忠淸北道(淸州市)

西門市場是為了活化原先的傳統市場而形成,於2012年打造了西門市場五花肉街以及於2015年設立了西門古玩舊物市場。清州的豬隻,肉質肥美、品質優良,自朝鮮時期就作為上貢的貢品,2017年在西門市場五花肉街更舉辦了3月3日五花肉日慶典活動,充分利用了優質的清州豬肉的特色。


忠清南道(論山市)

階伯將軍遺址地 這裡是和百濟末期成忠•興首一起並稱為百濟3忠臣的階伯的遺墟碑,位於靠近黃山原野的地方。 1966年在發現廟的當時,破損得很嚴重,安置了支石後複原為了週長47.6m ,直徑15.15m, 高6.5m的墳墓。1976年 5月19日增添了墳土,並立了刻有“傳百濟階伯將軍之墓”的石碑。 百濟最後的將領, 階伯將軍 階伯 (?~660)是百濟的將軍。554年聖王在管山城戰死後百濟和新羅的關繫惡化。 641年義慈王即位後和高句麗聯手攻擊新羅。但是被孤立的新羅聯合唐朝伺機攻擊高句麗和百濟。後來由於義慈王政治上的失誤使得百濟處於混亂狀態,和高句麗的同盟關繫也漸漸瓦解。在660年(義慈王20年),蘇定方和金庾信聯合軍襲擊了百濟的軍事重地炭峴和白江,義慈萬給了階伯5,000名軍士出戰。階伯將軍以一敵百,經過了4次艱苦地奮戰取得了暫時的勝利,但是最後百濟的軍隊還是敵不過聯合軍,階伯將軍戰死沙場。從此階伯將軍就懷著痛恨長眠黃山原野。


全羅北道(南原市)

位於智異山北部山麓上氣韵沉雄的蛇巳溝溪谷全長約9公里,由般若峰和兔子峰間一路延伸至南原市山內面一帶。山谷中每逢秋季遍地丹楓盛開,與彼我溝的美麗楓紅景致平分秋色。蛇巳溝名稱源於從前曾有座名為松林寺的寺廟坐落於此留下來的傳說,溪谷一年四季水量豐富,樹林茂盛蒼鬱成為具有代表性的著名夏季避暑勝地,秋天的蛇巳溝可見滿山遍野的楓葉及岩壁間緩緩流倘的溪水,與在溪谷下方形成的苔蘚交織成一幅美麗的景象,讓來到這裡的遊客流連忘返。另外周邊鄰近仙人臺、石室、要龍臺、濯龍沼、瓶沼、屏風沼及再承臺等多個景點。


京畿道(坡州市) , 坡州(heyri村)

佔地約1萬3200m²的笑鬱園Soulone,名字有著「洋溢歡笑的空間」的意涵,是能與花草樹木為伴,治癒疲憊身心的療癒空間。整個樹木園以庭園樹、庭園石、盆栽於各種植物與岩石妝點而成,溫室裡有著讓人賞心悅目的熱帶植物,遊客還能坐在充滿現代設計感的咖啡廳內,一邊享用咖啡,一邊飽覽庭園造景,或前往園內的山林小徑,於綠色隧道漫步享受悠閒時光。


忠淸北道(鎭川郡)

鎮川鐘博物館開館於2005年9月,透過對韓國鐘的研究、收集、展示、保存、企劃展、教育及各種活動,推廣受到世界認可的韓國鐘的藝術與卓越價值。歷史調查中鎮川石帳里被判斷為韓國最早的鐵生產遺跡地,鐘博物館建造於此,其意義更深遠。鎮川石帳里發現了鑑定年份為4世紀的韓國古代製鐵爐實例,其意指那個年代韓國已經可以製作金屬工藝。而 位於鎮川附近的清州雲泉洞是統一新羅時代後期梵鐘出土地,還有高麗時代龍頭寺址鐵幢竿。將緬懷金屬藝術巔峰的梵鐘文化的鐘博物館建造於古代遺跡中曾有最大規模製鐵爐的鎮川,這也是其必然的緣分。


忠淸北道(忠州市)

忠清北道忠州的雞鳴山自然休養林位在雞鳴山東邊的忠州湖旁,於自然休養林望向忠州湖的景色相當靜謐美麗。另外雞鳴山自然休養林的周邊道路亦相當適合開車兜風,是許多韓國人喜愛拜訪的地方。 休養林內有美麗茂密的落葉松、松樹林,以及各式各樣的動物,想要放鬆享受山林芬多精的旅客不妨來此散步。


仁川(富平區) , 富平

獲得保健福祉部之醫療機關認證的耳鼻喉科專門醫院。


忠淸北道(忠州市)

總面積約700坪的酒類博物館,分為地下1樓和2層樓高的建築物,是世界第一個酒類綜合博物館。博物館給人的第一印象,就是擺在正門的超大型蒸餾器,讓人烙下深刻的印象。地下1樓又分為紅酒區、啤酒區、東洋酒館、蒸餾酒館等,依照種類整齊地陳列。酒類博物館中不但展示各種酒類、世界各地的酒國文化、還有酒類對於健康的影響等資料,皆可在館內一探究竟,說是間飲酒文化館一點也不為過。


全羅北道(群山市)


全羅南道(潭陽郡)

屬於農村地區的昌平面擁有保存良好的舒適自然環境,以及發達的番茄、草莓、溫室蔬菜等都市近郊產業,具有發展成為田園都市的無限潛力,人心淳樸,是一處非常適合居住的好地方。昌平的名字自高麗初期就開始使用至今,這裡在歷史上是文武百官輩出的書香門第之處,一直守著忠孝禮信義,名聲顯赫。壬辰倭亂時期,這裡是霽峰高敬命的二兒子鶴峯高因厚的第11代孫、舊韓末時期義兵隊長鹿川高光洵出生的正義之地﹔而至於近代,則有於1906年4月1日創立私立昌興學校、教育新學問的春崗高鼎柱;之後這裡陸續出了國務總理、國會副議長、各部長官,以及傳承法律界緣脈的大法官與新聞傳播界的巨匠高在旭,還有最早的工學博士李升基、最早的女性農業博士金思順(音譯)等名人。這裡也有著過去朝鮮時代進貢給國王的著名昌平米花糖、韓菓,,以及保留千年神秘的竹鹽、竹鹽大醬、傳統年糕排骨等值得昌平驕傲的韓國傳統食品。 * 一般現況 行政區域 - 法定里12 / 行政里27 / 班53 / 自然村35 面積 - 33.803㎢ (潭陽郡的7.4%) 人口及住戶 - 4,162人 * 歷史 三韓時代 - 拘溪國 百濟時代 - 屈支縣 新羅時代 - 757年(景德王16年)祈陽縣 高麗時代 - 940年(太祖23年)昌平縣,別名:鳴平;1144年(仁宗21年)中央指派縣令 朝鮮時代 - 1474年(成宗5年)廢昌平縣併入光州牧,後因金有山上書而於1479年改回昌平縣。 1758年(英祖34年)閔百祿編著昌平縣誌。 1793年(正祖17年)昌平縣令趙光存從現古西面古邑里搬遷至現昌平面昌平里82號(昌平面事務所)。 1895年(高宗32年)5月26日,成為南原府昌平郡(4等郡守)。 1896年(高宗33年)8月24日,成為全羅南道昌平郡,管轄9個面。 日帝時代- 1910年韓日強制合併時代 - 昌平郡。 1914年2月28日部令第11號(1913.12.29公布)中將昌平郡併入潭陽郡內,並改名為昌平面。 ※ 昌平的地名來自於孔子出生的魯國昌平鄕,據說是因與其地形地勢相似而命名。1990年4月1日部分南面外東里併入昌平面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