慶尙南道(統營市)

南望山是可以將統營市區一覽無餘的市民公園。山頂上矗立著1953年由市民募捐建立的忠武公李舜臣將軍(1545-1598)的銅像,還有可以遠眺閑麗水道的水鄉亭。在水鄉亭的下面是文化藝術的殿堂——市民文化會館,在文化會館的下面就是南望山室外雕刻公園。南望山雕刻公園是爲了永久展示參加1997年統營國際室外雕刻研討會的日本、中國、法國、以色列、委內瑞拉等10個國家的15位著名雕刻家的作品而設立的。在佔地約5,000餘坪的公園裡,可以欣賞自然的美景和充滿個性的雕刻藝術,使這裡成爲青年人約會的好地方。


慶尙北道(慶州市)

位於慶州南山山麓的慶尚北道山林環境研究院,正朝當地居民的休憩空間與自然學習勝地發展,擁有鄉土珍稀樹木、天然紀念物與野生花,各種植物在此融合成美麗的景致。


江原道(春川市)

位在首爾北方80公里、春川南方10公里處的三岳山和登仙瀑布(溪谷),因位在京春國道邊上,成為都市圈市民們週末踏青,進行1日旅遊的好去處。猶如被切割過的岩壁和奇岩怪石中,湧出的大大小小瀑布群。從高達10公尺的第一瀑布開始,經由第二、三瀑布及仙女湯,最後直上三岳山的最高峰(海拔654公尺)的登山道。三岳山地勢和緩而不險峻,一般人皆可輕易上山(來回3小時左右)。峽谷和岩石連成一線,鬱鬱蒼蒼的樹林使人印象深刻。站在山頂上俯瞰衣巖湖和北漢江,美景令人產生猶如置身南海多島海的錯覺。


江原道(春川市) , 原州

1973年10月攔阻昭陽江而形成的昭陽湖,大壩長530m、高123m,水面直線距離60km、彎曲水面距離達120km的巨大湖泊。昭陽湖很適合釣鯉魚,從昭陽大壩到麟蹄的水路長達150里,因美麗如畫,遊客絡繹不絕。周圍自然景觀秀麗,還有高麗時代的古剎清平寺,以及因石頭名聞遐邇的五峰山,因而成為最受歡迎的一日旅遊路線郊遊場所。另外包含香魚、鱒魚在內,初冬還能享受釣冰魚的樂趣。因魚種豐富,一年四季皆吸引眾多釣客。水質也非常好,楸谷泉水就座落於此,更增添昭陽湖觀光的樂趣。昭陽湖碼頭除了清平寺與前往楊口的客船外,還有觀光遊覽船行駛。在水面畫出水流的遊覽船與周邊景觀融合,讓人聯想到一幅畫般。大壩頂上有餐廳、咖啡廳、紀念品店、休息區等便利設施,大壩上雖然有停車場,但因為不大,週末時會管制車輛進出,請將車停放在大壩下方的停車場後,搭乘巡迴巴士進入。


首爾(江南區)

翰林國際研究所/大學(Hallym University of Graduate Studies))為學校法人一松學院於2004年設立,位於首爾特別市江南區驛三路405號,為一私立大學。1997年設立了翰林大學國際學研究所,2004年與翰林大學分開,持續開辦至今。


忠清南道(公州市)

宋山里古墳群武寧王陵(在位462-523)是百濟(234-678)時期的代表性遺跡。古墳群裡的10多座墳墓,是百濟年間將都城定於公州的歷代君王的陵寢,至今已經發掘出1號到7號共7座墳墓。古墳群裡最值得一看的就是6號墓裡的壁畫,它是世界上唯一用石磚堆疊而成的壁畫。整個墳墓長4公尺,寬2.5公尺,南北呈長形隧道狀,頂部則是橢圓形的屋頂。東西牆上各畫有3條,北邊的牆上畫有1條吞吐著火焰的小龍。牆上只有作畫的部分被塗上了泥土,上面畫有青龍、白虎、朱雀、玄武的四神圖。廣爲人知的武寧王陵為7號墓,是合葬百濟第25代君王武寧王與其王妃的地方。武寧王陵是當時解決5、6號墓的浸水問題時無意中發現並挖掘出來的,獨具特色。同6號墓一樣,武寧王陵也是用石磚堆疊起來的,裡面有不少國寶級遺物,是研究百濟文化的重要資料。至今已從王陵中挖掘出108種2906件文物,其中被指定爲國寶的就有12件。現在這些文物都於國立公州博物館展出。其中,最具代表性的就是王與王妃的金冠和金冠上的裝飾品,以及金耳環、金項鍊、青銅鏡、枕頭等。爲了保護珍貴的文化財,武寧王陵被永久關閉,只在古墳群的地下開闢一個模型展示館供遊客參觀。


京畿道(高陽市) , 一山

韓國唯一能享受室內衝浪之處,衝浪(Flowboarding)時所需的滑板(免費)與服裝(付費)皆能在現場租借。不論是菜鳥還是衝浪高手,這裡都極具魅力,初學者可在專業講師的指導下輕鬆學會衝浪,高手們也不用特地跑到海邊,就能在室內利用人工海浪盡情享受衝浪的樂趣。


慶尙南道(昌原市)

海軍士官學校於1946年1月17日創立以後,一直收集有關忠武公李舜臣的文獻資料。為了展示這些文獻資料,在校內圖書館臨時設立了文獻展示室。之後於開校30週年1976年1月17日時,設立了海軍士官學校博物館。當時展示有關忠武公李舜臣文獻的展示室還沒有過分擴張,只不過是借了海軍士官學校圖書館的一部份,大約一間辦公室大小而已。之後,博物館於1980年1月31日依照忠武公李舜臣創造的龜甲船實際大小復原製造,並展示於海軍士官學校貴賓碼頭海上。1981年2月23日於海峽半島現在位置新建了獨立的博物館建築,1990年4月28日擴建為現貌。


全羅北道(長水郡)

義巖祠為長水縣監鄭胄錫爲讚揚朱論介的忠節和長水的誕生,而在1846年豎立論介生長鄕竪名碑,並於1955年經由郡民們的捐款在南山設立了祠堂,1974年遷移至現址。境內除了石碑之外,掛著義巖祠匾額的祠堂內有論介的肖像,各有外三門、內三門、忠義門三道門。紀念館內陳列一些論介的遺物,和其丈夫崔慶會將軍的遺物等。 論介在1593年壬辰倭亂,倭軍佔領了晉州城之時,丈夫崔慶會和金千鎰、高從厚不幸投身南江殉國後,為了報仇雪恥,倭軍在矗石樓慶祝勝戰的筵席上,裝扮成妓女。並誘引酒後盡興的倭將,抓住其腰部一起投江殉節。在當時,論介僅19歲。朝廷聽聞了她的殉節之事,給予很高的讚賞,給予義巖之諡號,並在晉州矗石樓旁蓋祠堂並賜予匾額。投身時,所站之處稱為義巖。1955年遷往長水重建祠堂,命名義巖祠,並供奉論介的肖像。在每年農曆9月3日(朱)論介節時,舉辦各種文化活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