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原道(春川市) , 原州

為了將湖畔都市春川打造成藝術與文化的都市,在春川美術協會努力下,1995年於三川洞兒童會館展示室踏出春川美術館的第一步。這段期間的三川洞春川美術館不僅是春川藝術家們發表活躍作品的場地、擴大美術文化底層,更擔任市民生活調劑,為了更接近市民而重新整修玉川洞舊中央監理教會建築當作重新出發的地點。春川美術館是市民們隨時都能輕易接近,呼吸新鮮文化香氣的安穩市民文化休憩空間。


慶尙北道(聞慶市)

聞慶瓷器命脈與傳統文化的交會處 ── 聞慶陶瓷器展示館 聞慶陶瓷器展示館為忠清北道無形文化財第10號沙器匠(民俗沙器製作)的故鄉,亦是為了宣揚在朝鮮時代初期,以粉青沙器陶窯地而聞名的聞慶的陶瓷器。總面積1,055㎡,為地上2樓、地下1樓的規模。內部展示並販售土器、青瓷、白瓷、近/現代陶瓷器與水石。此外,還設有陶瓷器實習體驗,建築後方則設置了聞慶的傳統火窯。價值深獲認可的聞慶陶瓷器聞慶陶瓷器的價值在今日受到各界矚目,除了陶藝家本人的技能之外,更有聞慶陶瓷器特有的歷史與傳統。在這裡有重要無形文化財「沙器匠」與匠師中最高名譽的「名匠(陶藝領域)」。在朝鮮王朝初期,聞慶以粉青瓷器陶窯地而聞名,遵循古法的匠師們將靈魂灌注到作品中,美麗色澤與自然型態更充分展現出韓民族的純樸心性。


全羅北道(高敞郡)

禪雲寺與金堤的金山寺同為全羅北道的兩大本寺,擁有悠久歷史與出類拔萃的自然景觀,以及珍貴的佛教文化財,遊客川流不息。寺廟經營有可以體驗寺廟文化與享受休憩的寺廟寄宿。除了可以透過與僧侶茶談、缽盂供養、敲鐘體驗、108拜及參禪、兜率庵巡禮等活動體驗佛教文化之外,還可以欣賞山茶花群落地等週邊自然景觀。


慶尙南道(金海市)

 認識了解伽倻文化的好地方-國立金海博物館為了要集古代國家傳統之一的伽倻文化遺產之大成,位於金海市龜旨峰山麓上的國立金海博物館於1998年7月29日正式開館,主要是集中用來展示所有與伽倻相關的文化遺產,同時也有展示史前時代釜山及慶尚南道地區,在文化上為伽倻發展基礎的弁韓時期重要文化遺產。建築物整體外牆為黑色壁磚設計,以鐵礦石及碳的圖案來作為鐵的王國-伽倻的象徵性來展現。展覽1號室用來展示蔚山檢丹里村落遺蹟和昌原茶戶里第1號墳墓的模型,以及伽倻文化發展的基礎史前時代弁韓代表性的金官伽倻遺物等,另外展覽2號室則展示以各個區域別所形成之伽倻文化的獨創性和發展上的變化衍生出的各種遺蹟物。進入展覽室前的走道上有擺置一個代表象徵沉陷現在與過去的時光膠囊展示物,以及大約1300多種的遺蹟物展示品等。國立金海博物館創立的意義比起其他古代國家,伽倻時代流傳下來的歷史紀錄並不多,因此伽倻的實際面貌,可以透過發掘調查等考古學方法來尋找到古代人殘留下來的遺跡,也應該要竭盡所能將其修復完善。秉持著這樣的理念,國立金海博物館就此成為以考古學為中心特性的專門博物館。 


釜山廣域市(影島區) , 南浦洞(札嘎其市场)

* 茂密的樹林與海洋相呼應-影島太宗臺遊園區影島是由絕影島縮減而來的名稱,從古至今這裡就以牧馬場聞名,這裡出產跑起來速度快到連影子都看不到的名馬,即因生產「絕影名馬」而被稱為絕影島。太宗臺與五六島都是釜山代表性的岩岸,位於釜山市廳前沿著影島海岸約9.1km處的最南端。面積為54萬2千3百90坪,以海拔250m的最高峰為中心,內有茂密的海松、熱帶性闊葉樹日本桂、楠木、冬柏樹、柃木等200多種樹木。每逢乾旱,太宗臺東萊府使就會在太宗臺舉行祈雨儀式,特別是每年農曆五月初十下的雨被稱爲太宗雨。太宗臺是新羅第29代太宗武烈王在完成統一三國的偉業後,巡視全國時沉醉於此處美景,並在此射箭遊玩而得名。* 太宗臺是如何形成的?因波浪侵蝕海岸所形成的峭壁與奇岩怪石結合而成的太宗臺,茂密樹林與波浪相呼應而形成絕美景色,天晴時可清楚看到遠處日本的對馬島,古時候就是詩人與文人墨客喜愛的名勝。特別是燈塔底下發達的隆起波蝕地形,其中的神仙岩非常有名,判定其大約形成於距今12萬年前的第四次最後間冰期。太宗臺於第四次最後間冰期後,因釜山才有的間歇性隆起運動而有了今天的樣貌。來到太宗臺岩石海岸不僅能欣賞到美麗的風景,還能了解釜山的自然史,其價值獲得極高評價。


忠清南道(牙山市)

孟思誠古宅背對著雪華山西側、眺望排芳山東邊,數百年來安然無恙的保存下來,為韓國古宅中歷史最悠久的民宅。原為高麗末期忠臣崔瑩將軍的住宅,後來傳給了崔瑩將軍孫女婿的孟思誠。家屋的型態為「ㄷ」字型的山形屋頂房,木材像曾做為柴火燒過似燻得黑黑的,柱子與樑間有著以鳳舌(鳳凰的舌頭)裝飾的單鉤,屋內天花板為「螺形屋頂」,是不常見的木頭天花板形式。被指定為史蹟第109號的孟氏杏壇有如其名,為擁有杏樹壇的孟氏住宅,包含有孟思誠古宅、九槐亭、雙杏樹等,被稱為 「孟氏杏壇」 。孟思誠親手種植了兩棵銀杏樹,並在此修業、傳授學識給後輩。


首爾(東大門區) , 東大門

永徽園和崇仁園與其它的王陵相比簡樸而雅致,之所以說它簡樸,是因爲這裏不是王的墳墓,而是王的兒子和後宮的墳墓。在韓國的朝鮮時代(1392--1910),不同的身份地位使墳墓的結構也有很大的區別,從墳墓的結構可以淸楚地瞭解主人生前的身份。王和王妃的墳墓的叫陵墓,不但規模大,而且裝飾也很華麗。而兒子和後宮的墳墓則稱爲園林,比陵要簡單一些。永徽園和崇仁園分別是朝鮮時代高宗的後宮嚴氏和永親王的兒子李晉的墳墓。兩者結構大致相同,規模上永徽園比崇仁園稍大一些。進到園裏面,首先看到的是紅門,走進紅門就意味著你將進入一個神聖的殿堂。過了紅門是一條石路,石路的盡頭是丁字閣,丁字閣是供人們祭祀的地方。丁字閣的屋頂房檐上有許多被稱作雜像的石像。所謂雜像就是指屋頂房檐上像動物一樣的石像,它們的作用是驅趕惡魔,樣子有些像猴子等小動物。丁字閣旁邊有一個放著石碑的碑閣,這裏記載著被埋葬者的相關故事。丁字閣後面是墳墓。現在看到的永徽園和崇仁園也是特別管理辦公室所在地,它保存了古建築的原形,彎曲的房檐,窗格,屋脊都保存得非常完好。特別是在秋天,這裏到處都是楓葉,環境非常優美。入口兩側是石路,是一家人散步的好去處,也是戀人約會的上乘之選。


京畿道(加平郡) , 議政府

鱉島為京畿道加平郡加平邑達田里1號一帶的島。1943年隨著清平大壩的建設,在北漢江上生成的鱉島,距離南怡島以直線距離計算約為800m左右。「就如鱉般樣貌的小山坡」之島,因而被取名為鱉島。由東島、西島、中島、南島等4大塊島所形成的鱉島上有休閒及生態公園等設施。具有汽車露營場的西島一帶為韓劇IRIS的外景地;中島則有直徑超過100m草地廣場的生態文化公園,鱉島露營場西邊另有自然生態主題公園「二和園」。鱉島不僅以露營聖地聞名,透過2004年開始舉辦的鱉島國際爵士音樂節也使此地更加廣為人知。