等,共8千餘坪的飯店面積,外加共1萬多坪的SPA PLUS樂園所組成。 室內泳池和兒童池等各項設施帶給一家大小無窮無盡的歡樂,刺激的水上樂園設施、人工海浪、全韓國最長的滑水道等,更是遊客一定不能錯過的,今年夏天一起來美蘭達飯店泳池消暑一下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