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羅南道(靈岩郡)

位於全羅南道靈巖郡月出山山麓下雅靜的鳩林,相傳百濟王仁博士和道岬國師皆是在這裡誕生,同時也是韓國陶器文化的重心地。 靈巖陶器博物館就是位在保有2200年歷史及傳統的鳩林村入口處,翻新裝潢完工的陶器文化中心建築於2008年4月正式開幕,博物館內的常設展覽室依時代分別展示靈巖郡出土之陶器、甕棺、統一新羅時代鳩林陶器及朝鮮時代靈巖的陶窯址出土物,讓遊客可以一次了解各個時代的靈巖陶器歷史。不僅是能夠直接前往體驗製陶的工作室,還有專門販售以靈巖黃土來製作的生活用品陶器和茶具作品等的靈巖陶器商場。 特別的是一踏進博物館視線馬上就會被入口處的擺置-韓國最早被挖掘出土的施釉陶器所吸引住,它是僅次於梨花女子大學博物館第二個依據挖掘調查被發現而聞名於學界的施釉陶器(第338號史蹟)。另外博物館內還有陶器體驗工作室、裝飾擺放以陶土燒窯而成的桌椅、甕缸等手工精巧作品的庭院,以及每年都會舉辦以黃土和陶器為主題的多樣化企劃特別展示會。 博物館週邊有王仁博士遺蹟地、道岬寺、月出山國立公園等眾多的文化遺蹟,每逢春天櫻花盛開飛舞在鳩林村一帶的櫻花道上,並且會在這裡展開一年一度的"王仁文化慶典"。


忠清南道(保寧市)

* 敷染片片金黃的銀杏村 * 保寧銀杏村是位於忠清南道保寧市青蘿面烏棲山街上,被銀杏所環繞的村莊,又被稱為綠色農村體驗村或(青蘿)銀杏村。甫一踏入村莊入口,就有各式各樣的畫板迎接每位客人。不過銀杏村最引以為傲的莫過於銀杏樹。每到秋季,這個韓國最大的銀杏樹群落地就染上一片金黃,唯美的景色與韓國各地相較都毫不遜色。此外,1991年廢校的長峴小學,自2011年起成為農村體驗場與直銷市集。除了常態體驗和四季的農村體驗活動外,還有製作銀杏馬賽克、搖銀杏與撿銀杏果等呈現村莊特色的活動。 ​


濟州道(濟州市) , 中文旅游区

濟州偶來第15路線是從翰林港飛揚島渡輪碼頭出發,為經過平繡浦口、聖老洞農產品集合場、惠鄰教會、納邑小學、錦山公園入口、百日紅路入口、高內峰下的下加里岔路,最後再到高內浦口的一條長達19公里徒步專道。一開始從翰林港出發,展現在眼前的是絶妙的景色,路途中除了海岸道路,還會經過村莊小路、林道、山路等各種充滿濟州魅力的風景。另外,第15路線與其他路線比起來,相對而言較長,路勢雖不陡,但途中會經過低矮山岳以及林道。


江原道(高城郡)

統一展望臺位於休戰線與南方分界線交界處的海拔70m高地,是韓國能就近欣賞金剛山美景之處。站在這裡,金剛山的九仙峰與海金剛近在咫尺,天氣晴朗時,還能看到玉女峰、彩霞峰、日出峰等。展望臺腳下休戰線的鐵柵欄間彼此對峙的前線哨站,也讓人感受到南北韓之間的劍拔弩張。作為高城的代表觀光景點,每年有超過150萬以上的遊客造訪的此處,為了那些思念留在北方的家園與家族的失鄉人與祈願統一的民眾,設置了聖母像、彌勒佛像等宗教附屬設施,也有裝甲車、坦克、飛機等作為安保教育用的展示品。此外,在展望臺也可看到化金剛山陸路旅遊為可能,於2004年12月通車的東海線南北連結道路。(金剛山旅遊於2008年7月起暫時中斷)


慶尙北道(龜尾市)

  奇岩絕壁與美景的寶庫-金烏山道立公園金烏山(977m)屬於小白山脈的分支,山整體由極為陡峭的奇岩怪石組成,處處皆為壯觀的美景。1970年指定為道立公園,擁有觀光設施。山整體由石頭組成,極為陡峭的奇岩絕壁眾多,設置有直達山腳下大惠(鳴金)瀑布的纜車。 金烏山從以前起就屬於嶺南8景之一,1970年6月此山一帶被指定為道立公園後,設置有觀光設施,觀光客絡繹不絕。山頂附近有藥師庵,北邊山腰上有高39m的鳴金(大惠)瀑布與新羅僧侶道詵建造的海雲寺,除此之外還有道詵窟、磨崖菩薩立像等。觀光設施則有過了採薇亭後在上山入口處建造的1級觀光飯店,其上頭分歧點的海雲寺旁就架設有纜車,提供觀光客們便利。 金烏山的歷史與遺跡地 金烏山上有許多歷史悠久的古蹟、寺廟等,山頂上有藥師庵、磨崖菩薩立像,山腰處有海雲寺、道詵窟、大惠瀑布等名勝,山腳下則有為緬懷吉再先生心志而建的採薇亭,高麗時代稱其為南嵩山。 山上還有長約2km的山城,可以看出金烏山擁有天賜的軍事要塞地。高麗末期,附近居民入山躲避倭寇的掠奪,壬辰倭亂時建造了山城防禦倭寇。  


江原道(東海市)

東海岸最大的名沙十里汽車露營勝地望祥海邊位於墨湖港北方3km處,作為國民觀光地,與附近的玉溪、鏡浦等組合成東海岸的衛星觀光地。總長1.4km的寬廣沙灘與青鬱松林(樹齡20~30年)、清澈的海水、淺淺的水(傾斜度2~4度,平均水深0.5~1m)等,擁有東海岸海水浴場中最寬廣、舒適的環境,海水浴場內也有停車場、露營場、淋浴間、共用洗手間等各種便利設施。海水浴場正上方就有汽車露營場,深受開自家用車前來的遊客喜愛。附近還有包含泉谷自然洞窟、武陵溪谷與湫岩燭臺石在內的景點,南邊海水浴場(魯峰、大津、於達、Hansem、Kamchu、湫岩海水浴場)比比皆是。與附近的墨湖港合為鄰近江陵~三陟海岸觀光地中的一個,因魷魚、海螺、海蔘、海鞘、比目魚等豐富的海產而顯得豐饒。


慶尙南道(陜川郡)

伽倻山於1966年6月24日被列為史蹟與名勝第5號,1972年10月13日被列為國立公園第9號。伽倻山國立公園整體面積佔地76.256㎢,位於慶尚南道與慶尚北道交界處,海拔1,430M的最高峰象王峰(又名牛頭峰)高高耸立,山勢巍峨。伽倻山自古以來即以海東十勝地、朝鮮八景之一馳名,新羅時期曾為華嚴宗主道場,如今供奉八萬大藏經的海印寺也位於此處。  


忠淸北道(丹陽郡)

1977年12月被指定為忠清北道紀念物第19號的泉洞洞窟位於丹陽郡泉洞里村落後山山腰,總長470m的天然石灰洞窟。約4億5,000前年形成,以擁有美麗花盤洞窟聞名的泉洞洞窟內,鐘乳石、石筍、石柱、鐘乳冠等像森林般茂密,形成壯觀的景象,各種洞窟堆積物櫛比鱗次,堪稱‘洞窟的標本室’。雖然規模小,且為單一空洞的洞窟,但無數洞窟的地形極為發達,其色彩也非常華麗、美麗,令人聯想到極樂世界。因此與位於丹陽郡古藪里,被指定為第256號天然紀念物的古藪洞窟一起獲得韓國最美麗石灰岩洞窟的肯定。


慶尙南道(昌原市)

昌原龍池路239街一帶是備受昌原年輕人喜愛的新興景點。被稱為昌原林蔭洞的此處,風格獨具的咖啡廳、藝廊與工房林立,街道兩旁是夾道的水杉樹,以及由住宅改建的各式建築,相當適合漫步閒逛,或在有露臺的咖啡廳小歇片刻,享受悠閒的午茶時光。


濟州道(濟州市) , 中文旅游区

濟州偶來小路第16條路線始於高內浦口,途經南頭烽火台、舊岩碼頭、水山峰圍路、水山田路、三別抄最後一個將軍抗蒙精神的所在之地缸坡頭裡遊園地、古城叢林之路、青花村後最終達到光令1裡事務所,全程15.7km。途中包括部分上坡路,在經過新嚴碼頭後設有台階,中途還會遇到叢林,故而不適合推嬰兒車或輪椅的遊客前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