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畿道(楊平郡) , 九裏


慶尙北道(慶山市)

位在八公山冠峰下的禪本寺是新羅炤知王13年時由極達和尚創建的寺廟,並於1614年由守廰大師重建,禪本寺裡的3層石塔與冠峰石造如來坐像分別被編列為地方有形文化財地115號與第431號寶物。據說若誠心向如來坐像許願的話,願望會實現。而此地最有名的就屬”八公山紗帽岩佛祖”,因此即使廟宇東方紗帽岩佛祖所在之處稍有些陡峭,但慕名而來的香客依舊不斷。”紗帽岩佛祖”是統一新羅石代的石佛坐像,高約4公尺,因為頭上有塊像斗笠依樣的板石,因此命名為紗帽岩。紗帽岩又被稱做藥師如來佛祖,當時教化東方淨琉璃世界的藥師如來實行菩薩道時設下了12個又大又神聖的願望,此後百姓便供奉它為佛祖。


濟州道(濟州市) , 新济州

榧子林路是連接濟州市舊左邑坪岱里到奉蓋洞的道路,總長27.3km,兩旁有直聳入天的杉樹林與閃耀著銀光的紫芒花田,是條以美景聞名的道路觀光道路,亦是穿越濟州島代表樹林裡的道路,也是保存原始自然的美麗道路。榧子林路在2002年建設交通部實行的‘第1回美麗道路’評價裡,於全國地方政府推薦的88處道路中獲得殊榮,並且更加有知名度,被譽為韓國最好的兜風路線。道路沒有什麼來車,空氣相當新鮮,適合來此作森林浴,欣賞美麗的風景,可悠遊漫步於山中小徑,因此觀光客也日益增多。走一趟榧子林路,在途中可以看到許多的牧場,以漢拏山與火山岳為背景,牛群與馬群在草原上悠閒地吃著草,這樣的畫面只有在濟州才能夠欣賞得到。在這裡還可以體驗騎馬、越野摩托車、越野車等活動,名為山君不離的噴火口、濟州小人國、藝術樂園等觀光勝地也都在道路的週邊,並與城邑民俗村連接著。紫芒花盛開的秋天若遇上下著霧雨的天氣,浪漫的氣氛更是無可所及。


慶尙北道(永川市)

位於慶尚北道永川市八公山的銀海寺是與大韓佛教曹溪宗第10教區本寺桐華寺同為八公山的代表寺院。 於新羅憲德王1年(809年)由惠哲國師在海眼坪所創建,開始叫做海眼寺。之後在高麗、朝鮮時代經過多次重建,於1546年(明宗1年)遷移到現址新建。此時設立了法堂與碑石,並被封為朝鮮仁宗的胎室,且改稱銀海寺。 現在境內有大雄殿、寶華樓、說禪堂、尋劒堂等,以及百興庵、中巖庵等8座附屬庵子,還有韓國佛教的專門教育院‘銀海寺僧家大學院’。主要文化財包含國寶第14號居祖庵靈山殿、寶物第790號百興庵極樂殿,裡面收藏了寶物第486號須彌壇、第514號雲浮庵靑銅菩薩坐像、第1270號銀海寺掛佛幀等文化財。 另外,銀海寺附近還有展示文化財的‘聖寶博物館’,以及中巖庵的極樂窟(華巖窟)、紗帽岩、萬年松與寄寄庵的將軍水、安興瀑布等名勝地。


江原道(江陵市)

注文津港是港內水面積約21萬平方公尺的沿岸港口,過去主要輸入魷魚、明太魚、秋刀魚、煤炭、柴油等,輸出矽砂,是東海岸繁忙的漁業基地之一。1917年,這裡作為往返釜山與元山之間汽船的中停港,首度有客輪、貨船進港。江原道中部地區沒有特別發達的港口,燈塔的設立時間較其他地區來得晚,而1918年3月20日(朝鮮總督府告示61號)建立的注文津燈塔,為江原道的第一座燈塔。注文津燈塔為白色圓形磚造建築,最大直徑3公尺、高10公尺,外壁以白色石灰漆成。這樣的燈塔樣式屬於韓國早期的燈塔樣式,在建築史上有極高價值。燈塔的燈光每15秒閃爍一次,遠在37公里外的海上也清晰可見。燈塔曾於韓戰時遭到毁損,於1951年被復原。 * 首度點燈日 – 1918年3月20日 * 構造 – 白色圓形磚造建築(10m) * 燈質 – 白閃光15秒1閃(FlW15s) * 特徵 – 江原道最古老的燈塔,也是東海沿岸首度設立無線電通訊局的燈塔


慶尙南道(巨濟市)

以清淨海域而自豪的著名觀光景點閑麗水道,是指位於南海,從全羅南道麗水市梧桐島通往慶尚南道統營市閑山島,全長50海哩的航道。像湖水一樣平靜蔚藍,500多個大大小小的島嶼像童話般,分布於其中的300海哩水域。而這片海域處處遍布壬辰倭亂時李舜臣將軍對抗日軍的戰爭遺址,可謂進行歷史教育的絕佳地點。 這裡也被指定為閑麗海上國立公園。穿行在島嶼之間,輕快向前奔馳的快艇,與落日餘暉下欲走還留、彷彿不經意浮在水面上的帆船,是閑麗水道獨有的極致浪漫。此外,這片海域的水溫和水質也被評為最適合魚類養殖之處,棲息著許多韓國出口魚類,是備受關注的海釣場。眾多海水浴場也分布在此海域的沿岸。


慶尙南道(陜川郡)

從伽倻山國立公園入口處到海印寺4公里長的溪谷稱爲紅流洞溪谷。之所以得此名,是因爲這裏的楓葉紅得連溪水都被映紅了。據說崔致遠(號孤雲 857-?)先生曾在此居住。崔致遠是新羅(BC57-AD935)人,曾在唐朝留學,回國後爲國效力,但痛慨于國政紊亂,遂來此隱居,與詩共度餘生。 紅流洞溪谷中主要的文化遺産有籠山亭、落花潭、噴玉瀑布等19處名勝。其中以籠山亭的景色爲最佳,據說崔致遠曾在此讀書、下圍棋。籠山亭的對面有一塊岩石,上有崔先生的親筆手書。溪谷北面的龍門瀑布高7米,水流如白色的錦緞垂下,與周圍的奇岩怪石共同組成一處和諧的絕妙景致。 紅流洞溪谷堪稱是伽倻山的第一景,一年四季的景色各不相同。春天金達萊和山踟躅花怒放,夏天溪谷中的千年老松與闊葉林鬱鬱葱葱,清澈的流水沿溪穀歡快地流淌。秋天周轉的松樹林和闊葉林與楓樹相得益彰,更襯托出楓葉紅似二月花之美。在紅楓林的映照下,溪水也似乎被染成紅色,令人再次深感到紅流洞溪谷得名之趣。


忠淸北道(陰城郡)

玫瑰博物館位在甘谷聖堂園區內,而甘谷聖堂已有百餘年的悠久歷史了。除了被指定為文化財的大聖堂以外,還有韓國中部地區最早的石造建築─司祭館,以及歷史上具有價值的基督教古物等。這些原先散落各地的古物在聖堂迎接一百週年時被展示給所有參觀甘谷聖堂的訪客們,具有教育的重要意義。


慶尙北道(龜尾市)

洛東江長506.17km、流域面積2萬3384.21㎢,為繼鴨綠江之後的韓國第二大江。起自江原太白咸白山(1,573m),上流部分以安東為中心,匯集了半邊川等多條支流,往西曲流後,在咸昌附近再次以向心狀流入乃城川、嶺江等支流,接著流路往南,在尚州南部與渭川、在善山附近與甘川、在大邱附近與琴湖江、在南旨附近與南江匯合後,流路轉東,在三浪津附近結合密陽江並往南流入南海。 洛東江意指「流淌於駕洛國(或稱伽倻)東側的江水」,過去曾是伽倻所在地的慶尚北道的高靈、尚州、善山、慶尚南道的陜川、宜寧、咸安、固城等地皆位於洛東江的西側,而從這些地區來看,洛東江則是位於東側。高麗時期所編撰的《三國遺史》中,將洛東江標示為「黃山津」或「伽倻津」,但在朝鮮初期的歷史地理誌《東國輿地勝覽》則將洛東江寫作「洛水」或「洛東江」,同時記載著:「洛東江位於尚州東側36里處」。18世紀由李肯翊所編寫的《燃藜室記述》中也寫道:「洛東江指尚州之東」,之後在金正浩的《大東輿地圖》中也標有「落東江」的名稱。由此可知,今日所使用的洛東江之名早在朝鮮初期便開始使用。


()

* 研究古代山城的貴重史料,─雲住山城 * 雲住山城又稱高山山城,是百濟時代的遺物,其位於全東面美谷里、青松里和全義面東橋里,新亭里一帶。雲住山城建在雲住山(459.7公尺)上城郭有3,210m、寬2m、高2~8m,配合著盆地型的山勢和秀麗的風光形成一片美麗的風景。 * 雲住山城的構造和歷史意義 * 雲住山城最大限度利用自然地形,環繞着山修建城牆而成。其北邊和東邊的城牆各沿著稜線往西邊與南邊建築,故雲住山城為東北高、西南低的走向。西門、南門、北門的遺址雖已確認,但由於崩塌已久,無法得知詳細的地形和結構情況,山城內留有城門與建築、水井等遺址,頂端則保留着當年祈雨祭的祭壇遺址。另外,山城由內城和外城組成,其內有百濟時代的陶器和瓦片出土,亦發現了高麗和朝鮮時代的陶器和瓦片,是研究古代山城的重要史料。 * 雲住山城和百濟復興運動 * 西元660年百濟滅亡後,發生了以豐王、福信和道琛將軍為首的百濟復興運動,此地就是最後救國抗爭的根據地。 雲住山登山路入口的高山寺,在每年的農曆九月八日,亦即百濟滅亡的日子,會進行安慰百濟滅亡時的義慈王、復興期的豐王和為百濟復興運動而死的亡靈的高山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